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第一章 大蔺家村延绵古今——五百年传承

在今山东省临邑县东北部,坐落着一个拥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古村落。青砖黛瓦,高墙合院,正无声地述说着往昔的繁华。村内不仅完整地传承下明代顺天府尹(同今北京市市长)蔺琦父母合葬墓与敕命,还保存着蔺家古宅等重要文物遗迹。2016年,我的家乡——德州市临邑县理合务镇大蔺家村入选第三批山东省传统村落。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家古宅

蔺琦,字庭玺,生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卒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二十日,终年71岁。一生历经六代帝王,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举山东乡荐,十七年(1481年)辛丑登进士第,最后官职为顺天府尹,因多谋善断,于公忠肃,待人宽厚,上疏切谏,言多中的而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1]蔺琦逝后,其子蔺天仁由南京太仆卿卢亨介绍,请大学士李东阳为蔺琦撰写了墓志铭。[2]今大蔺家村祖茔汉白玉石碑上镌刻有《蔺氏五世族谱》、《处士蔺拳赠府丞诰命》。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我在汉白玉石碑旁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琦简介碑

话说当年,蔺琦考取进士,可谓是功成名就。消息还未传到,蔺琦已经带领一众随从浩浩荡荡地回到老家探亲,途中行人看到蔺琦身穿圆领袍,头戴乌纱帽,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正走着,突然路边有一尖嘴猴腮的人战战兢兢地趴在了地上,把头死死地埋进了怀里。蔺琦感到很奇怪,于是下马问他为什么如此害怕。待那人抬起头来,蔺琦才恍然大悟。原来的时候,少年蔺琦本不知道去读些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只懂得每天挑着担子,到附近村子集镇去卖油。看到蔺琦瘦弱又老实,镇上的的地痞流氓每次见到他都对他冷嘲热讽取乐子。这月十五德平大集,蔺琦挑担去镇上卖油,偏偏又碰到了那几个不讲理的主。地痞们看到蔺琦累的满头大汗又没有生意的滑稽样子,大笑:“你个卖油郎,落得如此地步,将来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说罢就大摇大摆地从他身边走过。蔺琦像木桩一般杵在了原地,呆呆地发愣。而流氓们想不到无意间的一句话,已经深深地触动了蔺琦的自尊心。自此,蔺琦每天与凌晨四点钟的太阳和晚上十二点的月光为伴,不顾被油灯熏黑,废寝忘食。皇天不负有心人,蔺琦先考中举人,后四十岁就登了进士科,才得以风风光光地回乡。一念及此,蔺琦把这个曾经欺负过他的流氓扶了起来,温和地说:“我还要谢谢你们来!若没有你们,我怎么会那么用功读书呢?”

[3]

蔺琦在京任职期间,勤圣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勤节俭,振士风,结民心。李东阳评价他“君志本爱民,佐事既久,熟政体,知民瘼,一意抚养。徭役从沓,极力应办,惟才力弗给是惧,民亦安之无异辞。”于族人而言,蔺琦不单单是我们大蔺家村的三世祖,更是和我们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血亲。不夸张地说,蔺琦祖爷爷是我们大蔺家村每一个人的骄傲,每一代后人都希冀着着能和蔺琦祖爷爷一般光前裕后。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琦文化墙

我还是孩提之童时,就在这片墨绿色的土地上玩耍,从泥泞的池塘边上扑腾着翻滚而过,一年一年奔跑在麦田上,把土地从青涩踩到成熟,西村口的老槐树皮上镌刻着我珍贵的童年记忆。如今我在故乡百里之外学习,鲜有机会重返故乡。然而当我每每回到这里,都会惊叹故乡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油漆的红瓦小高楼平地拔起,从一下雨就难以通行的泥土路到高低不平的砖瓦路,再到平坦结实的沥青路,从不能过车的小胡同到宽阔的大马路,一切沧海桑田的变化令人惊心骇瞩。当我走在修缮完毕的蔺家村文化广场上,这个古老而平凡的村落所散发出的隽永的历史魅力,不经意间让我心荡神摇。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临邑县理合镇大蔺家古槐 油画——作者李庆水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大蔺家文化广场

第二章 大蔺家村核心精神——蔺氏和文化

第一节 大蔺家村追根溯源

蔺姓源于山西,约公元前四百五十年前后,周朝晋国上卿韩厥的玄孙韩康子仕晋,任大夫,韩家元帅。食采邑蔺地,以邑为蔺姓。

[4]李东阳说:“蔺出晋之韩厥支孙,以邑为氏。”传至五世,后裔孙有蔺相如仕赵为相。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得罪了秦王,赵国被秦国灭亡后,秦王加紧迫害蔺相如的后人。蔺相如的子孙迫于秦兵的追杀,有的躲藏到河北、山西等地的山区,有的逃到内蒙等地,还有的被迁移到陕西关中地区,置于秦国的监控之下。蔺相如的一部分后人就迁至了山西一带。

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新政权、发展经济,开始从晋南移民,使之迁徙到河北、河南、安徽、山东、湖北等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共八百八十个姓氏。晋南是人口稠密处,洪洞县则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在洪洞县城北边二里的贾村,矗立着一座广济寺,香火茂盛,香客络绎不绝,寺内有一棵汉槐,移民的事务就统一在这棵槐树下进行。每次移民,几乎都是秋后进行。秋风萧瑟,四野苍苍,古槐上乌鸦哀鸣不断,为别离徒添万分凄凉。可谓“秋末朔风寒,广济古槐前。移民别故乡,乌鸦道平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大移民”。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洪洞大槐树图片

族谱记载,大蔺家蔺氏由寿光迁来(下图村史简介碑同样可见),寿光蔺氏则由山西洪洞县蔺家营迁来。如此追根溯源,大蔺家村人正是蔺相如的后代(下图世系表可见,血脉传承自蔺相如及其祖辈)。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大蔺家村史碑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氏家族世系表

倘若从蔺相如一代算起,传至我这一辈已经是第七十九世(我应是积字辈,由于一些原因而没有跟随蔺家村蔺氏昭穆,下图昭穆)。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氏昭穆表

第二节 蔺氏和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蔺氏和文化起源于广为人知的将相和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详细记载。蔺相如深入秦地,完璧归赵,化解了赵国失地的危机,又在渑池相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让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赵王很高兴,奉蔺相如为上卿。武将廉颇自恃身经百战,立有赫赫战功,认为蔺相如靠耍嘴皮子,不应该比自己官职高,对蔺相如非常不服气,经常挑衅蔺相如。蔺相如担心将相如果不和会导致赵国实力受损,让秦国有可趁之机,所以仍以国家大局为重,对廉颇一再容忍谦让。后来,廉颇听说了蔺相如之所以不与他计较的原因,幡然悔悟,主动到蔺相如面前负荆请罪。最终两人结为刎颈之交,自此,二人齐心抵御秦国的入侵,将相和的故事也传为美谈。[5]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氏和文化由大蔺家村蔺氏族人传承。蔺氏家训,短短六十四个字“培植心田,品行端庄。破除迷信,奋志芸窗。勤劳创业,切忌游荡。扶贫帮困,和睦邻乡。禁止赌博,严惩窃攘。争讼酗酒,四时谨防。婚姻随缘,恩爱情长。孝顺父母,教子有方”就以和为贵。虽然千年来时过境迁,家训时常会有所变化,比如在婚姻方面,历代先祖就曾将“矜怜孤寡,婚姻随宜”的家训修改为如今的“婚姻随缘,恩爱情长”,但是家和万事兴的精神从未动摇,“和”的精神已经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蔺家人的心上。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氏家族备忘录

大蔺家村本身是一个大家庭,2007年前后,在村委会号召下,在外工作的蔺氏族人无条件集体出资,为大蔺家村修路,家父蔺心懂当时捐献了五百元。另外,蔺氏祖茔立有三尊汉白玉石碑,是三世祖蔺琦为其父母所立,历经岁月沧桑,风雨侵蚀以及政治洗礼等人为原因,碑楼倒塌,坟冢迷没。2015年,蔺氏族人都大力支持重修蔺氏墓园,蔺心文、蔺心厚等开明族人热心贡献了价值几千元的绿化树与鞭炮等。祭祖仪式结束后,我的父亲蔺心懂和蔺心祥、蔺心忠、蔺积国等族人撰写并定稿《蔺氏墓园简介》、《蔺琦简介》,又立新碑,凝聚了蔺氏宗族的和气。自蔺氏和文化的传承可以见得,“和”已经镌刻在每一个蔺家族人的灵魂上。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蔺氏族人捐资修路功德碑

第三章 大蔺家村历史片段——土地改革

农作物的长成靠天靠人,对扎根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只能在脚下的土地中汲取淡薄的养分。农民以土地为根本,自建国以来,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时代的土地流转等农业政策相继实施。

大蔺家村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以种植农业为主,土地改革前人均土地四亩多,土地私有制。建村数百年来,土地归属渐渐不平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但凡遇到天灾人祸,穷户就会卖田卖房来保证生存,于是富户趁机贱价购买田产、放高利贷、出租土地或雇工剥削他人,社会贫富差距日趋扩大。

一九四五年德平县解放,盘踞德平的伪四团团长张老十逃亡去了商河县城。共产党领导农民建农会,首先开展了一系列扶农工作,给雇工增加工资、减少土地租金和利息。

一九四七年,平凡的一天。

太阳如约从正东方崭露头角,染红了一片朝霞。雄鸡鸣叫准时地响彻天空,嘎吱嘎吱的开关门的声音也不约而同地响起。无论男女老少,今天都悄悄地、早早地从家里出来了,男人们普遍穿着破烂的白背心,冻得胳膊交叉抱住肩膀,青筋突出,勒出了红印。女人们外面裹着薄薄的黑色马褂,一头短发的男人装束——这个短发叫“一边倒”——倒向苏联。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或紧或慢的地往村里大道上赶。若是出门时在小胡同里碰到了同行的村人,就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笑,神情里或多或少带着些疯狂的兴奋。

蔺善来,也就是我的爷爷,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也跟着父亲和母亲跑了出来。

他不明白往常早上砍柴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去树林,负责烧火做饭的母亲今天为什么一反常态地没有去厨房准备饭食,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他对玩闹的渴望。

昨晚,好像父亲还嘱咐了他什么,他的脑袋像不倒翁一般点着,心里面却像他手里的那个磨破了的皮的拨浪鼓一样摇个不停,发出刺耳的反对声音。

昨晚,好像五年级的哥哥告诉一年级的他,今天不用去村里上学,还神秘兮兮地说会有好玩的事发生。

蔺善来紧紧地跟在了父亲的屁股后面,小猴一样蹿到了大道上,发现素日住在各个胡同里的人都聚集在这里,他还看到了几个小伙伴,想打个招呼。可是此时大人们的腿像牢狱的困网,锁住了他迈步的可能。他把手里的拨浪鼓在自己的耳边摇得震天响也没用——大人们嘈杂的声音掩盖住了所有不合时宜的声音,所有小伙伴们并没能注意到他,他感到失望。一会儿,人群开始蠕动起来了,父亲的大手牢牢地抓住了他拿着拨浪鼓的手的手腕,他挣脱了一下,并没能挣开。人潮涌动,蔺善来只感到自己在随波逐流,两只小脚已然腾空。母亲回头用两只手抓住他想把他抱在怀里,他就顺势往上熟练地一跃,爬到了母亲的肩膀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视野开阔以后,他才注意到,除了那些他认识的整天嘻嘻哈哈的大人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面生的人。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无一不都精神抖擞,朝着东方前进。

走了一会儿,他大声嚷嚷,这是去学校的路,他认识。

人群像一条巨蟒慢悠悠地拐了个弯,恰好掠过那个冷冷清清的学校,蜿蜒进入了路南的关帝庙。关帝庙的门框很矮,进去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弯下腰,蔺善来就不能坐在母亲的肩上了,他跳了下来,稳稳地踩了在地上。人们陆续地弯下腰,于是他也弯下腰,蹲着从大人们的裤裆下钻过去了,也顾不上听母亲的叫喊。一路推推搡搡,小小的蔺善来钻到了人群的最前面。他小脚停下的那一刻,人群也停下了。

这里是关帝庙后面的大场,老师禁止他们来这里。他昨天下课的时候就曾与小伙伴偷溜到这里摔泥巴玩。内心紧张的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扫了一眼那些本该是坑坑洼洼的犯罪现场,却惊奇地发现四周到处是平平整整的一片,这让他的小脑袋里顿时打满了问号。还不等他脑筋转过弯来,一个文文静静书生模样的人阔步走到了大场中央的戏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了。

书生满意地笑了笑,热情地拱手朝大家伙问好。蔺善来一听那个人打着官腔,自称是什么德平乡长云云,都是他听不惯听不懂的,于是就只顾低头去撕拨浪鼓上卷起来的皮。一会儿,蔺善来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群霎时爆发出了掌声和男女声音混杂的欢呼,站在蔺善来旁边的一个男人把自己的背心脱下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吓得他浑身一抖,拨浪鼓一脱手掉了。蔺善来嘴里嘟囔着,弯腰捡起了拨浪鼓,抬头看时,却看到有几个拿火枪的人,押上戏台一排带着高帽也的不知道什么人。蔺善来看着他们一步一个趔趄,脸色和那纸糊的高帽一样惨白,十分逗笑,于是也跟着人群笑了起来。接着出场的是村里的学生们,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扭着秧歌跳着舞转着上了戏台,一齐唱歌,好不热闹。随着几把火枪一齐朝天空奏响了配乐,学生们立刻四散开来,人群抑制不住地冲上了戏台,对着那些戴帽子的人又打又骂。蔺善来本来站在最前排,这下被人群挤到了边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倒成了作壁上观。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资料图

蔺善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打起架来,吓得三步并作两步,喊叫着跑了出去。

次日。

“这下多分了好几亩地,”父亲倚在破木搭的靠椅上,把烟卷抿了又抿,深吸了一口又无力地吐出。又没头脑地冒出一句:“以后对你三爷爷家里人好一些……”

蔺善来不解地望着父亲。

“我们村逢年过节请个戏班子、无依无靠的壮力都多亏了所谓的地主,那些村人们反过来倒打一耙,实在不仁义。”父亲先前浑浑的眼眸逐渐变得清明起来,“善来,无论何时要记住,家和万事兴……”

“一九四七年,大蔺家村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政府动员拥有土地超过全村平均土地者,主动献出超出的土地。对于有罪恶的大富户进行批判斗争。把全乡的地主恶霸都押来参加大会。给他们戴上了纸糊的高帽,还有联防队员持枪押着,让他们站到台上,低着头。有的村民上台打他们,还有一个被打的在台上打滚。听说村东头的恶霸蔺本哲,被民兵带出门后,半路上就被打伤致死了

爷爷对我说,“自那以后我开始逐渐知道和气是多么有必要了。你也是一样,一定要牢记以和为贵。”[6]

在平凡村落中追溯历史浪潮——我的家乡大蔺家村

正文告一段落,以下是我本次写作的活动过程记录与感悟。

暑假期间八月,我收到了本次历史写作大赛的通知,怀抱着期待而敬畏,我登陆了燕园杯的官网。文字海洋中,参赛题材中“家风家训”“家庭家族往事”的字眼瞬间勾住了我的心神。这都源于我的姓氏——蔺。蔺,作为血脉最纯正的姓氏之一,赠与我与生俱来的融入血脉的自豪感。于是我笃定了决心写下这一篇文章,从我的故乡切入,品味祖辈酿下的历史醇香。

在中秋圆月下落笔此刻,内心充盈的复杂的情感将要涌出。近一个月的删删改改,把该写的、想写的又或是赘余的地方都进行了改动,最后把我最想展现出来的大蔺家村风貌呈现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为完成这篇文稿,我前前后后查阅了许多临邑县、德平镇的相关资料,任何有关大蔺家村的信息我都不肯放过。进行这些活动,我更多地培养了我自己对家族的归属感。无数前人做出的努力化作了不朽的文字,祖辈的言传身教、父辈的耳提面命,使我在这篇文章上注入了更多的心血。由于我在全日制寄宿学校,上学期间很少能与外界进行交流,于是我抓住暑假和中秋的两次机会奔赴老家进行了资料搜寻、采访和拍照。考虑到单写祖辈文化有些生硬,删改时,我在受访对象吐露的故事中选取了最精彩的一段单独进行叙述,主人公是大蔺家村,而视角采取了受访对象——我的爷爷,我则承担起描绘出我们大蔺家村的特色记忆的责任。

与此同时,感悟颇深,收获颇多。

一个月的时间,历史给予我一次神圣的洗礼。不得不承认,在最初我仅是一腔热血、思路还不曾明朗,也仅仅局限于阐述资料,对自己家族的深入探究还不到位。在此我必须感谢父亲、老师的引导以及或亲或疏族人的关注和支持。在对家族一步步的探索中,我看到了无数族人为振兴祖业、传承历史做出的奉献,哪怕是一个微弱的个体,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几年来尽管身处三四线小城,我也不可避免地被烟火气侵扰,一直未曾了解自己扎根在何处。现在,我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是大蔺家村的血液,我对故乡家族的认同感也达到了巅峰。

以前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痴迷红色文学、家里各式各样破烂的旧书多到堆到地下室里,也不知道清理。进行活动时,我在从铺天盖地的史料中,认识到自己的无限渺小。历史是一条有魔力的长河,大蔺家村算一支涓涓细流,我就是其中时而迸起的小小水花。历史有一种厚重感,正是这种感觉吸引着我的父亲、所有热爱历史的人,也许现在也可以加上一个我了。身为综合改革的第一届学子,很大程度上受家风的影响,我依然坚决选择了全文。质疑声中,只有我的父母全力地支持我,认为我的选择是对的。分班第一天,我还在自我介绍中说到“选择政史地是我的情怀”,也许现在经历了教科书之外的熏陶,我才真正明白,“情怀”为何物。

说开来,大蔺家村是横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平凡的一部分,我是大蔺家村纵延千百年渺小的一份子,且让我与我的乡一起,在历史长河中惊涛拍浪。

[1] 参阅临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临邑古今名人》,中国社会出版社,第93页,张维民《上疏切谏的府尹蔺琦》。

[2] 《德平县志》钱大琴 清乾隆38年[1773]

[3] 参阅王传和《犁城春秋》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3(编者注:临邑县古称犁城)

[4] 据 蔺朝国、蔺德华《蔺姓源流及古今名人》 内蒙古及远方出版社 2005

[5] 参阅《史记》[西汉]司马迁 著;林少华 编 / 漓江出版社 / 2017-09

[6] 本部分据蔺善来口述,笔者记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