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缺愛,戀愛總是用力過猛怎麼辦?

你的內心多渴望出現一個人無條件無保留地愛你,對你好啊,你需要一個愛你的人讓你的內心穩定,安撫你內心的孤獨感,但是卻惶恐到不敢伸出手。

你壓抑自己太久了,一旦你看到那抹光亮出現,有人向你示好,你就會牢牢抓死這條救命稻草,黑不見底的深淵,實在太可怕了,這抹光亮於你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你滿腦子只剩下“我要抓緊,不能鬆手”的信念。

你多麼堅定相信,這根稻草即將帶給你永久的幸福和快樂啊,所以你想“有情都可飲水飽”了。但對方卻慢慢覺得變味兒了,不對啊,怎麼不是之前我傾慕我愛的那個樣子了,接著,這稻草越來越不願意成為你的光亮,開始從你手中抽身。

主動變成被動,熱情變成冷淡,反主動為被動,這時候,你開始覺得自己做錯做不好了。

換到現實實際行為,你滿心希望對方遠離異性,在你生病時提著藥來照顧你,在你需要的時候一定要陪著你,如若不然,你就拿個小本本記下對方的過錯;

要麼就是完全反過來,對方給你五分的禮物你必歸還十分,時時刻刻要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去哪兒了見了誰,無保留一味付出。

不論哪種,兩者共同點就是,世界只剩愛情了。

工作的時候想膩在一起,看書的時候想膩在一起,吃飯也一定要一起吃,恨不得對方是自己的連體嬰,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尋求愛而不是提升自身。

這是什麼?這是一種病態式的焦慮,我們稱為焦慮型依戀。這是從原生家庭的根源上缺失愛,或長期孤單所產生的心理。

性格缺愛,戀愛總是用力過猛怎麼辦?

這種人大部分都有病態式渴求的心理,而這種病態有兩類:

一.要麼遭受冷落的第一時間無論什麼情況想的就是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自己太不省心。削減自我價值,做些自我貶低。

二.要麼認為只有自己有愛的支配權,會去壓迫,操控男方,這樣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心裡有一個大窟窿,全靠別人左右。

這一切的作,就是想知道對方到底愛不愛自己,有多愛。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在原生家庭留下的傷疤,因為感受過的愛太少,內心形容不出愛的大概輪廓,摸不清“愛”的表現有哪些,所以才會一遍一遍用各種各樣索取的方式來試探,誤以為男生願意做這一切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次復一次的擁有再失去像風颳過一樣,來去匆匆,卻每一次都給你吹成了重感冒。看了大量情感博主,發誓自己下次一定昂起頭不再輕易受傷,誰都知道這話是水過無痕,缺失的窟窿一日不被自己填充實,就一日脫離不了這種死循環。

這個缺愛的你就像田馥甄那句歌詞說的那樣:

“我能有多驕傲,不堪一擊好不好”

再驕傲再風光,但小時缺愛的人,這一輩子都很難在找安全感這條路上止步,且遲遲得不到想要的。

因為什麼?因為走的方向錯了啊。不該是要尋找安全感,不該是去印證愛,你看看遍體鱗傷的自己,這麼久了你還不明白嗎?你要做的從來都不該是重蹈覆轍,而是對抗自己,用記錯的賬簿狠狠砸醒自己啊。

我沒辦法牽著你的手把你當成木偶,一舉一動讓你像機器人一樣操作,只能告訴你,根源的問題該如何面對:

1、大方接受,不要懷疑

既然你說自己條件不錯,不乏追求者,那你就要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甚至有可能是身邊人眼中女神一般的存在啊,不能單單只是口中的一言,內心卻對此飽含質疑。

去接受一切讚美和認同,接受他人關注的眼光,不要忽略自己,在不會過大放大自己的前提下,不忽略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你配得上別人對你的付出和好,你不必得到五分歸還十分。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你不止要明白,而要真的逼迫自己這麼想。內心的暗示是尤為重要的,你要不斷用“請在意自己,不要對優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來反覆強調自我的重要性。

漸漸別人給予你的一切才能弱化光芒,不至於成為你的天。

性格缺愛,戀愛總是用力過猛怎麼辦?

2、不要凡事都力求一個結果

就像馬德《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中說的那樣,“我慢慢明白了我為什麼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一度失去的東西,是再也回不來的啊。我明白,童年流失的愛,讓你心心念念渴望,但是,這是不可能從戀人身上索取回來的啊,他可以給你愛,給你關心和體貼,但不是你媽啊。對方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和你一樣的普通人,誰又欠誰了呢?

不斷索取是為了得到一個結果:他愛你,很愛很愛你,愛你愛到天崩地裂海枯石爛。可是傻孩子,愛本來就沒有固定答案,又怎麼可能是瑣事可以得出結果的呢?

而且你索取的同時,又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亂想的大腦,預設一件事情該有的答案,不及或沒達到你的預想時,你就會失望、自怨自艾、自我懷疑。

傻啊,這又怪你什麼了?

一段關係的迸裂不一定是在現實中,也可能在想象中。

性格缺愛,戀愛總是用力過猛怎麼辦?

3、讓經歷成為提醒

勸說不會讓人改變,只有痛苦才會。這句曾經在我最黯淡的低谷時期,給了我一個激靈,那段時間我經常翻出這句話,每一次都緊盯許久。接著,彷彿長眠甦醒一般,終於想通了一切,嗅進了希望,整個人神清氣爽。

假使一句“想要愛人,要先學會愛自己”你都看爛了,卻還是嚷嚷著“臣妾做不到啊”,只有一個原因:

“道理看了一車,卻不是你自己撕心裂肺得出的。”

在這些道理中,你像個盲人一樣,摸什麼像什麼就是什麼。可是“子非魚,焉知魚之痛”?看道理總是霧裡看花,看似明白,實則一點兒都不深刻,唯有感受留下的記憶是最刻骨銘心的。

常人不覺得健康有多重要,可那些活得比我們久的人都會告訴我們,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因為他們經歷過生病的苦痛;孩童不覺得本事重要,是因為沒有感受到自信自立、自尊自愛對自己至關重要。

如果你對這句話沒有感覺,道理再逆天,你也無動於衷。

缺愛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你輕而易舉感受到溫暖,讓你對體貼的細節感動到難忘,讓你很難對人懷有惡意,讓你懷有對他人的共理之心;但同時,它也能讓你抱著手機焦慮到瘋狂,讓你斬斷一段關係中百分百的信任,使你惶恐,使你不安,使你產生自我懷疑,然後去榨取,去消耗你的身邊人。

認清這一切,然後改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