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11月2日,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一個叫做羅伯特歐陽(Robert O. Young)的人,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歐陽是“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他主張“體質偏酸會生病,糾正酸性、酸鹼平衡就能治癒疾病,恢復健康。”很多人對這一說法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甚至深信不疑,更有一些絕症患者彷彿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於他的“酸鹼療法”,希望能夠治癒癌症。歐陽也靠著這一理論賺了不少錢。這事你怎麼看?糾正酸性、酸鹼平衡真的就能少生病嗎?

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1.“酸鹼體質”的說法的由來

所謂“酸鹼體質”的偽科學理論,在網絡傳播中有無數個版本。比如有人說來自帕特里克.霍爾福德(Patrick Holford)寫的養生書<>,書中提議:“日常飲食中應該80%的鹼性食物和20%酸性食物,不然酸性體質會成為萬病之源”。其實這位英國營養學家,在其著作中提及的養生方法,許多都是偽科學。

還有的版本是假借諾貝爾醫學獎“雷翁”之口說“酸性體質成了萬病之源”,不過簡單一查就可以發現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裡壓根就沒有雷翁這個人。還有好多“養生專家”口若懸河的講“怎樣辨別酸鹼體質?酸鹼體質有哪些表現?如何食補糾正?”等觀點,導致大眾對這些違背主流科學和醫學的觀點深信不疑,高額購買所謂的養生保健品而上當受騙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概念,無論在現代醫學還是傳統中醫醫學的理論體系中都不存在,更沒有相關疾病的說法,網絡上關於“酸鹼體質”與人體健康相關的謠言,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嚴重違背目前的醫學認知。

2.人體的體液確實有酸鹼性之分,但這和“酸鹼體質”是兩回事

有關酸鹼的問題,還記的初中化學裡的pH嗎,它又被稱為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準。

通常情況下,pH是一個介於0~14之間的數,當一種溶液的pH<7,說明溶液呈酸性;當pH>7,說明溶液呈鹼性;當pH=7,說明溶液呈中性。

如果是以人的動脈血為樣本,測得的pH正常範圍是7.35~7.45,這個數值是接近於中性,呈弱鹼性;靜脈血因為經過了人體的各種新陳代謝後,有CO2以及有機酸等物質的加入,與動脈血相比,外周靜脈血pH範圍約低0.02~0.04,也呈弱鹼性。

此外,人體其他部位的體液所屬的正常pH各不相同:唾液為7.0左右(中性),胃液在1.0~1.5之間(強酸性),尿液為6.0左右(弱酸性),陰道分泌的液體一般pH<4.5(酸性)。

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可見,就人體而言,不同部位的體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中性,有的則呈弱鹼性,這和各個部位的生理功能是密不可分的。拿大家熟悉但不瞭解的“胃液”說一下,胃液之所以呈強酸性主要是含有大量的氫離子,之所以為強酸性是為了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食物,酸性環境有利於食物中蛋白質變性分解,還可以殺滅細菌,以及促進下游兄弟單位胰腺和小腸分泌消化液等等。

人體體液酸鹼度的不同,與“酸鹼體質”並沒有對應關係,“酸鹼體質”與“體液的酸鹼”不是一回事。即使血液的pH呈弱鹼性,也不能成為“鹼性體質就是健康必需”,“酸性體質就是萬病之源”等說法的依據,真正的人體酸鹼及酸鹼平衡,有它更深層的意義。

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3.如何科學認識“人體的酸鹼”?

現代醫學裡“酸鹼平衡”理論研究認為,人機體中酸鹼物質的來源包括食物和代謝生成,以後者為主。新陳代謝過程中,糖、脂肪完全氧化生成 CO2,稱為揮發酸,主要經肺排出體外。而來自蛋白質和氨基酸分解產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以及糖和脂肪的不完全氧化生成酮酸和乳酸,為非揮發酸,經腎臟排洩。當然,代謝產生酸的同時也產生少量的鹼。

人的動脈血正常pH之所以比較精確的保持在7.35~7.45之間,是因為機體主要通過肺、腎臟,以及體液緩衝系統來調節體液的酸鹼平衡,其中肺起作用最快,僅需10~30分鐘;腎起作用在數小時以後,但調節作用最強,這也是為什麼當腎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酸鹼平衡紊亂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況下,人體處於微妙的酸鹼平衡狀態,即使吃的食物酸一點或鹼一點,人體自身都能夠調節的遊刃有餘,不會大幅度改變人體的總體酸鹼度。但是在異常疾病或非生理狀態下,容易出現酸鹼失衡,若人體的血氣分析pH<7.35提示酸中毒,若pH>7.45提示鹼中毒。比如說:人在精神比較緊張的時候,會不自主的呼吸過快過深,容易造成CO2過度的排出,導致血液pH升高,形成呼吸性鹼中毒。而患有肺氣腫疾病的人,由於肺呼出 CO2能力的下降,導致過多的CO2在人體內堆積,CO2與水結合後會生成碳酸,從而使血液中pH降低,造成呼吸性酸中毒。還有,腎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排酸能力的嚴重下降,導致像酮酸、乳酸等非揮發酸過多蓄積,同樣可以使血液中pH降低,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而無論酸中毒或者鹼中毒,實際上都代表身體器官可能出了嚴重的問題,特別是腎臟和肺臟的問題,有些情況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明智的做法是去醫院接受正規的醫療救治,而不是單靠吃所謂的“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來“力挽狂瀾”。

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把食物進行酸鹼屬性的分類沒有多大意義,2016年更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裡也強調多樣化和平衡飲食,沒有必要太顧忌食物的“酸與鹼”。當然,也不需要吃所謂的“鹼性保健品”來永葆青春,指望靠飲食來調節酸鹼平衡,只能是“杯水車薪”,浪費大把的金錢不說,還有可能延誤病情,反而害了自己。

揭露騙子歐陽:“酸鹼體質理論”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