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線市場要啥新零售?

在現有零售環境下,相信很多企業都擴張到低線城市,四-六線市場和一二線零售市場之間的分裂感仍然很大。怎麼去融合距離呢?現在來看看蘇寧的案例,最近從蘇寧易購的零售雲中,可探討到低線城市新零售的話題。自從2017年蘇寧提出要在2018年開5000家新店目標,有人認為這一舉動很瘋狂,其有3000家目標落在蘇寧零售雲團隊上,也是整體項目目標成敗關鍵。而蘇寧,有一半的成敗在於低線市場。

蘇寧零售雲目前產品業態,是零售雲蘇寧易購縣鎮店,主要經營家電+3C全品類電器,已經分佈在全國20個省,開出了121家店(2017年內開出了39家),這個數距離總數還有很大距離。但是現在,零售雲項目已經進入了快速複製階段,一個月可以開出100多家店,比如,本週末將開業24家,下週末開業62家。按此速度,年內完成3000家店的目標並非不可能。


低線市場要啥新零售?


成敗姑且不論,蘇寧零售雲是在智慧零售環境下,直接針對低線市場的“新”零售項目。特點如下:

1

專賣店逃亡潮

零售雲項目的基本做法,其實是找到縣鎮一級市場的小型家電、3C零售商,用系統(ERP系統、IT系統、物流系統、門店會員管理系統、微營銷系統等)對其門店進行整合更新變革,類似些“加盟”的做法。目前看來,很多加入蘇寧零售雲的門店,大都是當地手機或家電專賣店,也有一些品牌專賣店,主要都是將縣鎮一級手機或家電專賣店改造成綜合家電3C潮品賣場。其中,手機類佔比在35%左右。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被改造的門店過去很多是賣手機的?

不難發現有幾個特點:

品牌專賣的生意大不如以前。

在電商衝擊下,單一商品售賣也很容易被電商打敗和取代。

消費者變化,新一代鄉鎮消費者也是經受過互聯網洗禮“四有青年”。


他們的消費習慣和品牌認知,和一二線城市的差異化逐漸縮小。 手機店特點:人們更換手機週期越來越長,原來12個月,現在平均是24個月。手機專賣大部分利潤來源主要是運營商,但近兩年,微信把短信打趴了,流量也將要免費了,運營商的收入水平也慢慢縮水,連帶手機零售終端收入下降。2017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同行選擇關店。

從全局來看,手機行業還在增長,在一二線市場和電商渠道,手機作為一個主力品類仍有利可圖。零售業是這樣,不怕毛利低,零售怕的是你的轉速×毛利還低。”週轉率提高四倍的原因在於,傳統大家電不需要大量備貨,只需要備一些樣機和小家電,以及手機。也可以說,蘇寧零售雲鼓勵原來做手機的老闆擴容,但是擴容的庫存壓力,是在蘇寧自己這邊。

低線市場要啥新零售?


2

低線市場的痛點和破解術

低線市場難點無非是三個:流量分散、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低。當然也可以有第四個,當地消費場景十分複雜。在種種情況下,那也是要結合市場情態,有必要引入完整的IT管理系統,門店管理系統等等軟件做支撐賦能。

第一,物流問題。

在物流方面,加入的小店,共享蘇寧全國43個地級倉的商品物流庫存。包括大件庫和小件庫,通過商品數據化帶來的大數據,共享線上線下龐大的商品池。 未來將倉儲去中心化,進一步加快零售雲的商品週轉。

第二,數字化問題。

在數字化方面,地方市場的複雜性也是數字化的難點。在地方上,人情生意,也可能有人賒帳,有團單議價環節等等,線下銷售場景比線上複雜得多。沒有一套完整管理系統做後臺支撐,那賬務肯定會必亂無疑。

第三,消費場景問題。

如蘇寧零售雲中有精選店,主動權在於誰?蘇寧會進行智能推薦,但決定權在老闆。因為,當地老闆最接地氣,也最有動力做好當地的服務。比如農村,“因為農村市場,很多東西,逢年過節東西多倒了浪費,冰櫃存儲量比較大,結果春節冰櫃就賣得很好。”

未來,蘇寧零售雲也會提供門店的數字化場景,三月底即將有虛擬貨架的產品上線,這樣門店可以突破空間限制,能夠讓消費者在現場,體驗更多的商品。市場的自我進化,蘇寧看起來做了個不太賺錢的生意,但卻已經開始彙集小鎮的流量入口。這不得不說市場的優勝劣汰,資源整合,共享經濟利益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