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存錢的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這是真的嗎?

航哥影視


“存錢的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我就是那個存錢的傻子,從來沒去貸過款。沒房沒車,總覺得人生區區幾十年,活得太累沒必要。

那些貸款做大生意的老闆,才是活得有魄力。我雖然羨慕別人有房有車,住著大別墅。可我沒有貸款的勇氣,貸了也不知道去幹嘛。去買房?不現實,指著我那倆工資還利息,都能壓得我喘不上氣來。去買車?每年養車的費用也夠我喝一壺的。上班下班,公交地鐵。住在城中村,每個月的房租也不高。上班掙點錢,除去開銷,能存也寥寥無幾。想去哪裡旅遊抬腳就去了,至少我活得愜意。

在老家,好多人都說能貸出款的都是有本事的人,也是被人羨慕的對像。他們有能力貸款就是要做生意的,我見過他們做生意開始的風光,也見過他們結束時的落魄,最後出去打工掙錢還貸款的比比皆是。

可能跟受教育有關,我喜歡安逸的生活。很少跟別人借錢,更別說貸款了。我的人生信條一直都是,有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日子。我娘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我還沒有到那種算計著過日子的地步。如果我貸款買了房買了車,估計就真要開始勒緊褲腰帶,一分一釐掰著手指頭算計著過日子了。

餘生我想繼續做一個傻子,繼續我的人生信條:有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日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存錢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這句話擱在過去十多年裡都是正確的,因為存款跑不贏通脹,貨幣的購買力會越來越貶值,而貸款買房真是聰明,因為房價在漲,房貸利率又處於歷史低谷,不貸款是傻子。但問題是,即使利率再低,房奴還是要勒緊褲腰帶,還貸幾十年,做房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而現在不同了,一方面,大家也不蠢了,把錢拿出來去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而另一方面,房貸利率上升,下半年貸款利率超過6%是大概率事件,這就意味著,每年房價漲幅要超過6%能上能下,投機炒房人才能賺到錢,而一旦房價下跌,炒房者一不小心就成了長期的業主,投資風險還是蠻大的。

舉個例子,去年一些炒房者看到京郊通州的樓盤剛剛開盤,房價漲到4萬/平方米,雖然通州離開北京很遠了,但是還有人要去炒房產,而到了現在,這些樓盤的房價已經跌到了2.8萬元/平方米,一年時間跌去四成,業主們開始要求開發商退房款。

在這件事情上,聰明人動用了房貸買房,反而是虧損慘重。目前房地產已經進入白銀時代,不是想買了房後,閉著眼睛就能夠發財的。買房不一定是聰明人,而不賣房租房的也並非一定是傻瓜。


不執著財經


有人說,存錢的是傻子,聰明人都貸款,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對於富豪們來說從來都不存錢,而總是在貸款借錢,敢借錢負債的人才能成為富豪。

其實在中國越是收入低的人越喜歡存款,結果是錢越存越少,為什麼呢?因為存款的利息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在中國越大的富豪負債越多,許家印現在是中國的首富,許家印負債一萬多億,你敢借一萬多億嗎,你能借到一萬多億嗎,能借到一萬多億的人肯定是有本事的,借到一萬多億能經營管理好,還能賺錢,這樣的人就是不簡單。

在中國不光是大富豪們是在負債經營,千萬以上的人群也都不是光靠工資收入得來的財富,基本都是通過投資獲得的財富,不投資把錢存進銀行肯定是賠錢的。當然,也不是說什麼情況都去貸款都去高負債。

當你找不到高利潤的賺錢項目時,找不到好的有把握的投資項目時,當然是把錢先存起來等待機會。

當市場不好時,經濟不好時,上策是將錢存起來,或者購買容易變現,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一旦時機成熟,有了好的投資機會時,就迅速變現,然後去投資自己有把握的賺錢項目。

但是,前提條件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家庭條件等綜合起來考慮怎樣抓住投資機遇,有些投資機會適合別人,但不一定適合你,例如,證券市場並不適合有些人。投資要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項目或產品,瞭解自己是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我相信這一定是某理財公司為了宣傳而做出來的廣告語。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理財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真的沒有存款,去“聰明”的貸款消費,那麼世界會變得很可怕,最經典的案例就是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說白了就是美國大部分的民眾貸款消費過度造成了還款無力,泡沫破滅,繼而導致國家甚至世界金融危機。

曾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貸款貸出來的是你未來的賺錢能力。未來你能夠月入十萬,那麼現在月入一萬的你當然可以貸款十萬來消費。但是如果你未來的賺錢能力只夠月入兩萬,那麼貸款十萬將會成為泡沫。

所以合理配置財富一直是理性理財所崇尚的。無論你現在是單身還是組建了家庭,一定要合理配置現有收入,以及合理預估未來的收入。將存款、貸款、保險、固定資產等資產合理安排才是真正聰明人應該做的。


家族企業雜誌


其實這個不是絕對的,貸款出來的錢看你有沒有能力賺取更大的收益,如果收益高於你貸款的利息,那你就是盈利的。如果貸出的錢沒有用武之地,又沒有好的投資方向,只是用來消費或閒置了,那無疑是錯的。



其實“存錢的是傻子”這一說法,主要是針對把錢存起來都跑不過通貨膨脹的這一現象而言的。很多人就只知道攢錢,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往銀行裡一存,實際上沒有享受到生活的樂趣,錢卻貶值了。十年前能買到一棟房,十年後只能買一個廁所。九幾年那個時代的萬元戶都住小洋樓,如果錢不做投資,只是存銀行,那利息能有多少錢呢?如果按一萬元來算利率按現在的4%來算,三十年利息也就10000×4%×30=12000而已,那這點錢想現在的時代真是起不了什麼作用。



聰明人都貸款也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十年前貸款買房的都住上了大房子,而且貸款也基本都還清了,有的甚至已經擁有兩套房子了。可能剛貸款的頭年緊點,但隨著工資的增多那點貸款真的不再是負擔。而沒有買房的呢?掙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

但兩種情況都不是絕對的,如果貸款沒有好的投資,還不如存錢了。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這個當然是假的,我見過太多人被貸款壓得無法翻身,最終家破人亡,因此貸款與是否聰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利用好貸款,是實現財富迅速積累的重要手段。

就拿買房這件事情來講,過去有很多人並沒有足夠買房的錢,通過借錢付首付,然後貸款把房子買了下來。結果房價大漲,這些人輕鬆賺了上百萬。貸款也屬於借錢,是給自己加槓桿的過程,槓桿可以放大收益和虧損,房價上漲過程中,幾十萬首付賺上百萬是很輕易的事情。

但是從股市中看,許多人在過去幾年通過貸款炒股(配資),結果股市一直沒有行情,股價卻持續下跌。結果還沒等股市好轉,配資炒股的人先爆倉了。所以貸款又是加速財富毀滅的重要手段。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不要貸款是應該看自身的投資能力與眼光,如果有穩定的投資能力,或者看到了明確的重要機會,那麼可以貸款。否則貸款只會增加額外的利息支出。

而對於沒有投資能力的普通人來說,儲蓄和理財雖然不能暴富,但仍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手段。


首席投資官


正常情況下,這話不太有道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卻是非常有現實可行性,尤其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

從這些年來的情況看,凡事存錢者,都跑輸給物價、尤其是房價了。相反,凡事貸款者,則跑贏了一切。原因就在於,存錢是看銀行的臉色,銀行給多少利息,他們說了算;貸款則看貸款人的臉色,一旦貸款到手,銀行就要求著貸款人。

更重要的,凡事貸款者,貸的款越多,購買的資產也越多,除最初的那筆錢之外,所有的資產都是銀行幫著置辦的,且增值部分都是貸款人的,風險則全部拋給銀行。

相反,只會存錢的人,資產沒有積累,存款不斷貶值,風險沒有,收益也沒有,應對不了物價上漲,也應對不了房價暴漲。結果是,日子越過越艱難,壓力越過越大,購買力越過越小。

所以,適當貸款還是玩比一味存錢好。如果會經營或投資,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機會。


譚浩俊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不懂得理財,不懂得讓家裡閒置的錢增值。而有的人還說:“存錢的是傻子,聰明的人都貸款”,這是真的嗎?

在我看來,這句話並不是很全面,而且也太過於絕對。其實,這涉及到理財的一些相關的知識。需要我們瞭解一下。

首先,我覺得各種理財產品的選擇與我們個人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密切相關。

對於一個比較保守並且風險承受能力弱的人,我覺得他更適合選擇把錢存在銀行。

因為銀行存款相對於其他理財產品來說,是風險最低的。雖然我們都知道高風險高收益,但是我們也不能就說那些存錢的人就是傻子,個人有個人的選擇。難道,貸款的人就是聰明的嗎?

貸款,可以讓我們提前花明天的錢,但是也是要付出代價,給付利息的。如果你能保證你貸來的錢在未來是能夠給你帶來更多利潤的,比你所要支付的利息還要高的。也就是說你未來賺到的錢還了貸款和利息後是有盈餘的,那你可以去貸款。

其實,懂得資本運營的人就知道資本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因此,我們要懂得把貸來的錢投入到生產經營或者去投資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賺取更多的財富。要懂得讓錢動起來,而不是簡單地拿去消費。這樣的貸款才有意義,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現在的貸款存在著很多陷阱。很多消費者對貸款不是很瞭解,安全意識也比較薄弱,這也使得很多詐騙分子有機可趁。因此,對待貸款,我們必須謹慎。


今年四月,來上海打工一年的年輕人想租房,於是,他就在網上找房。最後他在一個青客公寓的軟件上租了一年期的房子,是以分期計劃、交預付金的形式租的。結果籤合同時,青客的工作人員表示分期是通過銀行貸款來實現的,也就是以他的名義申請了貸款。可是入住沒幾天,他就收到銀行的短信,說是貸款被“青客”全部轉走,並且金額是兩年的房租費用。最終,租客損失了幾千塊錢,另找房屋入住。像這種情況,是不是很鬱悶!

由於北上廣深等地房租高企,“付三押一”的房租加上中介費,讓首次租房或者換房的租客倍感壓力。因此,很多網絡租房平臺推出租房分期貸款服務,然而其中迷局和陷阱密佈。租房者千萬要小心!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這話有一定道理,也能管某些條件下的平安,但是管不了所有。這就是為什麼,做大的老闆總是容易倒。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在全世界偏低,這和這些企業的債務水平是相關的。簡單看6-7%的利息不高,還跑不過通脹。但是通脹快速進行的情況下,靠負債或者大量負債經營總是很容易失敗。

像之前爆出的浙江盾安集團。盾安集團是上市公司盾安環境的母公司。盾安集團爆出450億債務。那就是貸款的結果。要是盾安在2008年在放水環境下,貸款了150億,利息是7%,拿去新建企業,而因為種種原因,企業並沒有盈利。我們不說它非但沒有盈利還虧損。我們就按照它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來計算。那麼經過10年,這150億的債務本息合計會有多少呢。255億。這十年之後就多出100億債務來了。這100億養活了銀行,但是對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幫助。要是不貸款,當時看起來盈利增長就會慢一點,但是同樣風險也小一點。到今天呢,呵呵,那就難了。那貸款買來的資產也好,新建的企業也好,你說要賣還能賣出好價錢嗎。就算平進平出也虧100億利息。怎麼辦,繼續借債。這就是它450億債務的由來。大部分企業的債務都是這樣爆倉的。到了有450億債務的時候,同樣7%的利息下,我們仁慈點算它5%,一年就22.5億,你辦個怎樣的企業能賺到這個淨利呢。很難很難了。

就個人來說也是,舉債買入的資產,或者按揭,或者個人借貸還本付息。能還是好事,但是經濟大環境要是不支持收入是正向增長的,那麼問題就會一樣嚴重。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有法院拍賣的情況。

個人也好,企業也好,增加槓桿都是一種對賭,賭的是明天,要是明天更好些,那什麼問題都沒有,要是明天並不比今天好,呵呵,那輸起來也會加倍。你是不是願意呢。


大舟財經觀


這話有些片面,或者說本意也並非如此。否則,你給我一個億,我寧願是傻子,我去存錢,可以嗎?


實際上,它是想說要讓錢流動起來,用錢去生錢,去賺錢。

現實中,我們普通人能接觸到的都是大家有了積蓄去銀行存錢。因為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也沒有更好的用途,大家就放在銀行還能吃點利息。

而我們看到那些所謂的富人,做生意的人,他們需要資金週轉,可能更需要從銀行貸款,因為他們有投資項目和渠道,能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很簡單,我們普通人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存銀行。而那些在銀行貸快的多數人,有投資的項目和一定的賺錢能力,所以借錢是幫助他們呢。


並不是誰都是傻子,有人做理財照樣跑贏了通脹,獲得了不錯的收益。而並非貸款的人都是聰明人,生意失敗了,更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