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對於家裡沒有及時喝完的白酒,以及花了不少錢用於收藏的白酒,你知道該怎麼儲藏嗎?以下常見的4大白酒儲藏誤區,你有中招嗎?

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誤解1:把白酒埋在土裡

傳說古代紹興一帶富家生女,要埋上幾缸酒在後院裡。當女兒出閣之日破土開酒,宴請親友賓客,名為“女兒紅”。也許是因為故事太美,很多人爭先恐後將家中好酒埋進土裡,等著將來收穫一罈瓊漿玉液。不過,你要是真的嘗試把白酒埋進土裡,多半會失望而終。運氣好的還勉強能喝但味道大不如當初,酒中混雜著水味和泥腥味;運氣差的開壇後沒有勇氣聞第二下……

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在茅臺鎮這曾經家家釀酒的地方,隨便問個人都知道,酒埋地底下是絕對毀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沒有一款酒是埋地下的。參觀過茅臺酒廠的人都會發現,“國酒”的基酒都保存在一樓甚至二樓的大陶缸裡,通風透氣而且略有采光,與埋在地下完全兩個概念。而且茅臺酒瓶標籤上存儲條件上明確寫著“通風、乾燥、陰涼保存”,跟地下潮溼陰暗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原來,“女兒紅”的故事講的是黃酒。真假不知道,但白酒這樣埋是肯定不行的。老酒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長時間的存放使酒中有害物質譬如甲醇、甲醛等通過揮發和化學變化消耗殆盡。在這期間有一個繼續發酵和化學變化過程,酒的度數會略微降低,口感會變淡,但是醬香味卻更足。若是要持續這個過程對環境有這些要求:

1、需要乾燥,溼漉漉的環境,不僅會遮擋儲藏白酒陶壇上的微孔,甚至會讓水反滲入壇,時間久了酒就會廢掉;

2、適當的溫度,以維持酒中微生物的活性,3℃-23℃為宜;

3、需要避光,陽光中的紫外線會殺死酒中的活性成分,令其不能繼續發酵。光看第一點就知道,白酒是絕對不能埋在土裡保存的。

誤解2:在溶洞或地洞裡埋酒

洞藏酒被許多酒友追捧,近年來一些商家也借這個噱頭在市場上搞出了不少的花樣。但是,事實的效果比起他們美好的想象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道理其實跟土中藏酒差不多,陰冷、潮溼的地下環境並不利於酒的老熟。

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那麼,郎酒的天寶洞藏酒不就是洞藏酒的經典之作嗎?這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此洞非彼洞。去過天寶洞的朋友都知道,天寶洞是在峭壁之上,洞內恆溫18-22℃,通風乾燥,這就相當於在幾十層高樓上掏了個房間。更為重要的,天寶洞內有著穩定的發酵菌群,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不是其他一個不同的溶洞地窖能相比擬的。沒有這樣嚴苛的條件,洞藏只會讓白酒變得更糟。

誤解3:用膠布纏酒瓶

不少酒友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後發現酒少了不少,心痛之餘四處尋覓封酒之妙招。於是有人想出了用膠布將瓶口纏起來的辦法,甚至不少出售老酒的酒商也用這種辦法來封酒。

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然而實際上,這種方法非但不能封酒,瓶口揮發出來的物質反而會在膠布上形成白霧,一段時間後,膠布脫落,膠布上的膠質殘留在瓶口生黴變黑,將瓶口弄得很髒……

現代白酒的包裝形式多種多樣,瓶口結構也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酒瓶的密封性能已經非常好了,容易漏酒的鐵皮瓶蓋也逐漸被淘汰,不必對瓶蓋太擔心。若實在不放心,可以用蠟封,茅臺年份酒就是這樣。需要注意的是,蠟封只適用於酒罈或者陶瓷頭或玻璃頭的瓶塞,如果是塑料蓋的酒就不適合了,直接變形。

誤解4:酒糟埋酒

有人將白酒用酒糟埋起來儲存甚至有商家以此作為噱頭來鼓吹自己的產品,這種“牛皮”一般只能糊弄糊弄新人。但凡會品酒的人都知道,新酒糟味重,老酒幾乎沒有糟味。用糟把酒埋起來,時間久了味道想想都讓人作嘔,而且酒糟會受雜菌感染髮黴,甚至不乏有黃麴黴等劇毒品種。這樣埋酒做無異於拿命在傻玩。

這樣藏酒等於自殺!白酒儲藏4大常見誤解

我是品酒師遊豔,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酒的知識,可以關注遊說醬酒。也歡迎各位酒友隨時找我交流,我有好酒,等你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