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懂學習嗎?

一.What


學習一詞,在百度上解釋為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在這裡,學習特指讀書方面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

學習的本質在於運用,這一點不可否認。為了更好的獲得知識,並且能將它運用,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在成甲《好好學習》這本書中,提到了“臨界知識”這個概念,即學習的基本規律。這本書說的學習規律主要有: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維,二八法則和安全空間。絕大多數的學習現象與行為,基本都可以用這些規律來解釋。


我們真的懂學習嗎?

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是一點點


1.複利效應,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人類的八大奇蹟之一。我們都知道讀書,短時間內是看不到效果的,它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發酵。量變才能引起質變,讀書也如此。

2.概率論。目前比較流行的“讀書無用論”,可以用這個解釋。很多人看到不少小學沒畢業,就出去打工,賺了不少錢的人;也看到不少大學畢業,賺不到錢的人。根據這些觀點,得出了“讀書無用論”。要知道,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蹟,如果從全國全世界來看,有錢的大部分是學歷比較高的人。之前在網上流傳著,一張劉強東等大佬們一起吃飯的圖片,基本都是一流學校畢業的。學習也如此,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加你成功砝碼的概率。

3.黃金思維圈,what,why,how。透過現象看本質,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根源。如果不懂就要多問為什麼,直到自己問不出來為止。學習也如此。

4.進化論。時代在快速變化發展著,這我們都看得到。很多人仍然報著傳統的思想,老師、醫生和公務員等職業,一直背後上一輩的推崇。要知道,現在公務員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吃香了。“與時俱進”“終身學習”這些理念,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5.系統思考,即從整體著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說的就是這一點。系統思考,能讓我們看問題和處理事情,更加周全,更加容易發現關鍵點。好比學習,不管是記憶技巧或閱讀方法,最根本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解決自己的問題。

6.二八法則。20%的人佔據了世界80%的財富。同理,學習裡面的重難點內容只有20%,花20%的時間,就能將一本書的精華學到了。好比寫作,20%的內容是核心,其餘80%內容只是為了給這20%做擴展。

7.安全空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會防患於未然很重要。比如說做筆記,可以手寫一份,電子版一份,防止丟失給自己造成巨大麻煩。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的存在,也說明了這一點,如消防演習等。


我們真的懂學習嗎?

生活,很多時候是獨自一人


二.Why


我們前面說過,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運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一個是解決實際問題。

思維方式的改變,一方面指從無到有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新的思維方式代替舊的思維方式。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學習,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認識了動物和家人,讓他們對這些詞有了具體的圖像和認知。否則,很可能造成交流和認知上的錯誤。思維的新舊交替,好比以前的地球學說,先是認為地球是方的到圓的過程;亦或是地球說,從神學到科學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很多問題都無法自己解決。往往我們通過學習,可以從中借鑑,或許才可能找到不錯的解決方式。當然,有沒有用,需要試過才知道。神農嘗百草,也如此,在這過程不知道誤食了不少有毒的藥草。


我們真的懂學習嗎?

生活需要善於發現美


三.How


我們的學習,就是從中找到規律,然後進行嘗試實際,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過程。一本書的產生,也是如此,先是作者最以往的經歷和學習進行總結,然後自己去實踐後得出來的,最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正。

讀書也如此,先找到學習規律,然後不斷去實踐,最後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找到學習的一般規律,無論是自己總結或他人總結的。好比說二八法則,一本書重點內容只有20%,其他內容都是對它的拓展。把這20%的內容搞懂了,一本書的學習也差不多了。

2.實踐行動。先預習一本書,瞭解重點內容是哪些,哪些是補充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該以什麼樣的閱讀速度和花費多少的閱讀時間。

學習無處不在,不單是讀書,生活和工作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學會尋找規律,然後進行實踐才是真正的學習。

對閱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我,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