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埃塞俄比亞“, 臺譯“衣索比亞”,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毗鄰,西同蘇丹、南蘇丹交界,南與肯尼亞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亞。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首都是亞的斯亞貝巴。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埃塞俄比亞具有3000年文明史。1993年5月24日,埃塞俄比亞的厄立特里亞省舉行“公投”,宣佈獨立。埃塞俄比亞成為內陸國。

1941年,厄立特里亞成為英國託管地。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宣佈放棄在非洲的所有殖民地,戰勝國將厄立特里亞歸屬問題提交聯合國大會討論。

1950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厄立特里亞作為一個自治體同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允許厄立特里亞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獨立的政府。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1952年,聯邦成立,厄立特里亞組成地方政府。

1962年,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制取消聯邦制,將厄立特里亞合併為埃塞俄比亞的一個省。厄立特里亞人民曾長期為厄獨立而鬥爭。

1958年,逃亡國外的一部分原厄聯邦政府官員成立了“厄立特里亞解放運動”。

1961年後,厄人民先後成立了厄解放陣線(厄解陣)、厄人民解放陣線(厄人陣)等反對埃塞統治的組織,開展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

1970年後,厄人陣成為獨立解放戰爭的主力軍。

1991年5月,厄人陣與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並肩作戰,推翻門格斯圖政權,解放厄全境,成立厄臨時政府。隨即同埃塞過渡政府達成協議,厄於兩年內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厄的獨立問題。

1993年4月23~25日,厄舉行全民公決,以絕對多數贊成厄獨立。同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亞正式宣告獨立。

再說說埃塞俄比亞海軍是埃塞俄比亞國防軍的一個分支,成立於1955年。1974年之前被稱為埃塞俄比亞皇家海軍,厄立特里亞於1991年獨立後,1996年埃塞俄比亞解散了海軍。

1950年,當聯合國通過將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聯合的決議時,埃塞俄比亞獲得了海岸線和紅海港口(蘇紅航道)。 1955年,埃塞俄比亞皇家海軍成立,其主要基地設立在馬薩瓦,總部則設立在亞的斯亞貝巴。

1956年開始,在阿斯馬拉成立了海軍學院,每一個埃塞俄比亞海軍軍官必須進行為期52個月的學習。 每班平均有30-40名學生, 1957年,也在馬薩瓦成立了海軍非執勤官員學校。 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馬薩瓦成立了一個訓練特種突擊隊的潛水學校和一個海軍徵兵訓練的評級培訓機構。

與此同時,一些的埃塞俄比亞帝國海軍官員在意大利利沃諾的海軍學院接受了教育,而另外一些則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進修。

塞拉西的帝制在1974年被廢除,在1974年至1991年的門格斯圖(Mengistu Haile Mariam)統治時期,選定的海軍軍官繼續在蘇聯的列寧格勒蘇黎世海軍學院和巴庫學習。蘇聯在1978年被驅逐出索馬里之後,在阿薩布和達拉拉克群島建立了海軍基地,並開始將蘇聯的海軍航空飛機作為阿斯馬拉國際機場的基地;此外,蘇聯海軍人員擔任埃塞俄比亞海軍學院的教練職務。畢業後的軍官繼續在馬薩瓦進行訓練,並進行了為期七年的徵兵工作。

轉向蘇聯意味著海軍成為主要是蘇聯裝備的部隊。美國1977年停止向埃塞俄比亞出售武器,蘇聯修造的巡邏艇和導彈艇開始取代其他船隻。到1991年,埃塞俄比亞海軍有兩艘護衛艦,八艘導彈艇,六艘魚雷艇,六艘巡邏艇,兩艘兩棲艇,以及兩艘蘇聯製造的的支援和訓練艦艇。

門格斯圖奪取權力後,海軍的六架UH-1型直升機被轉移到埃塞俄比亞空軍。據悉,皇家海後期收購了兩架蘇聯製造的Mi-8(北約代號“Hip”)或 Mi-14(北約代號“Haze”)直升機。海軍還有一支配備兩臺P-15 Termit(USDOD“SSC-3”,北約代號“冥河”)沿海防禦反艦巡航導彈發車的海防旅。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1991年5月下旬,EPLF攻克了阿斯馬拉,幷包圍了阿薩布,地面部隊的火力在阿薩布港口擊沉了七艘埃塞俄比亞海軍的艦艇。

由於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EPLF)的叛亂,還能動的埃塞俄比亞海軍的14艘艦艇不得不緊急撤離阿薩布,10艘艦艇撤往也門,4艘撤往沙特。之後,厄特人解陣攻克了阿薩布。繳獲了埃塞俄比亞留下來的多艘小艇。

1993年,撤往也門的那些船隻被搬到了吉布提,有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埃塞俄比亞海軍可以在厄立特里亞的阿薩布或吉布提生存下去,而埃塞俄比亞也提出要求租賃厄立特里亞阿薩布的碼頭空間,從而運營埃塞俄比亞尚存的海軍。但是厄立特里亞拒絕了這一要求。還提出了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平分這些船隻,不久後厄立特里亞又表示希望組建一個完全獨立的厄立特里亞海軍。

到1996年,吉布提厭倦了在其港口駐紮一支外國海軍的行為。埃塞俄比亞海軍在繳納港口租金後落下帷幕,吉布提在1996年9月16日把所有剩餘的船隻全部扣押,並將其付運拍賣。厄立特里亞對其中的16艘感興趣,但最終僅限於購買其中的四艘(一艘Osa-II級導彈艇和三艘巡邏艇),以避免加劇與也門的國際危機。其餘的船隻被報廢。

1996年晚些時候,埃塞俄比亞海軍在亞的斯亞貝巴的總部宣佈解散,埃塞俄比亞海軍不復存在。 它唯一的遺蹟是巡邏艇GB-21——被搬到到內陸的塔納湖負責運載埃塞俄比亞的陸軍人員。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道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11月14日發表了傑里米·賓尼的題為《埃塞俄比亞正在就重建海軍一事諮詢多個國家》的報道。

埃塞俄比亞國防軍副參謀長伯哈努·朱拉將軍已經證實,這個內陸國家正在尋求在另一個國家建立海軍基地。

在埃塞俄比亞通訊社8日播發的一篇採訪中,伯哈努將軍說,亞的斯亞貝巴已經作出了“在其周邊發展海上力量的戰略決定”,並說該國正在積極努力重建海軍。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聯盟成員國,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非盟總部就設在其首都。

埃塞俄比亞位於北緯6度~9度,東經34度~40度之間,處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毗鄰,西北和蘇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亞,南和肯尼亞接壤。

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塞俄比亞進行油氣勘探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

截至2012年,埃塞俄比亞共有人口9100萬,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國。人口增長率為2.9%。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里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新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地區大國一夜失去海岸線,氣憤之下撤銷全部海軍,如今卻說要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