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年鑑」風險投資“逐名”動機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

「管理学年鉴」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管理学年鉴」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蔡寧.風險投資“逐名”動機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J].會計研究,2015(05):20-27+94.

會計信息在證券監管、引導市場定價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IPO環節的盈餘管理一直以來都是理論研究關注的重點。對IPO信息披露的規範,也是各國證券市場監管的重中之重。2009年創業板的建立,為我國風險投資通過IPO退出創造了重要條件。作為專業投資者,我國風投是會發揮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上的監督、鑑證作用,還是可能在逐名動機驅使下采取短期行為,這將對IPO時的會計信息質量產生新的影響。從信息監管角度看,是可以藉助這一新興投資機構的積極作用,還是必須對其行為加以規制、引導,正是該研究希望回答的問題。該文考察了風險投資的“逐名”動機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IPO後長期業績的影響。以2004—2010年我國證券市場IPO的809家公司為研究對象,認定229傢俱有風投背景,佔樣本總額的28%。採用分行業截面Jones模型來計算可操縱應計,運用兩階段的OLS迴歸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我國風險投資在IPO時並沒有發揮西方研究中普遍認同的監督作用。為了順利上市,風投可能促進所投資公司進行正向盈餘管理。為了創造有利的退出時機,風投有激勵通過影響會計盈餘引導市場定價,因此風投支持公司在IPO的後續期間將保持較高的可操縱應計。公司的風投股東持股比例越高、風投股東在上市公司董事會佔有的席位越多、風投的行業聲譽越高以及風投股東的政治聯繫越強,公司IPO當年的可操縱應計就越大。可見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行業成熟度不高的外部大環境使得風投聲譽沒能發揮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上的作用。進一步將樣本分為有風投背景組與無風投背景組,分組迴歸結果表明,當公司具有風投背景時,IPO時的盈餘管理程度越高,其後的市場業績將越差。因此結合前面的研究結論,有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其上市時的盈餘管理程度會更高,但這一類公司在上市後的長期業績也會低於沒有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而IPO時的盈餘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公司長期業績走低的現象。即在“逐名”動機驅使下,風險投資有激勵推動旗下企業進行正向盈餘管理從而順利上市,但上市後應計轉回的程度也更大,由此造成長期業績低於沒有風投支持的公司。

該研究的發現表明,在我國當前市場環境下,風險投資在特定場景中可能具有追求短期利益的逐名動機。2010年的“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扶持風投產業發展提上經濟體制改革的議事日程。近年來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無論是在整體資金規模,還是在推動企業上市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目前為止規範行業發展的文件僅限於2005年10部委聯合發佈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風險投資在對高科技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在證券市場運作中也表現出了消極一面。這是該研究的主要發現,同時也為證券市場完善和發展對風險投資的交易監管與信息披露監管、更好規範風投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思考。

(摘編人:張麗麗)

資料來源:《中國管理學年鑑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