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般的愛

今天小區裡放露天電影,戰狼2。想起小時候,我們會成群結伴,走很長一段路,去相鄰的村去看電影,甚至跟著電影挨個村莊走遍,哪怕都是放一樣的電影,看起來也津津有味。

電影放映員很吃香,到那個村子裡,都要拿出一隻雞和酒來招待,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吃雞是過年才有的美食。

如果電影放映中間,有卡殼的現象,看電影的人都會說,這個村子裡的人不會來事,沒有招待好放映員。

如果那時候有產品,把廣告投放到這個渠道,一定會火,那時候是看廣告都看的很認真的年代。

記得剛買來黑白電視,我自己在家打開的時候,突然沒影了,嚇得我一下午坐立不安,還以為我弄壞了,大人們回來,才知道是正好沒電了。

從黑白電視到了固定電話,最早的固定電話不能往外市打,還帶著鎖。我從初中開始住校,那時整個學校,絕大部分人,還是以鹹菜、煎餅為主,到高中後生活條件慢慢好多了,我姐姐經常 會帶肉包子給我們吃,真香。

迄今為止,生命中最美味的記憶都是一個一個片段,小時候爸爸去外地,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5毛錢一包的麵包(一包四個),鬆鬆軟軟,捨不得一次吃完,揪一點,放到嘴裡,等待她慢慢融化。

在老家,窄窄的巷子,坐在門前的石頭上,盼望著父親今天能夠回來。

有一次,家裡煎的香噴噴的鮁魚,我還沒撈著吃,就要去上學,竟然委屈的哭了。

生病時候吃的罐頭,媽媽做的糊塗,熬得麵疙瘩湯。

還有分家後,有次我大學回來,奶奶過來看我,給我帶了幾根油條。

有時候,我們覺得很普通的,其實,這已經是親人能夠拿出的最好的愛。

姐姐結婚時,我還在讀高三,沒錢也不知道該買什麼好,記得當時買了表,還有一些小禮品給姐姐當禮物。

自己大學畢業能夠賺錢之後,給家裡添置了石英鐘錶,那時候在農村很流行。還有手機,給老爸老媽一人買了一個手機,也是他們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手機,給他們辦的是情侶號,老爸的尾號是531,老媽是532。

慢慢的添置,後來就是電動車、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等,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是比以前好多了。

如果不給孩子在城市裡買房,沒有重大疾病的話,一般農村家庭的生活都還說的過去。

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就是為了能有資格和你一起喝咖啡."

農村和城市差距大不大?

還是相當大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差距,在醫療、教育、生活質量、行為習慣上的差距更大。

拿我舉例,雖然在城市生活很多年,像早晚刷牙這樣的衛生習慣,我都沒有完全養成,其他的更不用說。

“寒門再難出貴子”?幾率上,寒門出貴子的幾率要低很多,背後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差距,更是教育水平,特別是家庭教育質量上的差別。

“倉廩實而知禮節”,農村的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何談家庭教育?沒有父母的愛和溫暖,人格健全都成問題,又何談自信自立自尊的貴族精神?

絕大多數人,成年之後的選擇、糾結、痛苦、掙扎,抑或幸福快樂,都不過是在重複兒時的經歷和體驗。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中國的老話裡都有大智慧。

盛世螻蟻,空前焦慮,也許一輩子都沒法在城市裡安家,南坊的房子很少有低於1萬一平的了,對於炒房團來說太便宜了,對於絕大多數像我這樣城市的謀生者,已然是天價。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不僅僅是指合理合法,而更應該符合大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否則,會出問題的。

我們翻開歷史,讀讀就知道了,不宜多說。

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某個階層也不能獨立活在這是世界,最重要的是和諧,而不是高下立分,而不是財富多寡。

城門失火,必會殃及池魚。正所謂,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阿彌陀佛。

有朋友建議我把自己整的高大上一些,畢竟現在我也開始講課了,口碑還不錯,我心裡知道,朋友是真心關心我,希望看到我更大的成長。

但是,我真的是做不到,關鍵是不喜歡,順其自然吧,我還是喜歡做真實的自己。

是一個很特別也很普通的人。

吃喝拉撒睡,愛恨情仇,七情六慾,我一樣不少。我就是我,越來越真實的我。

有人想拜我為師,我都一一回絕。我還年輕,喜歡自由,只想把有價值的東西做做分享,不願意受約束,更不願意去主導另一個生命。

在我心中,你才是最寶貴的,成為你自己,其他萬事萬物,包括我,只不過是你的陪襯,你的綠葉,抑或僅僅是一個過客。

聽說陳安之收個徒弟都要20萬?有用?

對陳安之是有用的,多賺了20萬。

我不愛錢?

錯了,我很喜歡錢,也在努力賺錢,可是我更喜歡“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比錢重要一萬倍的,永遠是每個人綻放的笑容,我們彼此相遇,哪怕僅僅是擦肩而過,對生命的認可和尊重,對對方深深的理解。

愛,就是慈悲。

那年夏天,我們一起去看露天電影,回來的時候,一塊高粱飴糖,每個人都輕輕的咬了一小口。

甜蜜,永在心間。

我相信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

愛如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