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名人|協和名醫、著名內分泌學家:池芝盛教授

池氏網推薦語:

1962年被批准為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1年被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共培養碩士生13名,博士生3名,其中高徒有向紅丁

學術造詣和貢獻得到同行公認和尊重,是我國內分泌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這就是來自福建長樂的池芝盛!



池氏名人|協和名醫、著名內分泌學家:池芝盛教授

池芝盛教授工作照



協和名醫、著名內分泌學家:池芝盛教授


簡介:

池芝盛教授:

男,1917年5月11日生,福建長樂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

2014年1月11日23點1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194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

1946年參加公費留學考試,被錄取去法留學。

曾先後在軍事醫科院、中國醫科院、北京協和醫院任副教授、教授、內分泌科副主任、主任等職。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內科雜誌》編委,《中國糖尿病雜誌》總編輯,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糖尿病防治專家諮詢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池氏名人|協和名醫、著名內分泌學家:池芝盛教授

主要成就:

池芝盛先生1948年在巴黎大學學習內分泌並參加實驗研究,發現母兔卵子成熟分裂受垂體激素的調節。

1952年在上海軍事醫科院,進行軍事醫學研究。

1956年在劉志豪教授領導下在北京協和醫院首創內分泌科,並幫助上海第二醫學院內科及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科建立內分泌研究室,進行臨床內分泌研究,推動了國內內分泌學科的迅速發展。

1956年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化科進行內分泌病理生理研究,並與協和醫院婦科合作,研究功能性月經失調者卵巢功能週期性動態變化規律,從而對該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1958年成立了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研究小組,研究糖尿病大、小血管併發症流行病學及其發病機理。

1958~1964年之間與葛秦生教授協作,應用陰道塗片12尿孕二醇檢查有助於瞭解閉經者的病因,因而有助於該病的治療。

1960-1961年,與孟迅吾教授一起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批糖尿病病人。在總熱量不變基礎上,將傳統的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糖尿病飲食改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及高纖維的飲食,病情未見惡化,反而明顯改善,不但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且減少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研究報告發表後,協和醫院開展了與WHO14中心類似的研究,併成為WHO第15中心。研究結果揭示我國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及體重指數均顯著低於WHO14中心的研究結果。這與我國採用更符合生理需要的糖尿病食譜及體力活動較多有關。

1964年門診有一批經常發生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的脆性糖尿病病人,治療上極為困難。經池芝盛團隊結合實際耐心研究,使脆性糖尿病治療問題得到突破。

多年來堅持組織病人的親友及有關保健人員進行有關糖尿病病人管理及治療方面的訓練和教育,使病人保持健康並享受優質生活,摸索出了國內外最全面的應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方案。人民日報於1977年12月9日刊登了《發揮病人在戰勝疾病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一文進行了報道。

與日本著名內分泌教授合作,建立了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代謝病防治中心,填補了天津地區代謝病防治的空白,並被特聘為該中心的名譽主任。

近年來我國的糖尿病病人越來越多。從1982年開始,在北京酒仙橋建立糖尿病衛生保健網。此項工作獲得中華醫學會支持及熱心於糖尿病防治工作者的幫助,成立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將我國糖尿病學會列入全球性糖尿病防治規劃,幫助我國開展全國性糖尿病防治工作。

1962年被批准為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1981年被批准為

博士研究生導師,共培養碩士生13名,博士生3名,其中高徒有向紅丁等。

學術造詣和貢獻得到同行公認和尊重,是我國內分泌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共發表論文110多篇,主編《糖尿病學》,編譯《內分泌學基礎與臨床》,編著《糖尿病防治及自我護理》。在國外出版的有合作主編《東南亞糖尿病及其進展》(英文,共三冊),合編《世界糖尿病學》(英文,共四冊),合編《糖尿病流行病學》(一冊)。

獲醫學科學院甲級獎及衛生部乙級獎,獲中央保健委員會、歸國華僑聯合會及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頒發的榮譽證書。

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池氏名人|協和名醫、著名內分泌學家:池芝盛教授


參考文獻:

王榮金主編;北京協和醫院編,協和名醫(上),華文出版社,1993.10,第14-16頁;

北京協和醫院編,協和名醫(第二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年07月第2版,第96頁;

牛學勝 李介祚主編 紀富存副主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生指導教師名錄,北京醫科大學,1997年08月第1版,第131頁;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主編,中華文化名人錄,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20頁;

中外名人辭典編委會編輯,中外名人辭典,香港新世紀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第237頁;

戈德 異天主編,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1),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4頁。



懷念恩師池芝盛教授



在師從池芝盛教授的35年中,有兩件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那就是他對糖尿病患者的關愛和對糖尿病健康教育事業的執著。

池芝盛(1917-2014),194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1948年赴巴黎大學學習和研究,1952年回國後,歷任上海軍事醫學科學院副研究員,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1958年成立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研究小組,1982年創辦糖尿病衛生保健網、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並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池芝盛教授是我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也是他送我赴美完成博士後研究,指引我走上內分泌、糖尿病防治事業的道路。在我學業有成的整個經歷中,池芝盛教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師從池芝盛教授的35年中,有兩件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那就是他對糖尿病患者的關愛和對糖尿病健康教育事業的執著。

池芝盛教授關心愛護糖尿病患者是出了名的,這種關愛毫無做秀之意,而是發自內心。“文化大革命”期間,池教授時間比較充裕,就不辭辛苦地家訪糖尿病患者,以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有一件事曾讓他十分困惑,一位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鍛鍊身體、戒菸限酒、按時服藥事事俱佳,但治療效果始終不見起色。池教授就一次又一次登門家訪。到第四次家訪時,患者看見池教授便熱淚盈眶地說:“池教授,太對不起了,我原來怕您不高興,沒對您說實話,而是揀您愛聽的說。其實我飲食、運動、服藥都沒做好,還抽菸喝酒。您這麼關心我,我再不好好做,就實在不像話了,以後您看我的行動吧。”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患者病情很快獲得了理想的控制。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胰島素製劑供應還不充裕,糖尿病患者常有胰島素製劑斷頓之憂。一次,一名Ι型糖尿病小患者的胰島素製劑不夠用了,她的母親找到池教授求援。當時已年近古稀的池教授對患兒深表同情,眼裡泛著淚花,十分焦急地聯繫病房和藥房給孩子找藥。遺憾的是當時我院也沒有這種胰島素製劑,池教授又聯繫其他醫院,直到在北京兒童醫院糖尿病專家顏純教授(現已故)處解決了問題,才長長地舒了口氣。在池芝盛教授的眼裡,患者都是親人。

最近,我常在全國各地從事糖尿病健康教育,每當活動主持人介紹我是“國內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時,我都立刻予以糾正:“我的博士生導師池芝盛教授還健在,是他領我走上糖尿病健康教育之路,他才是中國糖尿病健康教育第一人”,事實的確如此。40年前,池芝盛教授就敏銳地認識到中國糖尿病即將爆發性流行的危險前景,第一個呼籲並身體力行地投入到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去。他排除萬難,無怨無悔,分文不取,無私奉獻,在北京協和醫院開創了院內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先河,並把糖尿病健康教育推廣到社會,鼎力指導和支持創建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北京醫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和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極大地推動了北京乃至全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受益者不下百萬。池教授常說:“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個醫生就是他自己,要把防病知識反反覆覆、原原本本地交給患者。沒有糖尿病患者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醫生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勞的。”池教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池芝盛教授就是這樣一個醫者楷模。他知識淵博、醫術高超,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還有博大的胸懷和一顆慈悲之心。1月11日,他走了,帶著我們的尊敬與眷戀,也帶著我們的追思與懷念。我們要繼承池老的遺志,以永久的堅持和無比的熱忱,投入到糖尿病防治事業中去,為國分憂,為民解難。

池芝盛教授,我們永遠懷念您。


2014-03-20



精彩由您續寫:

微信熱線:hackchi;263656393

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池氏網公益法律援助律師:池春燕 138050685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