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桃李春風又一年,年紀越來越大之後,便特別容易掉進懷舊的陷阱。

被竹林圍住的小院裡,一溜土房上冒出裊裊炊煙。

院子裡,兩個小小孩童坐在凳子上,一邊像模像樣的聊著天,一邊用胖胖的小手摘著一撮韭菜。廚房裡,奶奶正圍著灶臺忙碌著一家人的午飯。

這大概是小時候的記憶裡最普通的畫面,如今卻頻繁想起。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我特別願意幫著奶奶做些剝豆子摘菜這樣的小事,希望快點到吃飯時間。

因為,小時候的語文課本里有特別多的美食,每天早上只要上了語文課,我就被饞得直流口水,一到午飯時間便匆匆跑回家等著吃飯。

自小就是個吃貨的我,如今印象最深的美食,除了奶奶做的,還有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槐花飯 選自《槐香五月》

在洋槐開花的季節,只要哪位小朋友走進槐鄉,他呀,準會被香氣燻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槐花飯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鹹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魚湯 選自《金色的魚鉤》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裡,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儘管沒加佐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以後,老班長儘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鴨蛋 選自《端午的鴨蛋》

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烤松雞 選自《大森林的主人》

“你照看火堆。我去打些野味來。”獵人說著,轉到樹背後就不見了。只聽見樹林裡響了幾槍。我還沒撿到多少乾柴,他已經回來了。幾隻松雞掛在他腰上,搖搖晃晃的。

“我們做晚飯吧。”他說。他把火堆移到一邊,用刀子在剛才燒火的地上挖了個洞。我把松雞拔了毛,掏了內臟。獵人又找來幾片大樹葉,把松雞裹好,放進洞裡,蓋上薄薄的一層土,然後在上面又燒起一堆火。

等我們把衣服烘乾,松雞也燒好了,扒開洞,就聞到一股香味。我們倆大吃起來,我覺得從來沒吃過這麼鮮美的東西。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牡蠣 選自《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開牡蠣,遞給了兩位先生,再由他們傳給兩位太太。他們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把嘴稍稍向前伸著,免得弄髒了衣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喝了進去,蠣殼就扔在海里。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花生 選自《落花生》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荔枝 選自《荔枝》

趁著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麼著?這麼貴的西,你……”

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麼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嚐嚐鮮!”母親撲啼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著荔枝,像是託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糖葫蘆 選自《萬年牢》

我父親是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的。他做的糖葫蘆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親的糖葫蘆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來,父親去市上買來紅果、海棠、山藥、紅小豆等,先把這些東西洗乾淨。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青絲、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蘆必須用冰糖,綿白糖不行,蘸出來不亮。煮糖用銅鍋,鐵鍋煮出的糖發黑。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杏 選自《杏兒熟了》

夏天,到了麥收時節,樹上就結滿了杏兒,一顆一顆,橙黃橙黃的。從我家門前路過的人,總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樹,羨慕地說道:“嗬,好杏兒呀!”

杏樹是奶奶親手栽的。聽她說,栽杏樹那陣兒,還沒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懷裡,天真地問奶奶:“奶奶,咱們家杏樹上的杏子有多少?”

“數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要不,你數數看。”我仰起頭“一、二、三……”數哇,數哇,數到後來就糊塗了。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楊梅 選自《我愛故鄉的楊梅》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摘一個放進嘴裡,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且柔軟。

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後變成深紅,最後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葡萄 選自《葡萄溝》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80/90後那些年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你還記得嗎?

歲月變遷,美食越來越多,舌尖上的慾望卻越來越難以滿足。

也許,我們感興趣的不再只是這些美食,而是關於那些年的甜蜜記憶,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如今,小時候那些不包含任何雜味的美食,你還記得哪些?鹿易十三:luutii001 鹿聽:luutiio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