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英美劇集:這十二部作品請放入收藏夾

2018年雖沒有誕生眾口一致的大製作好劇,視角獨特、質量上乘的中小成本佳片卻不少。

以下這份榜單綜合了《紐約時報》《衛報》《紐約客》《Vulture》《名利場》《IndieWire》等媒體的年度榜及個人觀劇體驗,選出12部作品。

入榜作品類型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在自己的類型中有所突破。罪案劇把格局壓縮到最小,聚焦女性和精神病患的心理;律政劇正逢特朗普上臺的歷史拐點,因勢切入現實議題;喜劇不再單集獨立敘事,也不再比拼笑梗密度,現實的奇妙與荒誕才是真正笑點;青春劇的主角不僅頹喪,而且怪異危險,踏入成人世界的方式是逃離。

這一年,編劇們紛紛把目光投向精神病患的世界。《殺死伊芙》《利器》《梅爾羅斯》《去他媽的世界》《巴瑞》的主角皆非常人心智。“酷兒”(Queer)們亦受親睞,《英國式醜聞》和《姿態》的主角有多風情萬種,劇集就有多精彩。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1、《繼承之戰》(Succession, HBO)

對1%富人的複雜心態是《繼承之戰》的第一重光環。《李爾王》式的家族鬥爭是第二重。

第三重是劇中的傳媒大鱷老爹,他的第三任妻子和四位子女原來皆是普通人,巨大的財富並沒有把他們打造成精神強大的特殊人類。因此觀眾可以帶著獵奇和感同身受的雙重心態觀看這場鬥獸局,精巧奇異的劇情則是加分項。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2、《美國諜夢》(The Americans, FX)

《美國諜夢》的前五季中,居住在華盛頓郊區的蘇聯間諜夫婦Elizabeth (Keri Russell飾) 和 Claudia (Margo Martindale飾)一直搖擺在原生文化與美國文化的拉扯中。當然他們是間諜,冷戰期間的硬核操作也少不了。

第六季是最後一季,Elizabeth和Claudia間的分歧日益嚴重。Elizabeth依然對祖國忠誠,眷戀蘇聯生活,Claudia已不知不覺擁抱更務實和隨意的美國文化。

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年後,Elizabeth必須面對信仰與現實的割裂。在美蘇關係再次成為焦點的今日,這部劇對冷戰期間權力運作方式的懷舊描摹又被賦予新的意義。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3、《殺死伊芙》(Killing Eve, BBC One/BBC America)

非典型的“罪案劇”,非典型的女殺手和女追捕者角色,極其精彩的貓鼠遊戲。

小說原著和劇本為兩位女主角Villanelle(Jodie Comer飾)和Eve提供了空間廣闊的表演場,她們的個人魅力背後是細膩可信的心理演變過程。

無法感知情感,擁有無限自由的變態型人格,和壓抑自我以求裝進社會機器的神經症人格以血肉相博,證明個人是否有進化成更好形態的可能。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4、《傲骨之戰》(The Good Fight, CBS All Access)

《傲骨之戰》的第二季原本根據希拉里當選而寫,沒想到特朗普上臺,劇本推倒重來,成為首部反映“特朗普時代”的優秀劇作。

當Diane Lockhart (Christine Baranski飾)破產後重新來過,她面對的恰恰是最具時代特色的事務——移民、Me Too運動、司法任命、特朗普疑與俄羅斯有不正當關係等等,使之由一部好看的律政劇,進階為與時代同息共存的大作。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5、《英國式醜聞》(A Very English Scandal, BBC One)

休·格蘭特和本·衛肖飾演一對反目的情侶,故事根據1970年代轟動英國的Jeremy Thorpe醜聞改編。

一宗由殺狗事件牽扯出的謀殺案,令當時的自由黨領袖Jeremy Thorpe被控煽動謀殺前情人Norman Scott。該案成為英國曆史上繼奧斯卡·王爾德之後最著名的涉及同性之戀的案件。

相似,相愛,相殺,熒幕上同性間的角力常常精彩過異性。《英國式醜聞》還有個優點,它是喜劇,意味著英式的偽善和諷刺,荒誕與幼稚有盡情發揮的舞臺。特殊配方僅能誕生在這片土地,好這一口的不要錯過。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6、《利器》(Sharp Objects, HBO/Sky Atlantic)

和《真探》(True Detective)一樣,《利器》裡的美國南方散發沼澤氣味,身體表面始終覆蓋一層黏汗,密密的昆蟲令人聯想到腐爛的軀體。

Amy Adams飾演的女記者Camille Preaker會引起一部人的不適,但沒人能否認她的魅力。她的“墮落”是消極的抗爭,在家族血脈中延續的女性精神病基因既是懸念的源頭,亦是終點。

還有,你猜不到結尾。很多懸疑片早已放棄對觀眾智力的考驗和最後一擊,《利器》的傳統做法尤為可親。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7、《巴瑞》(Barry, HBO)

前海軍陸戰隊的退役軍人做了殺手,殺手又想逐夢演藝圈。

雙線結構的半小時喜劇《巴瑞》非單集獨立式結構,情節推進如齒輪般高度嵌和。笑料來自雙重身份的交互作用,但抑鬱症患者巴瑞要處理的最大問題始終是做人問題。

他的表演班同學說出金句:你要做的是感受這些情緒,靠近它,消化它,然後面對它。這才叫生而為人。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8、《亞特蘭大》(Atlanta, FX/Fox)

不要以為它是另一部《嘻哈帝國》(Empire)。底層rapper們向上打拼只是故事的引子,集編、導、演為一身的Donald Glover有更大的格局和更意味深長的表達。

如果把它歸入喜劇,它也是《百年酒館》(Horace and Pete)式的喜劇,悲傷而荒誕,但絕不避重就輕。Donald Glover冷靜審視黑人族群和Rapper們的境遇,偶有撞及自身,他的自省亦非常勇敢。

艾美獎中它敗給甜膩膩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Marvelous Mrs. Maisel),真令人扼腕。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9、《49號旅舍》(Lodge 49, AMC)

中產階級沒落後,棲身其中的怪人們去了哪裡?經濟衰退,嬉皮們還能繼續做嬉皮嗎?後資本主義的時代,神秘主義還有生存空間嗎?

《49號旅舍》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作者Jim Gavin崇拜託馬斯·品欽,想從密不透風的日常裡發現裂縫,讓另一個世界的光射進來,哪怕微弱。

騙子套騙子,神秘套神秘,中產階級下沉的悲傷氛圍中,這些奇形怪狀之事就像火苗,一簇一簇漸次照亮穿行而過的人們。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10、《姿態》(Pose, FX)

《姿態》(Pose)是一個童話。裡面有驕傲的皇后,跋扈的公主,堅忍的灰姑娘,尋夢的小男孩,善良的巫師和地母般的守護者。

它展示了一個與現實生活迥異的世界,像棲息在大都市下水道的秘密王國,裡面眾人為完全不同的事物瘋狂。夜晚,跨性別者、性向不明者、同性戀們紛紛從地上的世界潛入這裡,開始真正的生活。

1980年代的紐約LGBTQ群體正盛極,影響力即將超越地下小圈子影響主流文化。然而一旦浮上水面,脫離社群,就很可能淪為主流人群獵奇的對象,時尚與文化界一時一刻的靈感來源。

酷兒們視作人生最大意義所在的ball文化,換一種眼光來看或許立即顯得愚蠢和無聊。

正因如此,《姿態》的鏡花水月之美才如此特別。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11、《梅爾羅斯》(Patrick Melrose, Sky Atlantic/Showtime)

智慧和諷刺,是梅爾羅斯這個悲慘角色能夠吸引看客追隨的重要原因。《紐約客》讚歎原著:“幾乎每一頁都有引人深思的金句和令人叫絕的描寫”。

這些金句再次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之口煥發光芒。注射海洛因他都能口吐蓮花:“還有什麼自我分裂的方式比陰陽同體般的注射更直接?用一條手臂固定另一條,將針頭扎入血管,把痛苦變成歡愉,歡愉仍將回歸痛苦。”

《梅爾羅斯》由回憶和現實編織而成。回憶的頻率、節奏、質感、色澤、情緒,隨著梅爾羅斯的年齡和境遇不斷變化。五集的迷你劇每一集都是他的人生切片。

比書更光明的是,聰明如梅爾羅斯終於看見他鄙夷的虛偽世界仍有一絲可愛,中年孤兒梅爾羅斯即將重新誕生。

盘点2018|英美剧集:这十二部作品请放入收藏夹

12、《去他×的世界》(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Netflix)

嚴格說起來《去他×的世界》是2017年的劇了,去年在英國首播,今年1月登陸Netflix,播出後頗受北美評論褒獎。它和《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令840萬人在公佈24小時內刷完全季的《怪奇物語》是西方主流價值觀撫慰人心的巨大勝利,小眾得多卻同樣高評價的《去他×的世界》走的是虛無主義青少年公路片之路。劇中兩位年輕男女主角要逃離的,正是《怪奇物語》中人人各盡其責、相親相愛的中產階級社區。

年輕的男女主角一精神病患,一虛無主義,前者一心想殺第一個人,後者願意做他的第一隻羔羊。上路之後,他們發現成人世界比想象中更冷漠殘忍。

由變態和虛無開始的故事,反而停泊在可愛的人性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