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由於中國古代特定的歷史背景,所以我們在古裝劇或者史書上了解到的皇帝很多都是大權在握,幾乎可以操控著大多數人的生死,而且天子只要下了命令幾乎就成了定局,而天子的命令除了少數的口頭之外。更多時候還是要有一定的形式的,這個形式就是聖旨,古代皇帝通常都是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所以皇宮裡面除了特別的召見之外是不能有男人的,所以這時候太監就出現了,他們不僅要照顧皇帝的生活起居,平時還要幫助皇帝傳話、傳旨之類的。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畢竟皇帝掌握最高的權力,所以在古代皇帝的旨意是不容任何人拒絕的。但是在中國很多的古裝電視劇裡,太監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很多太監都被演繹成了一些反派人物,比如趙高,比如魏忠賢,他們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個無惡不作的奸詐之刃,不過電視機只是供人消遣的一種娛樂方式,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在中國的歷史中,就有一個太監故意將聖旨讀錯,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這個正直的太監就是唐朝時期的人,他的名叫張居翰,他一開始其實並不在皇帝的身邊,一開始他的主子是晉王,由於他為人處世非常的機智,所以深的晉王的喜歡,所以後來就讓張居翰去伺候自己的兒子,直到後來唐莊宗當上皇帝,這時他的地位有一下子得到了提升,那個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樞密使,張居翰就坐上了這個位置,這畢竟是個官位,儘管他是個太監,但是手中也握有一些權力,雖說很多人擁有了權力之後就會變壞,但是張居翰卻並沒有,並且用他手中的權力拯救了很多人。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古代改朝換代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國家基本不是很穩定,就是平定了國內的叛亂,也時常會有外敵入侵,國家也會審時度勢乘機收服一些小國家,唐朝就在這個時候派人攻打周邊的 一個小國,這個國家不堪一擊於是便向唐朝統治者投降,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就叫王衍,唐莊宗看到最高統治者都向自己投降了,自己當然不能太殘忍,於是就答應他,既然你都認輸了,那麼我也不能趕盡殺絕,所以就承諾會放過他。但是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由於坐在最高的位置上,身邊的人很少有人敢忤逆反對他,因為帝王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非常的多疑。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自然這唐莊宗也不例外,再加上皇帝身邊總有人吹耳旁風,於是皇帝就反悔了,於是寫下聖旨想要將王衍等一行人給全部殺掉,欲絕後患,所以這裡面牽涉到的老老小小就有一千多人的性命,但是剛好張居翰在檢查這個聖旨的時候發現了皇帝的真實意圖。張居翰是個非常正直的人,他知道皇帝既然答應了這些人現在既然又反悔,這件事做的確實有些不妥,所以他在宣讀皇帝的聖旨的時候就冒死念將王衍一行人念成王衍一家人,直接說道將王衍一家人給處死,其餘都給放了,行刑的人也沒多想,於是就照做了。於是就是這樣一個舉動,雖然皇帝還是將王衍給殺死了,但是至少張居翰鋌而走險保住了其他人的生命。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傳聖旨時冒死唸錯一個字,救下近千人性命

很多人肯定都好奇後來的張居翰是什麼下場,是不是惹怒了龍顏自己也被殺掉了,其實不是,張居翰不僅沒有被處死,而是在宮裡一直生活直到死去,其實從他沒死這點也可以看出,其實皇帝估計在後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出爾反爾,言而不信是不多的,因此才放過了張居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