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董明珠和雷軍10億賭約誰贏了?


五年了,董明珠和雷軍10億賭約誰贏了?



2013年的12月12日,雷軍和董明珠同時獲得央視財經“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在頒獎典禮上,董明珠對小米的商業模式有不同看法,風頭正盛的雷軍自然不服,兩人互嗆。

雷軍說:“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好了。“

董明珠毫不示弱:“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塊,我跟你賭十個億。”

順便說一句,那是央視自此最後一次評選年度經濟人物,之後便陷入被整肅的旋渦……不知不覺,五年已經過去,物是人非,卻道不盡世間事。

五年前,雷董二人的賭約圍繞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之爭展開激烈。五年後,10億賭約將至,無論實體經濟還是互聯網經濟,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並無本質上的不同,都處在同一片寒冬。

不過,這場賭局還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賭局的意義不僅在於雷軍和董明珠二人,更在於兩家企業,甚至整個環境。

算算賬,董明珠已鎖定勝局。格力電器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86.98億元,同比增長34.1%。同期,小米累計營收為1304.46億元。兩者僅僅相差182.52億。如果小米保持此前增速,全年下來小米營收最多達到1900億左右。格力只要保持住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全年下來應該會超過2000億。也就是說,格力應該會勝出。

再看看雷軍,其實他離勝利只是晚了幾個月,五年來,從300億到將近2000億,小米已經不是當初的小米了,按照現在雙方的增速測算,已在港股上市的小米2019年營收超過格力幾是定局。

而格力則從空調產業一舉佈局到手機、智能裝備、芯片等多個領域。其間董明珠還以個人身份成為新能源企業銀隆新能源的二股東。變化背後,格力更大的目標是要在2023年實現6000億的營收目標。

這五年來,雷軍並非董明珠最頭痛的人,真正讓她難受的是另一家企業。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格力一直都是空調市場的老大,而一直作為它直接競爭對手的美的則位居第二名,而在這兩家空調企業之外則有海爾、春蘭、海信、科龍、志高、TCL、奧克斯等品牌,它們之中則不斷上演著興起與衰落的故事,始終沒有給格力和美的造成真正的威脅。

不過到了2016年開始,空調市場開始產生巨大的變化:奧克斯充分利用電商渠道的優勢,以極具優勢的性價比作為武器,在線上市場頻頻發起價格戰,自那時起奧克斯在線上空調市場經常位於第一名,

回顧這場賭約,輸贏之外的意義更值得品味。我們可以得出幾點結論:

第一,雷軍和董明珠都變了。五年之後,雷軍等互聯網頭部企業,早已意識到,互聯網早期紅利基本挖掘完畢,從線上轉向線下成為趨勢。小米不再固步於純線上運營模式,開始向競爭對手們學習,推動小米手機門店的佈局。格力則從傳統家電企業轉型,在智能裝備、芯片、AI等領域發力,互聯網思維開始融入董明珠及其所帶領的格力的血液中。這10億元,足夠小米和格力在某一細分領域進行新的戰略合作,豈不美哉?

第二,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二分法已經被市場拋棄。這五年來,格力和小米都經過了低谷,也都攀上了高潮。雷軍的小米由傳統的線上銷售,開始走向線下,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硬件產品。而格力也突破了自己的主營業務空調銷售,進而佈局了生活家電、通信設備、汽車、高端智能裝備。各自努力之外,這是商業的魅力,市場需要把互聯網玩的風生水起的雷軍,也需要擔負傳統產業轉型重任的董明珠。他們的起起伏伏、殺伐決斷,給中國的許多企業提供了方向。

第三,中國經濟的問題,從來不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你死我活之爭。這場更多玩笑性質的賭約,長期以來,被看做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較量的縮影。歷史證明,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靠科技革命走出泥沼。5G應用下的下一個風口屬於雷軍,也屬於董明珠,互聯網+硬件革命,實現萬物互聯。這是雷軍和董明珠們的機會,也是他們必須要做的。在下一個時代,競爭格局也將翻天覆地,要想佔據今天同等的地位,這兩家企業唯有自我革新,持續進化。

祝福你們,董小姐們,雷先生們。


科技鏈接商業 智能突破邊界

科鏈界——打造ABC領域首席媒體傳播及資源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