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火鍋熱,可謂親親熱熱;火鍋圓,可謂團團圓圓。”

中國人愛吃火鍋,不僅因為味道好,更能吃出親親熱熱、團團圓圓的氛圍。在古代,火鍋被稱為 “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關於這種老少咸宜的美食起源於何時,眾說紛紜。有人說,戰國時期就有了火鍋,人們以陶罐為鍋;有人說火鍋始於東漢,“鬥”就是指火鍋;還有人說火鍋的前身是三國時期的“銅鼎”。

到宋代,火鍋已經是流行的美食了,《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鍋還從民間一路流行到皇宮,成為著名的 “宮廷菜”。

如今,這道寒冬裡的 “席上春風”更是如百家爭鳴,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下面小編將為旗仕們介紹九種不同地域流行的美味火鍋。

你準備好擦口水的紙巾嘛?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烏拉滿族火鍋

烏拉滿族火鍋是東北地區流傳已久的傳統美食,因興盛于吉林烏拉城而得名。在吉林有“一觀一品”之說,“一觀”即欣賞天下奇觀霧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嚐美味的烏拉滿族火鍋。

據說這是康熙爺喜愛的火鍋,傳統的烏拉滿族火鍋有“前飛後走,左魚右蝦,轉圈撒蔥花”的說法。“前飛”指飛禽,“後走”指走獸。火鍋以雞湯為底湯,加入人參、天麻、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長時間精心熬製而成;食材經此湯底煮後肥而不膩,淡而不薄。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重慶麻辣火鍋

要說對火鍋最充滿熱情的城市,那一定非重慶莫屬。據說重慶每六家餐館中有五家都是火鍋店。中國烹飪協會也正式授予重慶市為“中國火鍋之都”。

重慶麻辣火鍋的底料要用大量的牛油來炒,再兌上燉牛肉的高湯,熬製出紅油湯底。有網友總結出重慶麻辣火鍋的特點:麻辣為主,多味並存;講究調味,善於變化;選料廣泛,獨具一格。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老北京涮羊肉火鍋

老北京涮羊肉採用銅鍋炭火,它有兩大特點,一是羊肉要講究,除了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外,還要按照垂直於肌肉纖維的方向切成厚1mm的薄片,碼放在盤中,才叫講究。另一特點是清湯鍋底,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羊肉的鮮美。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蘇杭菊花暖鍋

蘇杭菊花暖鍋是江浙一帶的名菜,更是中國傳統的火鍋之一,它的火鍋湯底為雞湯或肉湯,再加上菊花熬煮,涮菜一般以肉、魚、雞切成薄片為主,吃起來清香爽口,是名副其實的養生火鍋。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貴州酸湯魚火鍋

貴州酸湯魚火鍋的湯底是用燒開的米泔水釀製而成的,自然酸香,上好的酸湯應為白色。若想味道更醇厚,還可以加上用西紅柿泡製的紅酸湯。鍋中所選之魚均為新鮮活魚,經過酸湯熬煮後,魚肉細嫩,風味獨特。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潮汕牛肉火鍋

潮汕人早前用沙茶作鍋底,後來隨著歲月的變化,改用以牛骨熬製的清湯鍋底涮牛的各個部位,並十分講究涮肉的順序:從瘦到肥,五花趾(牛小腿) -匙皮肉(牛的肩胛肌肉) - 雪花肉(牛脖子,牛肉中最為精華的部位) - 吊龍(牛脊背上一長條肉) - 肥胼(牛腹部的夾層肉) - 胸口朥(牛胸肉)……這樣湯底才會保持清爽、鮮甜的口感。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雲南野生菌火鍋

野生菌火鍋是雲南特有的美味,被評為“中國菜”之雲南十大經典名菜。湯底採用7種以上野生菌乾片,加上高鈣骨料混合經7小時熬製而成,雞樅、松茸、牛肝菌、雞油菌、老人頭、竹蓀等近30種野生菌可作為食材,味道相當鮮美。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海南椰子雞火鍋

在海南有“無雞不成席”之說,椰子雞火鍋用的是海南產的優質椰青作為鍋底原湯,再放入海南雞熬製而成。在煮其它食材之前,可以先喝一碗椰子雞湯,味美又下火。

以下品類試過5種,吃貨獎頒給你

粵式火鍋

廣東人稱吃火鍋為“打邊爐”,廣東人打邊爐時講究吃的順序,最先吃的是葷菜(魚和肉),當肉香與海鮮的鮮融入火鍋後,再放菌類,鍋底融合了菌香後,再煮青菜。此外,粵式火鍋的特點是鍋底為清湯,這意味著所煮的食材一定要新鮮。

旗仕們,你們喜歡吃哪種火鍋呢?

你們家鄉有哪些有特色的火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