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對股票投資的定義只有兩個字

所有的媒體都在鋪天蓋地的總結著各位大佬和機構的成績單,所有的成績單都出乎意料的差。如果從大類資產說起,債基今年的業績遠遠好於股票型基金的總體業績,十分慘淡的是市場800家公募基金最後一個交易日只有1家盈利,淡水泉、王亞偉、邱國鷺這樣的大佬旗下的產品2018年表現好的總體收益在-10%左右,差的回撤都在30%左右,2018年的股票市場沒有什麼太多的期待,最終以時間的結束畫上了句號。


如果要談談2018年對投資的感悟,那麼我總結了兩個字:週期。拋開資產的大類配置,股票型的所有產品都是一個週期運動。對於這種週期的理解是經濟週期帶動的資本市場的週期波動,也是股權類市場本身的機會週期。

2018年我對股票投資的定義只有兩個字

作為股票的配置來說,2018年最好的配置是什麼?手裡拿著現金做一些保值增值的債權類貨幣類標的投資,2018年全年不做股票的配置。回頭看看這也許就是最理性的選擇,但是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和你們一樣,不會在2018年看著市場波動而不去配置,再說了,2018年整體的走勢我們在年初是無從得知的,或許更多的人和我一樣能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輕倉。但是對於身邊的那些個人投資者的大佬,不管是機構還是我們能接觸到的,2018年裡收益為正的我的身邊是沒有的,做的好的回撤幅度在10%左右,這就是弱勢市場帶給我們2018年的成績。

2018年馬上結束了,現在我們回頭看看這個市場,也許最好的選擇就是跟著週期走。曾經面授過一堂課的週期天王周金濤老師,那時候我還是下面的員工,他是研究所的所長,當那個年輕人站在我們的面前講著經濟整體的運行和發展的時候,或許我對週期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概念,當市場逐漸證實了他對週期的研究,我才回頭讀了更多他的研究報告和公眾號的文章。現在的市場也許只記得這個年輕人說過:人生髮財靠康波的言論。但是對於週期的理解在2018年的市場讓我更深刻的理解。

弱勢市場,對於價投的人來說幾乎時刻都在風控,強勢的市場對於價投的人來說幾乎時刻都在加倉。所以個人投資者相比機構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量小,流動性好,不受底倉的要求限制,流動性的優勢可以讓我們完全避開這種弱週期,而流動性的優勢也可以讓我們完全跟上強週期。

弱勢市場,資金只能是無謂的掙扎,強勢的市場,資金是有意見的介入。

2018年,我對投資的定義:跟上強週期的節奏,避開弱週期的下行。


投資是一場修行,關注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