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人說腎病不一定會變成尿毒症,是真的嗎?

有人說腎病不一定會變成尿毒症,是真的嗎?

23.有人說腎病不一定會變成尿毒症,是真的嗎?

這個絕對是真的!

科學認識腎臟病:

如果體檢發現有腎臟問題,應對於所有腎(髒)病患者(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都應通過血清肌酐值估計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來評估腎功能。臨床上通過測定腎小球濾過率來評估腎臟受損的程度、追蹤疾病進程以及評價療效,還必須嘗試獲得具體的診斷。該過程的第一步為仔細進行尿液分析,以發現是否存在蛋白尿、血尿和細胞管型。進一步評估可能包括蛋白尿定量、腎臟超聲、轉診腎病專科,以及腎活檢。腎功能快速減退、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300mg/g)或尿液中出現紅細胞管型時,尤其需要轉至腎病科。

腎臟病的自然病程

不同類型的腎臟病,有著不同的自然病程,腎臟的初始損傷可能導致各種臨床表現,從無症狀血尿到需要透析的腎衰竭。不是所有的腎臟病都會走向尿毒症這個階段,比如:很多患者可完全恢復,沒有或只有輕微後遺症。例如,兒童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長期預後良好。

什麼是尿毒症?

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緩慢下降在最初是沒有症狀的。然而,晚期腎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現各種症狀和體徵,包括容量超負荷、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貧血以及礦物質和骨異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MBD)。只有發展到終末期腎病,才稱為尿毒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