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有个传统村落,每年这个时候都放河灯


河南浚县码头村放河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根据传统,农历的二月十八这一天,该村家家户户都会拿着做好的河灯来到卫河旁边将承载祝福的河灯放入卫河中。

放河灯开始前会有村民敲锣打鼓请河神看河灯仪式,放河灯者都是村中德高望重、子孙满堂、受人尊敬的乡贤。

放河灯无不寄托了村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热闹的气氛甚至有赶超春节的架势,农历二月十九该村还将举办庙会。据介绍,放河灯是为了祈求平安,码头村放河灯习俗和“十八里溜”有渊源。

卫河从码头村至老关嘴段十八里长的河道水流湍急,河底“积石甚多,舟行过此,补漏无时,”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十八里溜”,很多船工都知道这段河道险恶。在过去浚县家家户户都有船,靠行船生活的人们都知道“十八里溜”不好行船,人们就通过放河灯敬河神来祈求行船安稳。

过去放河灯也是在码头桥现在这个位置,只不过以前没有桥,是个摆渡口。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习俗中断了近40年,2015年该村重新恢复了这一习俗。

晚上6点多,人们手拿河灯都聚焦在码头上,等待着放灯的那一刻。

人们说,过去的河灯是用锯末和油混合到一起捏成球状,并用棉花做成灯捻儿。

河灯有各色彩纸折叠而成,类似圆形的小纸船,中间点一支蜡烛头,点亮河灯一个个被放到河面,顺水流往下漂,先是一队,约二百米后,河灯开始漂散在满河面,在这朦胧的月夜,幽静的河面上飘满了灯火闪烁的河灯,充满着无限神秘。

这项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风调雨顺、行船安稳等的期待,独具特色的习俗也让码头村这个古村落焕发出更强大的魅力。今日头条摄影大赛”@傅拥军#最有意思的乡村影像#@宁二同学#东方IC独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