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池氏网推荐语:

在一年一度新春佳节之际,池氏网首先祝贺全国池氏宗亲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在佳节之际,池氏网特别推荐阿池总编整理的系列池氏重要文献,主要包括各地谱序及名人等。

其目的是希望各位宗亲在宗亲互动之时,能够引起我们对祖宗遗迹有一些抢救性的进行图片或者文字记录,同时,各位宗亲间也可以就当地池氏祖源进行一个多方考证。

只有我们大家都参与起来,都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彼此之间才能够填补各地支系和族谱中间的断代世系!


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01

池氏族谱二次存稿序

余祖之迁常,由希文公始,字庆堂,世居山东之曲阜,即宋咸淳甲戌科状元梦鲤公之后裔也。由宋及今,时殊久远,而迁时携来族谱一部,详考系图,实乃相传一脉。公以避难远出,自明洪武初,隶籍于此。

所携族谱,年远残多,虽越数传,而迁移伊始,未经整理,至六传肇久公,急先抄录,纂成一稿。

及余又历八传,年经二百余。山东一脉,日远日疏,久无往来通问;即居常子姓,亦几于长幼混淆、亲疏莫辨。若不亟为续增,难免秦越路人之慨!故吴寓庵云:“谱及三世不修,比于不孝,良有以也。”

余今每于课读之余,复加抄录,为之胪列世次,俾统系纷繁之中,其分支合派者,各亲其亲、各长其长,录旧订新,差堪成轶。

稿成之后,意欲付诸锓梓,无如族人力绵,不克如愿。惟将此稿,藏诸笥椟,将有望于后裔而已。

留叙以志。

八世孙 化龙 (公元1613-1653年) 谨识

02

池氏族谱序

康熙庚辰(公元1700年)一修序

盖闻:垂统绪者谓之‘作’,缵统绪者谓之‘述’;‘作’为始创之事,‘述’为继起之功。

我希文公由曲邑迁之毗陵,虽幸谱牒之存,知先世之所由来,而一至于残,则前无支派之分,后乏交通之问,将何从而远考乎?

今之奉为始祖者,亦惟始迁祖为近确况。自迁后至六传肇久公、八传化龙公,虑先人之世次将湮,后人之递传或紊,因随各分,抄写明正,集成一稿,虽未经剞劂,而纂缉之功、笥椟之藏,事非小补。俾各分中之支派[了]然于心目间者,俱赖二公继往开来,苦心血、活源流也。

景念及此,爰商族众,按丁蠲赀,成之以刻,卒至克遂先人之志,且先人之功业与先人之垂绪,庶不没于将来耳!

后之子孙,世守家乘无阙,则事迹昭然,典章俱在,可想见先人之‘以作为作’、后人之‘以述为作’并‘以述为述’也已。

时在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仲秋上浣

十世孙 景和(公元1671-1721年) 谨识

03

池氏分徙录

古有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者,此乃天地循环之理、国家更变之端,非若一家一族以小化大、以少化多,将此分而彼聚,仍由此而适彼也。

即我始迁祖,背井离乡,不下千里,而居此东郭之郊,所处不过数家,所聚不过数口。后因池氏日隆,子孙繁衍,人皆以“池家村”名,桥通西市,树绕东篱,亦幽居之胜地也。而复有乐土、乐郊之适者,如蟠龙公迁万塔(与沿河村合派);应龙公迁北洋湖;全龙公徙前璜村。此皆八传孙也。

至十传孙鼎和徙前村、礼和徙丁庄村,两世苗裔俱各散处一方,而祠墓尚存故里。居常族谊,喜相庆,忧相吊,音问交通,祭祀咸集,至久勿衰。故虽千支万派,其实一本同源矣。

兹当汇修族谱,咸使各宗其宗、各祖其祖,即或分迁他方,邂逅无从一展卷而□,如指掌要,不至彼之视我如路人、我之视彼有漠然者。谱牒中之记载其可略乎?

十一世孙 于宣(公元1701-1725年) 谨识

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04

续修宗谱序 自志

道光丙申(公元1836年)二修序

语云:三十年不修谱者,比诸不孝。我池氏之谱,修之诚汲汲也。

粤自希文公,因罹兵火,挈眷来常,谱藏行李,时久残损。幸六世孙肇久公、八世孙化龙公两次抄录,稿藏笥箧。至十世祖景和公,继而刻之。迨后十三世孙器成,又将后之生卒嫁娶一一增续。盖以谱当复事于修也。

今虽寝其事矣,念自续修而后百有余年,人物递更,族姓繁衍,当斯时也。前因谱牒之存,后赖续增之力,事易落成,若犹因循怠缓,将见近者日远、亲者日疏、可稽者终至混而难稽矣。

青时虑及之,故集族众商确[榷],族尊协赀付梓,复幸告竣。

厥后子孙,思承传之难已,不久勤修此,又予之志也夫。

维时

道光丙申年(公元1836年)仲春上浣

十四世孙 际青(际清,公元1771-1844年) 谨识

05

祠记

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夫宗祠者,先灵栖息之所,春秋奉祭祀,子孙集而致其瞻拜之诚,朔望香火无缺。 祠固不可无,而亦不可艺也。

我池氏自希文公迁常,而后至十世景和公知祠之建不可缓、建之力不可怠,遂于七分中设法起捐,生息数年。汇集各分,商确[榷]祠事。商既定,卜基于本村之东南,系盖字一千一百五十三号平二分一厘,先建首二两进,天井间旁廊相对,向从艮山坤兼丑未三分,竣于□□康熙三十三年春。后至道光丙申岁,宏吉、应尾等协力同心,复从第二进西旁放出一间。两次创造,规模粗就,于以衎列祖叙宗亲其于上治下冶旁治之旨,庶无背乎嗣?是恢宏其气象,渐捐以祭田,吾宗之仝志者,当必有人焉。是敬所厚望也夫。

十五世孙 敬昌(鑑明,公元1812-1869年) 谨志

06

续修宗谱存稿序

同治癸酉(公元1873年)四稿序

夫族有谱,犹水有源、木有本也。水有源,始不尽其流;木有本,方能畅其枝;族有谱,乃可启其后。

吾池氏之谱,始本罗难而残缺。而卒至纂辑告成,俱赖先公之力。

迨至道光十年,际青公等又修后,自咸丰十年夏,粤匪寇常,屋尽无存,何有于书籍?虽避难时谱入行装,亦难照顾,残多全少,还乡又不仅物非人是,人亦去其七八矣。谱之残,犹幸而存耳。

余今观其残零之谱,续固不易,不续不安。事际雨虽汇商族众,皆曰:物伤人损,冠实使然,无可挽也!若不图之于早,延之数年,愈无可考。况今间有年高者在,见闻较广,恃为贯通,庶不没于时世者多,谱之有犹愈于无也。宜于是如言详考,溯流穷源,谨事抄续,第以无力付梓为憾!

至若分徙他方、暂栖异地者,亦经劳访。然此番厘订,谱残缺而死难实多,无遗难免,第于知者为知、不知者亦难强以为知。后或有议我、罪我,余亦知中心负疚,未能自适者也。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仲春

十六世孙 宜大(巨泉,字济时,公元1837-1918) 谨识

07

毗陵池氏续修宗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学家云:国史、方志、宗谱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之三大支柱。中华儿女,炎黄子孙,自古有寻根溯源,不忘先祖之传统。自古至今,纂辑宗谱,绳继瓜瓞,绵亘千年。

常州城东,运河南首,有古村名池家塘者,池姓聚居之地也。先世系出嬴姓,历周秦汉唐,代有名公。至宋有山东曲阜池梦鲤公,字廷楹,为咸淳甲戌科天下群英之冠。迨后裔希文公,自明洪武初避难远迁江南毗陵,卜居郡东丁堰之南,迄今已历六百余载,后世已传二十二代,苗裔散处万塔、前横塔、丁庄、安家舍等地。近年来子孙远徙海内外者日益增多。

毗陵池氏宗谱,可远溯至宋。明初希文公自曲阜携宗谱一部来居。六百年间已辑修八届,本届重修,距前届已历八十二载。族贤荫清、银培、荣清君,深虑宗谱若再不辑修,池氏千年宗史将不复延续,仰愧对先祖,俯有负儿孙。今恰逢盛世,政通人和,而友族纂辑宗谱之风日盛。遂联络族内贤达银海、梦初、娟英、李凤珍诸君,于是年初春启修。而此八十余年来,历经天灾兵火,风雨沧桑,尤历文革浩劫,旧谱几近殆尽。幸有大房十八世孙锡元,历尽艰辛,寻觅到锡芹公珍藏的民国丙寅旧谱一部,慷慨献出,遂使吾池氏宗谱能如愿续修,此乃我池氏一族之大幸也。

新修宗谱全体同仁,不避寒暑,不取报酬,含辛茹苦,一丝不苟,历经一载,终于纂辑告成。族中贤达可兴、建忠、文兴等有识之士,慷慨解囊,鼎力资助,使新谱得以顺利付梓,后世子孙必将永志不忘!

余观池氏新谱,继承前谱优良传统,原谱传序图赞、艺文祠墓,悉数载入新谱。族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者、勤奋好学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而成事业者、孝敬长辈、培育儿孙而受族人敬仰者,或设卷立传,或列表存照,以资褒扬而激励后世。

本届新修宗谱,力求适应时代要求,以新观念、新资料、新方法修辑。实行男女平等,女子同样挂线传承。至于承嗣立爱,男婚女嫁,入赘入继,入谱请谱悉听自愿。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池氏梦初亦吾友人,诸君追念祖德,佑启儿孙,续火传灯,垂裕后昆,为余所敬佩!池氏续谱之际,余亦曾赴抵斟酌谱事。池氏诸君嘱余为序,余乐而不辞,遂不揣简陋,爰缀数语。是为序。

公元二〇〇七年岁次丁亥初秋之吉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苏慎 谨撰

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08

重修《毗陵池氏宗谱》跋

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

《家谱》在历史的时空里,曾是一本经典性的传家文献,是一个家族的简明通史。随着子孙繁衍,为确保《氏族史》在继往开来中持续延伸,因此续修家谱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辈的神圣要务。

去年初冬,五房十七世孙荫清从北京返乡探亲,与族长银培及荣清等人谈及我《池氏宗谱》上届续修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当今政通人和,物阜民康,友邻姓氏都在续修家谱,我们岂能落于人后?银培根据族人所提供的线索寻觅,由锡元不辞辛劳,数次至无锡亲戚处寻找。幸有祖先荫庇,劫后余生的民国丙寅版《池氏宗谱》一部重见族亲。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九日,银培、荣清等在银海家召开座谈会议,拉开了续修宗谱的序幕,成立了筹备小组,以后分别走访了各房各派,得到了丁庄的才生和前横塔锡泉等人的热烈呼应。万塔村的筱雪和小方和安家舍的汉柄等人均表示大力支持续修家谱。

于是在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召开了各房、分支派代表会议,共同商讨续修大计,成立《池氏宗谱》续修委员会,制订各项规定和条例,布置续修工作的具体事宜,并聘请常州市姓氏研究会副秘书长金焕康先生为顾问和《白氏宗谱》编辑白耀春先生为业务指导。会后,各房支同仁进一步宣传发动、电话联系和写信通知徙居外地族人,采访收集材料,编写誊录,核对核实,特别是娟英和李凤珍等人不辞辛劳,不怕麻烦,任劳任怨,把工作做细做实。

本届续修资金遵循“不收人丁费,自愿出资”的原则,由于族内贤达可兴的带动,建忠、文兴等有之士五十二人,慷慨解囊,倾力资助,使得新谱顺利付梓,装帧精良。

本次续修,坚持继承和弘扬传统之精华,与时俱进。既去除旧谱之封建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男女平等,改变“女不进谱”的旧俗。按房、支分卷,十世一系图,以便于查阅。

这次续修,因时间跨度大,上一辈祖先之生卒不详者甚多;另有部分外迁族人失去联络,未得收编入谱,望后续者考证补之。但也有个别族人,尊祖崇宗观念淡泊,多次动员仍未提供材料,致使世系不能延续,贻误子孙后代,无从查考祖根,甚为之遗憾。

由于我们才疏学浅,缺乏经验,虽经尽心劳力,尚存诸多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族人海涵,并请学者方家指正。 

“宁远堂”《池氏宗谱》续修委员会

十八世孙 梦初 谨撰

公元二〇〇七年金秋

池氏文化: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池氏宗谱》序跋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