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動車省油依靠動能回收?專家:效果非常有限!

很多人,甚至一些廠商認為,造一臺電動車是件容易的事。事實上絕非如此,且不談底盤調校、人體工程學設計,單說動能回收就大有學問。今天就簡單地和大家聊聊電動車的動能回收問題。

幾乎所有的電動車,包括混合動力車,都可以調節動能回收的強度,在固有認知中,這種模式是最經濟、最高效的。可實際上,這樣想過於一廂情願了,在我看來絕大多數情況下,強動能回收反而是在浪費能量。


混動車省油依靠動能回收?專家:效果非常有限!



我們先思考一下,動能回收的原理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當你鬆開“油門”後,發電機把現有的動能轉換成電能,儲存在電池之中。但問題是,動能轉化成電能會有能量損失,把電儲存到電池中也會有能量損失,當需要加速時,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依舊會有能量損失。從回收電能,到再次將電能輸出到電機,推動車輛,這一系列過程總的能量損失大約是35%到40%。

混動車省油依靠動能回收?專家:效果非常有限!


說到這,一些朋友會反駁說:即便有40%的能量損失,可剩餘的動能還是被利用到了,倘若沒有動能回收功能,那所有的動能豈不是都白白浪費掉了?可問題是,在強動能回收模式下,鬆開油門就相當於帶了一腳剎車,也就是常說的“單踏板操作模式”,車輛滑行距離會大大縮短。想想看,我們日常駕駛時,要每次都是鬆開油門就踩剎車,這一定是更費油的,所以從能耗的角度看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策略。


混動車省油依靠動能回收?專家:效果非常有限!



再試想一個場景,當你在高速上巡航即將到達收費站時,如果沒有動能回收,最節能的駕駛方式是讓車儘可能地去滑行,把全部動能都用於克服風阻和輪胎滾動阻力上。倘若使用了強動能回收模式,那就意味著要一直頂著“油門”,直到距離收費站不足百米的時候,才能鬆開“油門”回收動能,而這會兒收集的電量也就能讓車勻速行駛幾十米吧。

此外,在強動能回收的模式下,車輛的行駛品質會大打折扣,因為若想維持一個勻減速的狀態,必須要精準地控制“油門”力度,否則車開起來就是一頓一頓的。如此一來就變成“大腳油門到大腳剎車”的駕駛狀態,無論從舒適性,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看都是不聰明的做法。


混動車省油依靠動能回收?專家:效果非常有限!


F1的ERS系統不僅能回收動能還可以回收熱能


那怎樣的策略才是最高效的呢?其實可以參考本田和豐田對混合動力車型的調校,它們是把動能回收集成在了剎車系統之上。當踩下剎車初段是電制動,也就是利用電機回收動能,如果制動力不夠再使用機械制動。稍微琢磨一下便知道如此調校的好處了,既能保證車輛的滑行距離,同時在剎車時還能充分回收能量,一舉兩得。不過,這對於剎車的調校是一個考驗,做的不好就會覺得剎車不跟腳,力度忽大忽小。相較而言,本田的iMMD系統更加優秀,剎車的腳感更線性,完全察覺不出機械制動的介入點。

有趣的是,很多電動車和混動車都把強動能回收模式稱為“經濟模式”,可事實上這種模式一點也不經濟,或者說很難做到真正的經濟省油。

寫在最後

剎車系統的調校只是整車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別把電動車想的太簡單。那些開起來讓人崩潰的廉價電動車,並不是動力系統出了問題,只是它們的造車功力還不到位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