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池氏網推薦語:

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的編修完工,可以說是池氏大家族在池氏文化傳承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皓首窮經、費心費力的艱苦事情。

讓我們共同為聯修參編族譜的各位池氏宗親前輩先賢點贊

我們在新春佳節期間,發佈了系列池氏重要文獻,主要包括各地譜序及名人等。

其目的希望能夠引起我們對祖宗遺蹟有一些搶救性的進行圖片或者文字記錄,同時,各位宗親間也可以就當地池氏祖源進行一個多方考證。

只有我們大家都參與起來,都積極行動起來,我們彼此之間才能夠填補各地支系和族譜中間的斷代世系!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

歷修序跋選

01

明成化乙未歲譜序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贛為揚州之域。初屬吳越,後屬楚漢,今為贛縣也。

池氏,贛之東鎮望族,其先擢漢中牟令之後也。

一世池溥,原籍汝寧西平,豫州之域,秦為三川郡,漢改汝南郡。其族之來源遠矣。繇溥任廣東連州司戶,致政道經章貢而遂家焉。

二世池旭

,隱居不仕。

三世夢鯉,登鹹淳甲戌特科狀元。

四世桂四,徙桃源洞,廬守先塋。

五世善甫,擇地東鎮,闕後子姓蕃衍,彬彬輩出,代有偉人,而承繼先志,稅甲鄉閭。

至十世成器傑出,蚤遊邑庠,德業造就,入太學,任廣東靈山尹,於戲盛哉。

宗法秩然,族譜詳明。家有倫則孝友自生,族有紀則長幼有序。春秋祭祀,祖宗饗之;雨露感慨,子孫思之。況源流可溯,昭穆可序,自不致崇韜妄拜之貽也。

嘗見成器,言其祖考所傳於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蓋以是願吾後賢知義利、君子小人之判也。所以為人後者,務必明義利、序倫理以不忝乎!

先幸會京師,致請為池氏續譜雲。

成化乙未歲[公元1475年]夏月

翰林院編修 同郡 董越 拜撰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02

雍正五年一修譜序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餘贛先代佳城,歷宋、元、明而存遺址者,惟池族與予家也。

蓋餘元配黎夫人,即成器公之甥女。餘未達時,以親誼常造其家。見鄴架中有族譜存焉。

因披閱間,知其世系出河南汝寧府西平縣也。

繇連州司戶公,於南宋紹興年(公元1131-1162年)“致政,道經章貢,愛山川之勝、風俗之淳,遂卜居然”;宋寧嘉定年(公元1208-1224年),墓葬章水之鄉,碑銘及今如故。

嗣而夢鯉先生,登宋狀元第,建釋竭於南市街,郡志炳載。

傳至桂四,遂居桃源洞;善甫徙居東鎮。

紹宗公,佩仁服義,尊尚儒雅,展其基,新其第,日習詩書禮樂,圖效力於國家者,猶蘊籍而未竟展也。

傳至十世,仕路大亨:以明經由邑庠居胄監,歷官廣東靈山縣尹;涉獵聖賢之詩書,剖析宇宙之名理,志存經濟,方堪民社,則成器公也。簪纓弗替,蟬聯楓陛:如本道、本冠,鹹以明經效用;若本道、本理,各以著作垂世。文成王公、念庵羅公、琢之金公等,或為之文序,或為之詩讚,以表揚其族譜者,蓋班班可考矣,又何俟餘言之贅?

雖然,予自萬曆(公元1573-1620年)至天啟(公元1621-1627年),仕途日多,家居日少;迨崇禎年(公元1628-1643年),致政休暇,日敦乎水木本源之義。

池子虹墅

,與兒曹同經、同庠友也,時以親誼問候,聆餘水木之說,乃慨然念先烈式微,後裔莫振。餘愕然,勉之雲:“有志者事竟成,何虞先烈之不復也?!餘猶憶少時閱君家之譜文,亦見淵源遠矣!子其修輯而增新之,何必以弗勝患?且子之經學,山陰劉邑侯首拔之矣;子之文藝,浙中王宗師、直隸張宗師優選之矣;子之德行,閩中李觀察、山東王觀察優獎之矣!誠葆其光,固將披龍虎之文,搏扶搖而直上,何虞先烈之不復振也哉!”

既而,池子出手筆族譜一冊,乞言於予。予耄矣,久不操管,特重其尊祖敬宗之心,弗敢固辭。姑述其前因,以答其請雲。

進士 奉政大夫 大理寺左丞 前巡按順保河 山東河南監察御史 里人 劉思誨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狀元夢鯉公之釋褐坊

03

贛會重修族譜源流序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族譜之設,所以考世系、序昭穆、明尊卑、別男女也,豈徒以鐫梨刻棗、後人之耳目已哉?

吾族之譜,自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大淶、大本、國海、國惠、國源、國周等,已經纂集;後因子姓星處,戶口頗繁,未經約束,有復海房俸噦、俸倫等修房譜。至雍正丁未年(公元1727年),仕興房文溥、文煥、文後、必經、必鯤、必信暨予父國相,校閱訂正,亦修房譜。迄今五十八載,大抵男丁婦口、婚姻嫁娶及墳墓山場,未及列譜者居多。揆之於理,固不可不修。恭逢朝廷功令:民間族譜各宜校正,更改源流,不得遠攀字義,不敢違礙。度之於例,又不得不修。

然則斯譜也,顧可忽乎哉?

原我池氏,受姓秦司馬公子名池,後即以祖字為氏。

公,系河南汝寧府西平縣人,任廣東連州司戶,解組歸田,道經章貢,擇地東鎮而家焉。

生旭,旭生夢鯉。夢鯉公登南宋鹹淳甲戌狀元,生子四:桂三、桂四、桂五、桂六。三、五、六公之後俱無所考,惟我四公曆有傳人。

公,生子二:長復海,次仕興復海公之後,乃居東鎮;仕興公之後,由贛移瑞。

存輝公,於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由瑞遷居會之白竹。由斯以考:為贛之鼻祖者,溥公;為會之鼻祖者,輝公也。

舊譜炳存,源淵備載,但支分派別,孫枝繁衍,其未登譜者,又紛然而無所稽矣!

歲在癸卯(公元1783年),復海房名達、名道,仕興房芳英、廷梅、檉佐倡首,囑予訂定,以新斯譜。餘於是同族叔履仁、弟華重等,校正訂定,授諸剞劂。庶幾哉!世系不紊,昭穆秩然,尊卑有分,男女有別,自鼻祖以至耳孫,固無不彰彰可考也。

是為序。

乾隆甲辰歲[公元1784年]仲秋月

裔孫 成章在田 謹識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04

道光八年三修譜序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贛會之有我池氏也,由來久矣。

自宋時公生河南西平,出任連州司戶,解組歸,道經贛邑,愛其山水秀麗,遂家焉。

再傳夢鯉公,中鹹淳甲戌春榜特科狀元。

四世桂四公居贛;桂五公適福建。

越至八世復海公,仍居贛之東河七鯉鎮;仕興公,徙瑞金智鄉,生子三:

以忠、以邦、以文。忠公傳至存輝公,移居會昌白竹;邦公之後往廬陵大源坊;文公未詳。

世遠年久,遷徙靡常。非有家譜之載,何以明世系、序昭穆、別尊卑、判親疏乎?

我姓之譜,乾隆四十八年越重修矣,屆今四十餘年,代愈多而人愈繁,居益散而勢益渙。其間生娶卒葬,恐有湮沒而不可考者。夫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則三修誠不容緩也!

抑聞之古者,因生賜姓,或以字為氏,或以官為氏,或以地為氏。原我池氏之受姓也,出秦司馬公子池,後以字為姓,歷有偉人矣。顧世代雲遙,第弗深考。

今春族議以新斯譜,叔太祖名遂暨諸前輩命餘襄其事,謹遵功令。氏族不敢遠扳,字義不得違礙;已載譜者,校閱之;未載譜者,編輯之。越數月,厥工告竣。俾世系以明昭穆、以序尊卑、以別親疏、以判生娶卒葬,昭然可考。記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斯譜之修,因所以敬宗,亦所以收族,則贛會之有我池氏也,由來雖久,不可按譜以逆淵源,而聯一本之誼也哉。

是為序。

道光八年歲次戊子[公元1828年]春月

二十三世嗣孫 學洙 薰沐敬撰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05

民國十年五修譜序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餘族今修譜牒,餘所主持者十事:曰刊浮、曰掃雜、曰補遺、曰去妄、曰從實、曰改正、曰復原、曰考定、曰省濫、曰備證。曰而皆有依據,不敢憑意妄為也。

然則 刊浮者何耶?始祖連州公傳,舊有高宗贈司馬;宣教公傳,舊有寧宗贈尚書;時秋公傳,舊有理宗蔭博士。然參考《宋史》及《歐陽文忠集》、宜興朱桓《歷代名臣言行錄》諸書,始知三公贈蔭 出於昔時修譜諸賢所虛節,非當日實有其事也。夫本族無其事而虛節之,是蛇足也。故今譜於三公贈蔭 概擯弗載也。

然則 掃雜者何耶?桂三公雖與我時秋公同懷兄弟,然時秋公後裔自為譜牒,未嘗與桂三公後人合併襄者。餘嘗至麂嶺下成祥、章翰家,得觀其先世所藏之《世系冊》,始知成祥、章翰為桂三公裔人,因並知 我舊譜所載時秋公次子仁甫,實桂三公胤子;文輔公次子源永,實仁甫孫;蘭溪公少子警宗,實源永孫;他如所列之池繞、本冠、肖溪、騰宇、襲龍、榮吾、謙吾、小溪、禹浪、學道、學遠、學通、鳳炳,及《補遺》所載:葬七里鎮白塔橋之少南、淇秀、介臣、睃鱗、暉鱗、觀鱗、祥鱗、章鱗、學達,並前仁甫等,凡二十五人,皆桂三公子孫,非我時秋公族譜所應羅列者。

餘因麂嶺下《世系冊》釐然可憑,故持掃雜之義,於舊譜所列桂三公後裔二十五人,今譜概不沿列也。所謂掃雜者,此矣。

然則 補遺者何耶?今修譜牒,有為舊時所遺失而今據麂嶺《世系冊》以補之者,如復泉、振宗、貴宗、敏宗諸派、本道公女、鰲公繼室,及襲汴、襲騰、汝梁、汝材、大本諸公之女是也;據墓碑以補之者,如學表墓地及龍岡、襲昂各生三女是也;有據麂嶺所藏雍正辛亥編審冊以補之者,如鳳倫、鳳全、鳳運、文元及學魯生年是也;有據前代鄉賢序文以補之者,如因劉公思誨撰我譜序,有“餘元配黎夫人即成器公甥女”之語,而於蘭溪公傳補其女是也。所謂補遺者,此矣。

然則 去妄者何耶?乾隆道光二役譜牒,已不知清灩,曰:生二公出何派系?故雖載二公於譜,而其先世則付之闕如。餘考之麂嶺《世系冊》,亦與我族譜無異,第知為持達公六世孫與襲輩同世而已。乃光緒時七鯉鎮學堃繕具譜稿,妄以清灩繁龍岡,而去灩水旁作豔,誣為龍岡少子,以曰生系積鱗,誣為積鱗子,而為之命名曰學貺。此則無所依據而妄為變更者。昔者,族兄濟川嘗披光緒壬年譜牒,而指清灩曰生二公,以告餘曰:此妄人學堃所為,紊亂宗支。故今譜遠依乾隆道光二譜舊式編列二公,使後人知予不敢踵謬也。所謂去妄者,此矣。

然則 從實者何耶?舊譜於夢熊公注“往福建”、注“桂三公與夢熊公同”,而於桂六公注“未詳”。昔時修譜諸賢未獲麂嶺《世系冊》,故或憑意想,或據傳聞,而不知其虛妄失實也。故餘今為夢熊、桂三、桂六傳注,乃從麂嶺《世系冊》而弗沿舊時族譜。誠以《世系冊》載:夢熊公葬父墓近旁,今宣教公墓房二丈許,果有夢熊公墳冢;載:桂三公葬七鯉鎮下。彼其紀載二公據實若此,則於桂六公注“殤”,當亦述實不虛。故今為三公傳注,從麂嶺《世系冊》而弗沿舊時譜牒也。所謂據實者,此矣。

然則 改正者何耶?明成祖革除建文年號,詔改建文三年為洪武三十四年,至萬曆朝始詔 復建文年號,事見諸家《綱鑑》。成器公修譜在明成化,其時在永樂後、萬曆前,故蘭溪公生年避建文而用洪武,後遂相沿不改。夫明自萬曆以後,公私冊籍已改復建文矣,況今民國乎? 故今譜於蘭溪公生年改用建文年號,並易年數為甲子。所謂改正者,此矣。

然則 復原者何耶?我池氏十七世之居七鯉鎮者,原輩‘鳳’字;鱣公原號龍岡;襲顯原號如龍;存輝公玄孫國青原取‘清’,今墓碑尚存,檢驗自見。

及乾隆時修譜,以清廷功令禁民間族譜攀涉字義,語有違凝,故‘龍’改‘隴’,‘鳳’輩改‘俸’,國清改‘青’。今民國,無此禁令,故‘俸’輩改復‘鳳’字,隴岡、如隴改復‘龍’字,國清公不作國青。所謂復原者,此矣。

然則 考定者何耶?歷修族譜皆載:宣教公,宋度宗元年生、鹹淳年間歿。考之《綱鑑》,度宗元年即鹹淳元年,而度宗崩在鹹淳十年,若宣教公度宗元年生、鹹淳十年歿,是生數歲而殤矣;

且理宗崩 度宗繼立,狀元公為宣教公長子,生於理宗紹定,有宣教公反生度宗時生乎?茲因麂嶺《世系冊》墓前石刻有“大宋慶元五年已未歲二月安葬顯考池宣教公”十九字,初欲定為慶元元年歿;旋以慶元為宋寧宗年號,宗宗崩 理宗繼立,狀元公生理宗紹定,自慶元已未順數至紹定,垂三十年。豈有父歿後三十年 子生者?乃以理宗開慶已未順數至定,則狀元公成年後而宣教公始卒。揆諸事理,高當無疑,惟開慶已未 實元年,而開慶由寶祐而改公葬在開慶元年二月,則公之歿,若非開慶,當在寶祐。故今譜定公歿為寶祐。至於善甫公歿年定為至正癸未,覺青公生歿之更定,亦皆據麂嶺《世系冊》所載、墓石刻及《綱鑑》焉,蓋即有不中而亦不遠也。所謂考定者,此矣。

然則 省濫者何耶?攸普費用,今議出於按口額徵以濟其事,故譜局招帖到後,繕送譜稿,輸納應徵額數,然後校勘、訂定、付梓、裝訂。今源盛、積儒、祖德三公後裔,雖領得招帖,而皆不解稿納費。夫彼不欲與我共茲修譜牒,而我為梓其在舊譜之世系,是濫費也。故今譜於源盛等三派,概附刪削也。所謂省濫者,此矣。

然則 備證者何耶?曩者幾疑清灩、清洋、清沂與‘襲’輩諸公極其疏遠,及觀麂嶺《世系冊》,則我秋江公兄弟,皆以‘清’字為輩,而鰲公四子亦有以‘清’字為輩者,始悟成器公玄孫行輩亦‘清’字,後改從‘襲’字,蓋麂嶺《世系冊》所載者原輩、而舊譜所載者改輩,於是先‘清’後‘襲’之故,以明 ‘襲’‘清’同世異輩之疑亦解。故今譜於‘襲’輩諸公傳,閒有補添原輩者,所以使後人知此輩原用‘清’字,而清灩諸公於襲為親族也。所謂備證者,此矣。

嗟乎!茲修之譜所殫心致力,尚有修飾文辭、畫一體例者在也,奚止於十事而已哉!

茲值譜牒告成,第就十事發明意義,以弁諸首 云爾。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九月九日

二十三世 鳴謙 撰於白竹山中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06

贛會池氏五修譜跋

載於湘贛五修譜冊

呂不韋之姬有字,嫁秦襄王而生始皇,遂肙嬴姓斬秦先王之祀,此王陽明所謂“絕其類、亂其宗”者。然莊襄不知始皇之非己子也,故論史者不咎莊襄之自亡其國。乃吾族之為莊襄者,明知始皇之非己出,必銜族人之斥絕而訟、而爭之,司法者徒執其婚券而判、而與之,而為吾族之莊襄者,遂亦甘心於以呂易嬴,一若始皇之真為我族類、足以繼世系而登譜牒也者。

嗚呼!彼誠不足惜其如祖先之血統,何如族姓之混淆,何而謂吾能無太息痛恨於斯人也。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小滿後五日

鳴謙 識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1997年聯修池氏族譜

07

源流淺析

載於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

天地是萬物之大源,祖宗乃人之根本。我西平邑池氏,系出秦相司馬公子池,後以字為氏。池氏肇姓以來,凡數十餘世。其間名公巨卿,賢忠彪炳,代不乏人;而世派尊卑,或分或合,未能一一週知。追溯源流,有據可查者,始於公。

公生於南宋紹興年間,系河南汝寧府西平縣人,任廣東連州司戶。解組歸田,道經章貢,愛其山川之勝,風俗之淳,擇地贛之東鎮而家,為我贛南池姓之鼻祖。公生二子:長曰旭,次曰裕郎。(湘贛五修譜載:公生一子旭;大餘道光九年譜載:溥公生二子,長曰論,次曰語,論公留居東鎮,語公未詳;寧化天定公房譜載:裕郎公由贛徙居寧都鵝鴨塘,宋開禧元年,復遷福建寧化池家崬,為福寧之開基祖。)經考證,兩公屬同時代人,系兄弟也,可以定論公者旭公也。

公生四子:紀鯉、夢鯉、叔鯉、季鯉(湘贛五修譜載:旭公生二子:長曰夢鯉、次曰夢熊)。紀鯉公七傳至福清公,生二子:長曰正昌,次曰正賢,法名千五郎。

正昌公生子三:伯一、伯二、伯三,伯一公未詳,伯二公移居始興躍溪甘棠,伯三公徙居韶州翁源縣。正賢公後裔徙居南安三羅種,廣置田園,繁衍生息,迄今大餘、崇義、南康池氏皆正賢公裔孫也。夢鯉、叔鯉、季鯉三公留居贛之東鎮。叔鯉、季鯉公失考。

夢鯉公生四子:桂三、桂四、桂五、桂六。桂三公後裔未詳。桂四公傳至七派源吉公,生二子:長曰復海,次曰仕興。復海公後裔,一部分留居七里鎮,一部分遷徙他方,無從考查。仕興公由贛徙居瑞金智鄉(今瑞金縣壬田鎮金山村),公生四子:以忠、以邦、以文、德隆(湘贛五修譜載:公生三子:以忠、以邦、以文)。

以忠公傳至十一派崇熙(即存輝)公,於明成化八年,由瑞遷居會昌白竹,為會昌池氏之鼻祖;迄今傳派三十餘代,人姻愈廣,枝派愈繁,會昌白竹、水口、杉坑、下坪、蓮壙尾(今杉樹排)、石背、北坑、瑞金龍頭、興國茶園撮鬥坪、贛縣湖江、湖南安仁等地,五千餘丁口,皆存輝公之嫡系後裔也。以邦公先遷居廬陵,後徙居福建連城莒溪、曾屋、浮竹嶺,傳至十三派:福和公,留居莒溪;福成公,自連城徙居長汀縣宣成,為宣成之開基祖。以文公裔孫留居瑞金智鄉。德隆公裔孫徙居會昌洛口下坪,後遷往興國良村、南坑等地。桂五公由贛遷居閩汀上杭開基,生十子:千一郎公移居廣東大埔縣;千二郎公移居廣東翁沅縣馬子口;千三郎公未詳;千四郎公遷居福建武平水尾;千五郎公留居上杭來蘇上都鹽井坑;千六、千七、千八郎公同居武平孔下;千九郎公遷長汀紅山童屋,傳至十一派:永宣公留居童屋;永生公徙居興國長罔;千十郎(梅縣池氏光緒二十二年譜稱:宣公十郎)由閩遷廣東嘉應州明陽寨(又稱宜娘寨)。

裕郎公於南宋開禧元年自寧都鵝鴨塘徙居福建寧化之東龍上上裡,即名其地曰池家陂;淳佑二年又卜居池家崬。公生二子:長曰天寶,高地之始祖;次曰天定,大羅之始祖也。天定公後裔,由池家崬或遷船坑或徙琴陽乾口,至十三派石旺公,始卜居於大畲小坑,起家造宇,創置產業,嗣孫綿延。

學民公(即記典公)由贛州遷徙廣昌壙坊。厥後五郎公自壙坊遷閩綏銀坑,至福壽公始卜擇綏南里湖,以為鼻祖焉。其嗣孫由裡湖徙居本邑丙下橋、樵邑、光澤、漳州、瑞州、閩縣貴溪江、滸山、建寧府,星分雲布,散居不一,而宗同一脈也。

本次聯修族譜,通覽湘贛五修譜、寧化天定公房譜、建寧學民公房譜、興國德隆公房譜等六座老譜,對源流雖說法不一,但大同小異,實乃同出一祖,均系溥公之後裔,確一人之身而衍千萬人之身,一殊為萬者也。

除上述參與了聯修的溥公後裔外,根據聯修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聯絡,瞭解了許多情況。據分析,聚居在江西豐城、分宜、餘江、福建連江、福清、長樂、龍巖、上杭、廣東南雄、始興、翁源、大埔、揭陽、梅縣、平遠、惠州、湖南攸縣、茶陵、安仁、湘潭等地的池氏宗親,大部分都是由贛州逐步遷徙出去的,並且好些地方都說是夢鯉公的後裔,可見大多數是一世祖溥公所出。本次困於經費、限於時間,無法廣泛串連,深入考究,達成更大範圍的聯修,這是一件遺憾事,只望後有達人耳!

二十六世嗣孫 達程 謹識

池氏文化: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歷修序跋選

08

關於統世合輩的說明

載於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

本屆聯修族譜地域廣,原非同修的派系多,始祖稱謂各異,世序、輩稱不一。為此,必須準確地析派衍,明世序,辨尊卑,達到統世合輩之要求。

本屆聯修的派系有六座各修的老譜,即湘贛五修譜、正賢公房譜、天定公房譜、學民公房譜、德隆公房譜、宣公十郎公房譜。最為完整的是湘贛五修譜——從一世祖溥公以來歷經五修,從未間斷,派衍清,世序明,內容豐富,保存完整(三、四、五修譜均存留至今)。因此,決定以湘贛五修譜為本屆統世合輩的藍本,以溥公為開基祖,世序順延,進行對照派輩。

正賢公房譜載:“溥公生二子:長曰論,次曰語……語公失考。論公生四子:紀鯉、夢鯉、叔鯉、季鯉。夢鯉公兆徵養化直為宋鹹淳甲戌特科狀元,與叔鯉、季鯉三公仍居贛州七里鎮。紀鯉公七傳至福清公”,三世加七世為十世才傳至福清公,故福清公應定為十世祖,以下順延為序。

天定公房譜載:“裕郎公生於宋之柴桑虔梅川,遷居贛之寧都鵝鴨壙,有宋開禧元年復徙福汀寧之東龍上上里居焉,即其地名曰池家陂。厥後淳佑二年又卜居池家崬。公生二子:長曰天寶,高地之始祖;次曰天定,大羅之始祖也。”一世祖溥公,南宋紹興(公元1131年—1162年)年間生,嘉定(公元1208年—1224年)年間歿。裕郎公於宋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由寧都鵝鴨壙遷居福建寧化池家崬。從年代分析,溥公與裕郎公相距約三十至四十餘年,屬上下代。又據正賢公房譜載:“溥公生二子:長曰論,次曰語,

語公失考。”語公者即是裕郎也。故裕郎公二世祖,天定公三世祖,以下各派順延計世序。

學民公房譜載:“榮先公相傳數代而有學民公。”學民公(即記典公)由贛州遷徙廣昌壙坊。厥後五郎公自壙坊遷閩綏銀坑。由贛州遷出,可認定系溥公之後裔,相傳數代而有學民公,學民為幾世?根據當今當旺字派“榮”字派和湘贛五修三十世“芳”字派相平輩,逆推至學民,則為五世祖,故按學民公為五世祖順延計世。

德隆公房從未參與聯修,世序難於對比。但德隆公的後裔是從會昌洛口鄉下坪遷出去的,可以認為是仕興公之後裔。德隆公房譜有一房屋契約,簽約人子享即文福與子煥(則積章),從年齡推斷為同輩之人。以此兩人為對比點,順延到當今四十來歲者,屬湘贛五修譜字派的“福”字輩,合情理;以對比點逆推十代,湘贛五修譜為九世“以”字輩,德隆公房則為德隆。故,德隆公為九世祖是也。

桂五公系下的千六郎、千七郎、千九郎、千十郎(即宣公十郎),雖然有些派系從未參與聯修,但因桂五公是四世祖,千九郎公則第五世祖,其後代逐輩順延計世無誤。

瑞金壬田鎮金山村池氏族眾歷來未參與聯修,其房譜早失,故世序不明,也無法對照。根據湘贛五修譜載:“以文公世居瑞金智鄉”(即現在瑞金市壬田鎮金山村),可以確認系以文公之後裔,迄今相傳二十餘世,之後五六代世系明確。因此其世序對照僅按當今最小輩份與湘贛五修譜當今最小輩份逆推上三代為對應字派,即“福”字派為對應字派,上下進行派輩。

二十六世嗣孫 林發 達程 同識

編後語:

對於此統合世系說明,經認真研讀並與江西部分池氏宗親交流,特提出兩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如下:

1、據我所知,梅州宣十公系,以及川渝自稱狀元公後裔的,仍是西河池氏。萬載及瀏陽譜序,均稱西河堂;而贛州譜序,是否五修之前還是西河池氏,統修後才改成西平池氏呢?再讀譜序,自明朝起就稱“西平”(無舊譜為證加以佐證),西河到西平之轉變,也無相應考證和說明。

根據池上輿先生在“廣東梅縣與平遠縣池氏來源及其種種”中引用了《明楊池氏宗譜》的一副對聯:世系溯西河,漢朝名宦……

2、對於贛州始祖“”公,記載語焉不詳;缺乏考證!查遍古籍關於連州之方誌官吏,“司戶”無池姓官員記載。從唐末至兩宋,江西就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人口繁衍居全國之冠,其江右商幫逐漸崛起,江西作為閩浙贛粵湘五省的中心位置,疆域犬牙交錯,根據已有池氏族譜顯示,五省人口互動遷徙頻繁,宗親間修譜交流頗多,不知何故?獨缺“池溥”公介紹;

以上兩點,屬於個人管見,有所冒犯,敬請諒解!之所以提出疑問,也希望各位宗親,儘量挖掘古文獻及各地老譜,認真考證、審慎下結論。

09

聯修譜跋

載於贛閩粵湘《池氏聯修族譜》

我池氏之族譜,創自明朝萬曆年間。以初遷祖溥公為始祖,立為大宗;自始祖而下,列為小宗。原以記族人之存亡、名氏生歿年月日時、支派源流、人物功績,以及里居廬墓之形穴山向、後之孫曾等等,詳列於譜。正書而直系,旁書而橫系;直系者父子相生,橫而聯繫者兄弟之行列,娶而從其下者則夫婦也。

明末以前曾經幾修,惜譜散失無存。清代以後,雖歷經五、六修,因子孫繁衍,播遷離散異域,星羅棋佈,交通不便,聯絡維艱,無法合修族譜。故各房派自行編修房譜。最近一修皆在民國初年,距今七八十年了。未入譜者十之八九。族中長者為之甚憂。故,以忠公系下裔孫達階、達倡、福成、澤彬、澤津、澤芳於公元一九九五年乙亥歲五月前往會昌縣城與在會昌工作的興選、達程、盈梁、友發、澤祥等共商續修族譜事宜。大家推舉達程、盈梁起草《倡議書》發至贛閩粵湘四省十多個縣(市)的池氏宗親。歷經兩個多月,收到十二個縣(市)宗親的響應信。於是於八月十九、二十日在會昌縣糖廠招待所召開了有十二個縣(市)六十六名代表參加的代表大會。代表們熱情高漲,認識統一,一致要求趁今太平盛世的有利時機,要實行一世祖溥公系下的空前規模的大聯修。

大會選舉產生了領導機構——聯修委員會,由肇春任名譽主任,達宿、達康、友昌、上賓任名譽副主任,達程任常務副主任,盈梁、友發、福成任副主任。成立了工作班子——理事會,設總理、副總理,總理由達程兼,副總理興選、上輝、林輝擔任。下設編輯組、分譜審定組、秘書資料組、財務組、聯絡組。會議通過了《致池氏宗親一封信》,進一步闡述了聯修族譜的重大意義、具體做法和要求。制訂了工作計劃,建立了各項制度。會後派出了兩個聯絡小組,分赴四省十多個縣(市)開展聯絡工作。

聯修工作在理事會的組織領導下,得到了各地宗親的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工作進展順利。歷經一週年,新譜編纂告竣,於丙子年仲秋月付廠印刷,春節前裝訂成冊,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歲春月在贛州七里鎮池氏宗祠——敦本堂舉行了隆重的發譜儀式。

本屆聯修之新譜,遵歐陽之法式,效蘇氏之章程。本著探本溯源、收宗聯族之宗旨,把分修幾百年的宗政公房、天定公房、學民公房、千十郎公房等幾個派系,通過多座老譜牒的查考、分析、佐證,達到了正本清源,統一了世序輩份,編輯中1-15世編入總譜,十六世後編就房譜,承先啟後,脈絡分明,昭穆秩然有序,譜牒煥然一新。

聯修過程中澄清了歷修中存在的幾個疑點:原載“以邦公遷廬陵”,其實以邦公之裔孫大部分在長汀、連城、龍巖,本屆大多數參加了聯修;原注“以文公未詳”,今查以文公之後裔仍居瑞金壬田鎮金山村,本屆參與了聯修。

為便於查找,在編纂中搞了承上啟下之編碼。如房譜開頭的十六世某公頭上注有“承某頁,某公几子”字樣,二十世某公之子腳下注有“轉某頁”,每五代都有如此承接編碼,查找十分方便。各部最小輩份的人,在敘述生庚娶氏之後,註明了現在住址,便於宗親聯絡。

各座老譜均有大量的歷修存留下來的譜序、譜跋、凡例、家訓宗規、人物傳記等等,內容極為豐富,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本屆大部分予以保留。原文皆無標點符號,為便於閱讀,達程等人對文章進行了圈點斷句。如有違原意之處,敬請讀者給予訂正。

這屆聯修族譜,由於指導思想正確,工作方法得力,各地族眾湧躍參修,在湘贛五修時兩省六縣的基礎上,發展到贛南、閩西、粵北、湘東四省二十一縣(市)。由原復海公房、以忠公房和桂五公系下小部分裔孫共二千多鴻丁合修的基礎上,新增了崇義、大餘、南雄、南康的宗政公房;寧化大羅的天定公房;建寧、廣昌、寧都的學民公房;長汀、連城的以邦公房;瑞金的以文公房;興國的德隆公房;桂五公系遷居永豐、興國、寧都、于都的千六郎公房;聚居在武平、興國的千七郎公房;遷居在長汀紅山、興國長岡的千九郎公房;遷居會昌、安遠的千十郎公裔孫,共計五千餘鴻丁參加了大聯修。通過聯修族譜,大大增進了宗族聯誼,加強了宗親團結。遺憾的是,這次聯修過程中,聚居在福建寧化高地的裕郎公系下天寶公房的宗親,主動參加代表會後,認真填寫好了草譜的情況下,因故退出了聯修行列。

譜已告成,譜中尊卑有別,長幼有分,昭穆有序,親疏有判。較諸從前之譜牒,又見本屆之新訂煥然一新。但因水平所限,缺遺錯漏難免,謹望後賢補正。

達程 謹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