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最大的對手:比支付寶更“實在”,連國外都有超1億人用

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支付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在移動端的支付。其實這也是互聯網發展從PC端轉向手機端,很多人以為是智能手機的發展推動了移動支付,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根本原因還是從2G網絡到4G網絡的轉變,使得“終端”得以改變。那麼在終端的選擇性更多的時候,肯定是哪個方便用哪個,那麼從這裡來說其實互聯網支付手段的變化歷經了兩個改變。

微信支付最大的對手:比支付寶更“實在”,連國外都有超1億人用

其一:從線下到PC端,其二,從PC端到移動端,筆者這裡用少量篇幅講一些這些變化背後的因素,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變化。

2000年-2007年左右,中間除了支付寶以外,還有很多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在探索。但是支付寶成功了,很大一方面是因為淘寶在背後的支撐。這個改變的背後,其實是購物模式的改變。而2008年-2013年因為4G網絡的發展,移動支付成為了主流。但是不管支付寶微信如何發展,銀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支付”方式的突破。而且銀聯其實更具優勢,但是要知道,支付寶所有一個馬雲控股的公司,指向性比較明確,也就是說馬雲對於支付寶的指令能夠很快得到執行。但是銀聯不行,銀聯並不是單一的方向性決策。所以銀聯看起來擁有“優勢”,其實不然。

微信支付最大的對手:比支付寶更“實在”,連國外都有超1億人用

其二:雖然支付移動到了線上,甚至重心轉移到了手機端,但是其實真正改變的是,人們收款方式的改變。

現在就連擺攤賣菜的平均每天90%的收入都來自於“二維碼”,但是其實筆者採訪過很多的商店、超市、飯店等,其實大家並不是非常喜歡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提供的“二維碼”,什麼原因呢?大家的認知中,不是都習慣使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嗎?其實不然,因為對於這些商店來說,他們需要準備兩套支付碼,這兩套支付碼對於他們形成報表,統計收入,以及轉移到店鋪的收入上,都有很大的不方便。特別是轉入銀行卡還有手續費,這點很難忍受。而銀聯的“雲閃付”就解決了這個微信和支付寶都難以解決的問題。

微信支付最大的對手:比支付寶更“實在”,連國外都有超1億人用

銀聯的雲閃付,可以同時支持微信和支付寶,還有其他銀行APP

我們都知道,有一點就是,現在什麼公司都喜歡自己也研發一款APP,各大銀行、美團、京東等都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在這些系統上消費是不是都需要安裝他們獨立的APP?那豈不是很麻煩,對於用戶來說這是個很不友好的事情。對於商家來說,其實更不友好。而銀聯的雲閃付就不一樣,他可以支持基本上所有的銀行卡,京東、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的支付體系。還有一點就是願意“放下身段”,也跟支付寶一樣推出類似“一分坐公交”等等,從這點來說,雲閃付很“接地氣”,對於用戶和商戶來說,選擇誰?可想而知。

微信支付最大的對手:比支付寶更“實在”,連國外都有超1億人用

而銀聯的國外辦卡用戶量,已經超過1億

雖然支付寶和微信在國外都有不少用戶,但是根據銀聯雲閃付,在2018年10月份的一份說明中,已經說明,銀聯國際辦卡超過1億張,2018年度增長速度在40%(超過支付寶國外用戶增長率),而且對於銀聯國際的卡使用中:本地使用率超過90%,什麼概念。舉個例子好了,國外用支付寶的大多數還是我們自己人。讀者朋友,你用過雲閃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