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你再跟我說誰的人設崩塌,我也能坦然接受了

當人們習慣了當下的所有,便會對過往進行甄別對待。

跟朋友閒聊中,其實不乏各種文藝小資女,混跡江湖多年依舊放浪形骸悶騷男,不知誰起了個頭,說到了那些年你心儀的明星。

這個話題,撩撥起了那些生理上已入中年,心理上卻始終堅稱自己“十八歲”的女人們的春心蕩漾起來,聲勢驚人。

這裡面,就有最近各版頭條的大叔吳秀波。

對於吳秀波,最開始的印象還是從《北京遇上西雅圖》,當時男人還是這個樣子的。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你再跟我說誰的人設崩塌,我也能坦然接受了

吳秀波所飾演的角色,無疑成了萬千少女(婦女)的心儀對象,深情款款,溫文爾雅,以至於讓更多人從影視劇中獲得了對號入座的心靈雞湯,它所要傳遞並不單單是簡單的溫暖,恰好是鼓舞人向上的振奮的蠢蠢欲動。

我們還有機會追求夢想,

我們還能夠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而人們的一種錯覺,恰恰是認為,影視劇中所表現的人物形象就是扮演者的人物形象,我想可能忽略了一樣東西,它叫做“劇本”。

儘管說影視劇創作的出發點,有折射現實生活,給予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但它也僅僅是影視劇自身的效用而已,只能是說演員的個人特質會影響到這部劇的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而已。

將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照搬到現實生活中來,這是對演員最大的誤解。作為創作來說,鮮少有人的人生軌跡,是按照劇本中的那樣發展下去。

人們習慣了對號入座,也就在影視劇中的這種情感“帶入”中,開始一種集體意淫

這並非是演員的故意為之,其實也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願意相信熒幕上所呈現出來的形象,那麼在功利社會之下,與演員來說,暫時並無害處,還能名利雙收,因此,觀眾覺得這個人是什麼樣子,對於演員來說,不去否認,也不去肯定。

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樣子,心裡想的是什麼,除了自己,沒人知道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你再跟我說誰的人設崩塌,我也能坦然接受了

倘若是說吳秀波在影視劇中呈現出來的效果,受到萬千追捧,心裡多少應該是歡喜的,至少那麼多人喜歡他,那麼多人認可他。

從來被人喜歡,一直是件好事

然而這種好事,也僅僅是建立在隔著屏幕內外這種難以逾越的距離,隔著臺上臺下的距離,隔著只能通過所呈現出來的人物角色來評判自己是否喜歡這個人。

很多時候,你以為喜歡的那個人,其實只是喜歡他所表現給你的東西,或者是他身上攜帶著曾經你也有過的東西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你再跟我說誰的人設崩塌,我也能坦然接受了

對於影視劇來說,我們往往更喜歡的其實應該是這個人物在這部劇中,他所塑造出來的那個人物形象,愛屋及烏,先喜歡他呈現的東西,再到這個人。

因此,吳秀波的人設不管崩塌與否,只是因為畢竟還存在一種距離。

從來喜歡,都只是盲目喜歡

習慣了吳秀波在熒幕上的樣子,習慣了他所體現出來的大叔控,習慣了他的儒雅,習慣了他的冷鬱。然而,其實並不瞭解這個人。

因此,當吳秀波事件曝光之後,開始心裡還是覺得有些吃驚,畢竟他一貫都是以好男人形象示人。然而,再多想一會,其實覺得,即便是像事件中所描寫的那樣,也能坦然接受這件事發生在他的身上。

畢竟,不曾瞭解,畢竟只是喜歡你隔著距離的東西

當這種距離,一旦被拉近,就容易暴露出彼此身上曾經的那些,不易被人所察覺出來的東西。我想,也許這是第一次將吳秀波從高臺上照進現實裡的某一面的樣子,展示到了公眾場合,而這形象,跟公眾所設想的,只是有所差距而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只是在於,面對過錯,能不能放下身段、放下名利,以一顆虔誠敬畏的心,去坦然承認錯誤。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人所生於世,總要為自己所做下的事,付出相應代價,有時,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既然做了,也要有能夠承擔起後果的勇氣;倘若沒作,也就無所畏懼狂風暴雨。

小時候就懂得的道理,後來長大的人們,不知怎麼,就是不願意去承認。

這樣看來,大人們的世界,其實複雜很多,以至於忘記很多原本簡單的東西。

想到另一個曾喜歡的男明星,黃海波。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你再跟我說誰的人設崩塌,我也能坦然接受了

四年前的的一個下午,黃海波被抓進了局裡關了六個月。然而他的處理態度(或經紀公司的態度),其實私以為很乾淨利落,坦白承認錯誤,不辯解,坦然接受輿論指責,老實接受收容教育。

這才是一個男人面對過錯時候,應有的態度:既然做了,就要能夠勇敢面對,承擔後果。

直接,簡單,乾脆,果斷。

因此,愈發喜歡這個看上去憨憨,又有點痞裡痞氣的男人。

生活在聚光燈之下,難免有所誘惑,名利色相,其實公眾到底當初如何評價吳秀波,終歸是有些主觀片面,距離太遠,哪能那麼容易就能窺探到人心?枕邊人尚且容易半路下車,何況是這個還是隔著熒幕的男人?

想到最近又被爆料的某視著名主持人,多年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然而也溼了腳……人一旦有朝一日登上高臺,除了沾染一些膽大妄為之外,還缺少一種勇於承認過錯的能力。

然而不管如何,小三也好,小四也罷,對於吳秀波或者其他明星人物,眾人喜歡的,也只是熒幕上他所表現出來形象,且是一廂情願地喜歡。

倘若非要說什麼讚揚的話,我想對於演員來說,對於他們來說,無非是一句:演技,真好。

區別在於,這種演技,被放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