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育人 引領凝聚青年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崇州青年頻道

傾聽崇州青年的聲音

很多人都說

預計閱讀時間20分鐘

青年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共青團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青團的所有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當好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為此,共青團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尤其要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幫助廣大青年確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時代風雲的變革激盪,面對社會思潮的交融交鋒,面對青年思想觀念的多樣多變,共青團始終銘記初心,牢牢把握為黨和國家事業引領凝聚青年的職責使命,在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中交出一份沉甸甸的育人答卷。

改革開放之初,為迷茫的青年指路

1978年,經歷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黨和國家重新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共青團也開始全面恢復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共青團緊跟黨的步伐,加強對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奮勇帶領團員青年投身經濟建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在改革開放的事業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一系列活動開始展開……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十幾天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匯聚在四川德陽,一場志願盛宴在這裡上演。這是一群有愛心、有情懷的利他主義者,活躍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用自己的專業和愛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事實上,這樣的志願行動可以溯源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學雷鋒,樹新風”活動,那是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的雛形。

共青團十大提出“把為共產主義道德風尚的大發揚而鬥爭作為共青團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隨後召開的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便提出了要在全國青少年中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

這是一項讓千千萬萬青少年熱血澎湃的活動。

1979年伊始,一些城市的共青團便開始組織“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學雷鋒“活動月”、學雷鋒“活動周”、學雷鋒“活動日”,活動撲面而來,讓青年們踴躍投身,應接不暇。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如今很多人可能還對那個時候的情景記憶猶新:一群群年輕人走上街頭,這與幾年前的“鬥爭”行動完全不一樣,他們走進社區,維護公共秩序、打掃街頭衛生、慰老扶幼、幫助特殊人群……他們向外界展示嶄新的青年形象,一大批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青年典型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脫穎而出。

1982年5月2日,團中央向11名青年授予“學雷鋒樹新風模範青年”稱號。

曹振賢便是其中一位。在北京,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也許還記得這位當時的青年英雄,他和公交售票員李素麗一樣,是北京21路公交車上一名普通的售票員。1980年2月17日,在車上因勸阻4名乘車尋釁的歹徒,他被其中一名歹徒用刀刺中,負傷後他忍痛緊追兇犯,最終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那一年,他才21歲。

在很多人眼裡,曹振賢便是那個時代的雷鋒。

然而,更多的“雷鋒”則默默地參與著“學雷鋒,樹新風”活動,默默地奉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名字並不為人所知。但一個顯而易見的效果是,一大批青年正被一種正能量影響,新的價值觀也在慢慢樹立。

不過,在那個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並行的年代,青年的思想註定是複雜的,共青團在青年的思想引領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斷探索新形式。

比如,緊隨“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之後進行的“五講四美”活動。當時,團中央與8個社會團體聯合發出倡議,在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開展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並把每年3月確定為“全民文明禮貌月”,這一規定一直沿用到現在。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類似的活動還有培育“四有新人”。

那時,改革開放已經越來越深入。“七五計劃”的提出,給全國人民描繪了一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藍圖。作為青年一代,該以怎樣的姿態參與到這幅藍圖中?作為共青團,在這樣的歷史時期該怎樣培養青年引導青年?

這是一個大課題。

1985年召開的共青團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關於動員和帶動全國各族青年在“七五”期間建功立業、做四有新人的決定》,提出中國青年的光榮使命是高舉改革的旗幟,創四化大業,做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1988年的共青團十二大再次提出,要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努力培育“四有新人”。此後,一系列圍繞培養“四有新人”的活動陸續開展,“四有新人”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成為共青團紮紮實實引領青年的一項工作。

1987年,各級團組織開始了“四抓四建設”,即抓優質服務,建設同改革開放相適應的職業道德;抓婚事新辦,建設文明、科學、健康的風俗習慣;抓便民服務,建設友愛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抓文化生活,建設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給各個領域的青年們都提出了新要求,通過活動豐富他們的內心和精神。

除此之外,共青團還開展了“文明經營示範活動”、普及法律知識教育、立足崗位樹新風等活動,並注意引導青年開展各種健康的娛樂活動,讓青年們在活動中受到啟迪,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各級團組織還通過評選“傑出青年”、宣傳青年典型等方式,為青年們找到學習的方向。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用榜樣來教育和影響青年,是共青團的“拿手戲”。在那個不斷有青年冒出“迷惘”和“虛無”思想的年代,共青團一直在不停地為青年尋找和樹立精神的標杆。

這其中,張海迪是家喻戶曉的一個。

1983年3月7日,張海迪被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在此之前,《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她的自述《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和長篇通訊《生命的支柱——張海迪之歌》。這個5歲時就因意外導致高位截癱的青年榜樣讓大批的青年折服:身殘志堅,自學了英、日、德和世界語,翻譯了近20萬字的外文資料和著作,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及針灸。

鄧小平同志當時專門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張海迪成為“四有新人”的表率。張海迪巡迴報告會、張海迪事蹟展等活動在各地也相繼開展。那時,很多青年正處迷茫,缺乏信仰,張海迪的出現代表著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激勵著越來越多的青年奮發向上。

而這也正是共青團樹立榜樣的初衷。

走進新世紀,引領青年為時代發展建功

20世紀90年代,國內的改革發展面臨新挑戰,多元的經濟思潮也同樣給共青團和青年人帶來挑戰。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加快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隨後召開的共青團十三大上,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致祝詞,提出“希望廣大青年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努力成為有遠大理想的一代、勤奮學習的一代、艱苦創業的一代和道德高尚的一代”。

這也是黨中央給共青團指明的重要工作方向。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該如何引導青年培養青年,讓他們融入經濟快速發展的潮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共青團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思想工作的新路子。

一個明顯的時代需求是,經濟發展對於職業文明的呼喚。這成為共青團工作的一個切口,以“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和“青年文化園”為主要內容的“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隨之被提出。

“青年文明號”活動是“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內容,它以一流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工作業績為目標,與社會文明進步產生共振,與青年成才立志形成共鳴。活動一經開展,便迅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1994年4月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青年文明號”牌匾題字。4月8日,團中央與國家民航總局聯合在首都機場為4個文明號先進示範單位授牌,一場轟轟烈烈的創建活動就此展開。直到現在,這項活動仍然受到廣大青年和社會廣泛認可,一批批青年在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的歷練中成長。

創建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青年的職業道德水準和綜合素質,青年通過集體榮譽的共同追求,凝聚了起來,用自己的方式為經濟發展助力。

步入新世紀,為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堅定青年的理想信念,在更寬廣的層面提升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共青團先後開展了“三講”教育、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我與祖國共奮進”“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紅領巾心向黨”等活動。

有的活動,至今仍是青年思想引領的重要品牌。比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這個始於2007年的思想引領工程,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中,被列入十大發展領域中的第一個領域“青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最重要發展措施之一。11年間,各級“青馬班”共培養大學生骨幹超過120萬人,“青馬工程”已經在全國高校落地生根,成為共青團組織彰顯政治性特徵、聚焦思想政治引領主責主業的重要工作品牌。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雖然已經過了多年,但當時的培訓依然記憶猶新,也一直影響到今天。青馬集體是一個向上的集體,端正了我的人生態度;青馬集體是一個優秀的集體,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青馬集體是一個團結的集體,畢業多年我們仍然相互鼓勵”。遼寧省鞍山市沙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津鋒有真切的回憶。

他是大連交通大學“青馬工程”培訓班的早期學員。雖然早已畢業,但“青馬工程”留給他的烙印卻難以磨滅。

在大連交通大學,“青馬”培育做到了全覆蓋。課程根據青年大學生的特點進行設置,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合適的老師,青馬課堂成為了同學們普遍嚮往的地方,集中培訓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幾乎沒有缺勤的同學。“青馬工程”在學校掀起了一股“紅色時尚”的浪潮,在此推動下,青馬精神在青年學生中得到了傳承。

另一個在青少年中頗有影響力的活動是“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201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之際,團中央號召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

這場活動擯棄了枯燥的歷史宣教,緊密結合青少年的思想實際,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建黨以來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呈現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新變化。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在北京科技大學,“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活動一度風靡校園。

研讀一篇經典著作、聆聽一場形勢報告、觀看一部紅色電影、開展一次主題演講……在理工科學生佔絕大多數的北科大校園裡,洋溢著前所未有的青春朝氣。有的團支部模仿深受同學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我愛記歌詞”,將流行歌曲換成紅色歌曲,讓大家朗朗上口,廣為傳唱。有的團支部舉辦了“青春勵志·為黨獻詩”原創詩歌分享會,作品大多取材於平時開展的學習活動:通過《建國大業》等紅色電影賞析,創作了《水調歌頭·中國頌》等詩篇;聽了《新國夢、新家夢、精英夢》等主題報告,寫下了《黨:光芒依舊》等佳作。

為弘揚時代精神,榜樣的樹立是一以貫之的舉措。1997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開始評選。

這是一項在青年群體中至高無上的榮譽,每年的五四,團中央和全國青聯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表現突出、作出重大貢獻的先進青年頒授,至今已有數百人獲此殊榮。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絕大多數奮鬥在勞動最一線。

第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秦文貴就曾是青海油田鑽井隊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員。1982年,秦文貴從華東石油學院畢業後,來到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石油管理局鑽井工程處工作,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的荒漠戈壁上一干就是15年。

這樣的青年典型展現了當代青年的時代風貌,成為億萬青年成長成才、為祖國建功立業而學習的時代楷模。

邁入新時代,培養擔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關心青年成長和共青團工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加強對青年政治引領,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要在廣大青年中加強和改進理論武裝工作,引導廣大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從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教誨,為廣大青少年和共青團指明瞭前進方向。

這是新時代黨對青年和共青團的根本要求。

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可靠接班人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了新時代共青團的根本任務。

“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奮鬥的青春最美麗”、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程、“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爭做文明守法好網民”“青年大學習”等活動在團十七大和團十八大以後相繼展開。

中國夢是什麼?這個新時代的詞彙曾一度讓億萬青年心潮澎湃。但如何引導動員廣大青年實踐中國夢,是共青團組織必須肩負的全新歷史使命。

2013年4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共青團中央決定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各行各業青年通過宣講報告認識中國夢,通過主題團日交流中國夢,通過典型故事感知中國夢,通過網上話題談論中國夢……全團舉辦的“我的中國夢”主題團日活動,超過2.4億人次青年直接參與。

為將“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共青團十七大後,團中央在廣大青少年中部署開展了“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系列分享活動,一批批青年榜樣走進學校、工廠等地方,講述自己為中國夢而奮鬥的青春故事。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團湖北省委專門組織分享團走進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活動現場,上學之餘堅持替在環衛所打工的母親清掃大街的“馬路孝子”劉普林說:“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現在我多掃一點,媽媽就可以早點回家休息。”聽到這樣的故事,不少學員流下感動的淚水。

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的奮鬥故事影響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中國夢在青年心中日益清晰。

誰的青春不迷茫?新時代的廣大青年雖是奮鬥的急先鋒、理想的代言人,但也難免在生活中遭逢挫折。在這樣的環境下,思想引領更是不可或缺,而思想引領離不開學習黨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後,共青團主動適應當代青年自主觀念增強、思想多元多樣的新形勢,為把組織引導廣大青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引向深入,在全團組織實施了“青年大學習”行動,以組織引導青年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用青年語言開展理論學習,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時尚方式開發學習產品。

就在不久前,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團工委副書記胡燚上了一堂有趣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

在這堂課上,有視頻和H5形式呈現,有一名朝氣蓬勃的90後主播,用深入淺出的解讀和活潑易懂的語言帶領青年進行理論學習。視頻一般不超過5分鐘,主播會和青年觀眾互動,還有隨堂測試。

這樣的團課在安徽隨處可見。這是團安徽省委開展“青年大學習”的一種新形式,他們搭建了直接聯繫到基層團支部和團員的線上學習平臺,讓理論學習觸角延伸到基層團組織的“神經末梢”。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在“青年大學習”行動,共青團構建了“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的學習體系,廣泛開展了學習研討、理論培訓、宣講交流、知識競賽等各類學習活動,至今已吸引超過6300萬名青年直接參與。車間廠房、校園教室、街道社區、田間地頭,都成為“青年大學習”的課堂。

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湧現出不少為民族復興、為中國夢奮鬥的青年榜樣,這成為共青團引領青年激勵青年的重要抓手。

2014年10月,團中央啟動實施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把“選樹身邊好青年”“青年典型青年選”的理念同新媒體充分融合,動員青年積極發現身邊典型,每年推選100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青春故事,突出榜樣帶動,樹立鮮明導向,引導廣大青少年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通過開展“爭做文明守法好網民”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者統一行動、陽光跟帖行動、“講述紅色文化故事”等活動,唱響青年好聲音,把青年的擔當精神延伸到網絡空間;通過集中開展 “與人生對話”“彩虹人生”“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核心價值觀記心中”等主題團隊日活動,讓每一個團支部“動”起來,帶動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引導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展現擔當精神,彰顯向上向善青春風采。

4年來,團中央已示範帶動超過2000個縣(市、區)開展了好青年推選活動,全團累計推樹各類好青年近兩萬名,網絡參與學習、討論和點贊量達3.58億人次。“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成為青年一代全新的奮進目標。

10年來一直戰鬥在新聞報道第一線的新華社記者孫鐵翔、把青春獻給祖國航天事業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周湘虎、努力踐行“工匠精神”的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洪家光、為保護乘客勇鬥歹徒的濟南公交女司機董丹……這些來自基層一線、充滿正能量的當代好青年走進更廣大的普通青年中。

講好故事是思想引領的重要環節。共青團積極發掘典型背後的故事,把思想引導內涵融入到這些榜樣的成長曆程和奮鬥記憶裡,用榜樣自身的話語和事蹟去傳遞思想力量、回應青年關切、解答青年困惑,將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細緻地做到青年心坎裡。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環境在變化,青年思想更加多元。對於他們的思想引領,共青團也努力從傳統方式向網絡新媒體延伸。

微博、微信,到“知乎”“BiliBlili網站”“QQ空間”“網易雲音樂”“抖音”“快手”……“團團”無處不在,各級團組織著力進軍網上新媒體,打造“網上共青團”是新時代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又一要務。

“共青團應當高度重視網上工作,全體共青團員都要發揮積極作用,爭當‘中國好網民’。”“開展網絡鬥爭、加強網絡管理、弘揚網上主旋律,這項工作大家都要做,但團組織也可以更多發揮一點作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也指明瞭共青團網上青年工作的前進方向。

“大力實施網上共青團工程,形成‘互聯網+共青團’格局,實現團網深度融合、團青充分互動、線上線下一體運行”……《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對此也專門做了部署。

近年來,在這種導向下,共青團打造了一系列網絡文化產品,青年風采產品體系、共青團公開課體系、青年學黨史產品體系等十大體系產品,目前已推出200多集,總瀏覽量達數十億次。《跟總書記學》《中國好青年》《青春之我》《出彩90後》等視頻節目廣受讚譽,《今日中國,如您所願》《拒絕冷漠,雷鋒歸來》《我們不一樣》等網絡短片看哭了無數青少年,《This is China》《TG有點甜》等青春歌曲向世界展示當代青年眼裡的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受到國內外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另外,“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我和國旗合個影”“清明祭英烈”“我是團員”等一大批精彩紛呈的主題網絡活動層出不窮,在青年中間成為爆款。

共青團在網絡和新媒體上的探索,有效擴大了青年思想引領的覆蓋面,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更是提高了青年思想引領的有效性,引導青年不再是長篇大論的理論灌輸,而是鮮活生動的視聽體驗、潤物無聲的文化滋養,越來越多的青年聚集在團組織的周圍,在黨的指引下,努力向上,奮進不止。

• END•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新媒體矩陣△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