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農民創業,行業第一

它,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26位)、中國企業500強(16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9位)、中國電池行業十強第一,

它,2016年營收2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21%,淨利潤超9億元。

它的名字叫天能電池!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掌舵人

	他,出生於農民家庭,26歲時借5000元創業;45歲創辦的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51歲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為民生謀福祉;54歲獲得全球新能源商業領袖。他,坐擁上億身家,卻生活低調簡樸,待人謙遜有禮。

他就是張天任,天能集團掌舵人!

他和它一起走過30年,他和它刷新著一次次紀錄,他和它書寫著一個個湖商傳奇……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湖商,湖商精神必須要傳承,並不斷創新、發揚。天能從小作坊到如今的規模型企業,3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堅守實業、堅守主業。堅守,堅守,再堅守,是天能取得今天成績的關鍵,也是湖商精神的體現。”張天任說。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的介紹

	張天任,1962年出生,湖州長興人,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黨代表、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現任天能集團董事長。天能集團創立於1986年,經過30多年發展,已形成集電動車動力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以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一體的國際化現代企業集團。集團現擁有30家國內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四省八大生產基地,2萬多名職工,總資產逾150億元,年營收總額900多億元。 

敢為人先 ,草根創業

張天任出生在湖州長興縣的一戶尋常百姓家。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高考失利的他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打工仔”。在近10年的打工生涯中,他經受了挫折經歷了痛苦,但都成為了創業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1988年,天能的前身長興縣煤山蓄電池廠因為產品陳舊,瀕臨倒閉。那一年我26歲,為了不讓鄉親們的血汗錢打水漂,我用積攢的7000元錢,加上借來的5000元承包了這家村辦小廠。”從此張天任與電池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張天任跑遍了當時上海浦東幾乎所有做應急燈的工坊,尋求合作。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他身兼數職,早上天不亮趕車,扛電池挨家挨戶推銷。在張天任的軟磨硬泡下,最終與浦東7家應急燈製造廠建立合作關係。通過努力,這家村辦小廠第二年不僅扭虧為贏,產值還攀升至80多萬元。正當蓄電池生意風生水起的時候,張天任卻產生了危機:應急電源的銷量下降,市場在逐漸萎縮。

	上世紀90年代末,張天任敏銳地意識到,動力電池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為此,他不惜重金聘請專家駐廠研發攻關,率先研製出了新型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1999年,在第二屆全國電動自行車裡程大賽上,天能電池憑藉優異的性能一舉奪魁,成為了明星產品,訂單紛至沓來。2001年天能電池銷售收入首破億元大關,2005年天能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2007年,天能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

專注主業,綠色天能

企業做大了,各種誘惑也“紛至沓來”,“多元化發展”成為民營企業的一股熱潮。但張天任始終保持高度專注,把新能源動力電池做精做透。

	張天任認為:“轉型升級不是從製造業轉向房地產、轉向IT,要有一顆‘專注’的心,讓自己在原有行業裡實現質的提升。”正是這種專注,這份堅守,讓天能苦練內功,加強研發,穩居中國動力電池的領軍者地位。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鉛蓄電池行業,曾在環保上深受質疑。在天能發展史上,也因此面臨不少發展瓶頸。然而經過2005年和2011年兩次環保整治,全行業已經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但是,鉛蓄電池的回收體系一直是個薄弱環節,造成了鉛資源的巨大浪費,隨意傾倒的酸液更是對環境造成巨大威脅。

“湖州是‘兩山’重要思想的發源地,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模範生’。作為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從業者,我深知,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是我和我的企業重要的責任。”張天任說。

張天任在科技創新,綠色環保方面大筆投入。2009年6月,天能投資18億元在長興吳山工業園區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期工程2012年建成投產,工廠汙水實現了零排放,鉛回收率達到99.9%以上,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先進的廢電池無害化回收基地和再生鉛示範工程。2016年底,天能年處理能力可達15萬噸的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二期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天能集團年處理廢舊鉛蓄電池將達到40萬噸,相當於“消化”掉浙江省70%的廢舊電池。

天能還堅持每年的研發投入不低於銷售額的3%,“十二五”以來累計投入研發、環保、技改費用達53億元以上。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天能在新能源產業上不斷持續穩步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甚至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勇於擔當,不辱使命

“自2013年1月當選人大代表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肩上重任和使命。”四年多來,張天任主動履行代表職責,經常深入機關企業、社區村居,參加行業論壇,並於2013年在天能集團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共提交議案建議79篇,多數建議議案得到相關辦理單位高度重視和肯定。

9億淨利潤!一個農民如何成為全國行業第一!

“企業家不單單只是為了辦企業,還要為老百姓創造條件,帶動大家,讓整個社會都富裕起來。”繁忙的張天任還兼著新川村黨支部書記。新川村是天能的發源地,曾經是長興縣最貧困的村莊之一。張天任通過“村企共建”等方式反哺農村,不僅吸納村民進廠務工,還引導村民做電池營銷、維修服務,開設配套工廠等,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奔小康。目前新川村人均收入達15萬元,村裡小轎車就有700多輛,一躍成為長興縣最富裕的村莊之一。如今的新川村已經成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