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歷史上,九流十家裡有一個專門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說的流派,叫縱橫家。在縱橫家學派,鬼谷四友最為出名,分別是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當然,還有蓋聶和衛莊,但這倆師兄弟是虛構出來的。

縱橫家最擅長的必殺技就是遊說,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就相當於國家百萬大軍,能改變國際形勢。當年的蘇秦合縱和張儀連橫,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然而,很多人都知道縱橫家的創始人是鬼谷子王詡,但其實,在春秋時期,有一個靠三寸不爛之舌,改變了諸侯各國局勢的人,他才是縱橫家的鼻祖。

這個人就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端木賜。

端木賜,字子貢,《論語》一書中所謂的子貢問曰,就是端木賜問孔子的話。

那麼,為何說他是縱橫家的鼻祖呢,證據在哪,我們從《史記》上的記錄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話說,齊國的相國田常想要陰謀叛亂,但又懼怕齊國高、國、鮑、晏這四家在齊國的勢力,不敢叛亂。

為了削弱這四家的勢力,達到自己的目的,田常就採取迂迴曲折的辦法,讓這四家人,集合兵力攻打魯國,在戰爭中消耗他們,等他們的力量薄弱了,自己正好在齊國作亂。

一聽說齊國要攻打魯國,魯國出身的教書先生孔子不淡定了,他心裡萬分捉急,魯國是自己的祖國,自家祖墳還在魯國,如果齊國打敗了魯國,以後不但連家都沒了,祖墳也保不住了。不行,得讓弟子去遊說,不能讓齊國攻打魯國。

但究竟派誰去呢?

孔子有七十二個弟子,他非常瞭解這些弟子的能力,誰的字寫得好,誰善於言談,誰善於組織策劃,誰善於外交,每個人他都瞭如指掌。

雖然有的弟子自動請纓,要去遊說齊國,讓齊國不要攻打魯國,但這些人主動要去的人,孔子沒一個看上,所以就沒答應。

直到一個叫子貢的學生自告奮勇說去,孔子才答應。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為何孔子會放心讓子貢去呢?

孔老夫子很清楚,子貢能言善辯,口才絕倫,辦事果斷,去了讓人放心,而且還一定能辦成事兒。他去齊國遊說,絕對是不二人選。

接到孔子的指示,子貢受命就上路了。

子貢慢慢悠悠踏上了去齊國的路,準備發揮他能言善辯的本領。

他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如此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就來到了齊國。

子貢見到了田常,他開門見山給田常說,老田,聽說你要攻打魯國,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別看魯國小,其實它是一個最難攻打的國家。

田常就問了,胡扯,你怎麼知道難打。

你別不信,我實話告訴你吧,魯國的城牆又矮又破,護城河又淺又窄,士兵愚昧無知,大臣們虛偽浮誇,士兵還厭惡打仗,你說說,這樣的國家怎麼能與他交戰?你跟這樣的國家打仗,簡直就是降低自己的檔次,拉低自己智商。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田常一聽,我不打魯國,又要實現自己的目的,我該去打誰?

子貢說,老田,給你說了吧,像齊國這麼牛叉的國家,就應該去攻打吳國這樣的強國,這樣才能彰顯齊國的實力,你跟弱雞一般的魯國開打,那是倚強凌弱,人家會說你不仗義。況且吳國的城高牆硬,護城河寬闊水深,戰士們也都精神飽滿,雄赳赳氣昂昂的,他們守城的將士已經嚴陣以待,等著被打,這樣的國家最好打了。

田常聽完子貢的這番話,臉都快綠了,我靠,子貢,你這傢伙這麼不著調,滿嘴跑火車。你說的難打的,恰恰是好打的,你說的好打的,恰恰是難打的,忽悠我是吧,你丫到底是什麼用心?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子貢被看穿,他笑嘻嘻的,一副萌萌的賤樣子。

老田,看你這話說的,我怎麼能忽悠你呢。我這是為你好,你有所不知,我老師孔老二說過,國家憂患在外,就應該攻打弱小的國家,國家憂患在內,就應該攻打強大的國家。現在你也看到了,齊國的憂患在國內,當然就應該攻打強國。據我所知,你在齊國多次被提幹,就是沒有提拔成功,主要原因就是有人從中作梗,大家都不支持你,你想提幹也沒用。現在,你想攻打魯國,假如這次打勝了,齊國國君就會更加驕傲,大臣們也會跟著自滿,那時候,還有你什麼事兒?這樣的話,只會讓你與國君的關係越來越遠,你還會被提幹嗎?彼時彼刻,不但你危險,齊國也會危險,所以說,以我的建議,不如先打吳國。就算打不過吳國,但仗已經打了,士兵戰死,國內形勢空虛,你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幹自己想要乾的事,到時候別說提幹,齊國都是你的。

子貢說的滿嘴白沫,狠狠的嚥了一口。

田常聽完這話,覺得子貢說到自己心坎裡。

既然如此,就這麼辦了。

不過,田常擔心,這個時候攻打魯國的齊國軍隊已經到了魯國邊境,要是一箭不放就這麼召回來,就露餡了。

子貢又說了,別擔心,我有妙招,我出了門就去吳國,說服他們發兵來救魯國,你們正好在半路上截著吳國軍隊,狠勁揍丫的,這樣班師回來也有面兒。

既然這樣,子貢兄,我田常靜候佳音了。

老田,瞧好吧。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從齊國出來,子貢伸了伸懶腰,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還是那麼的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不知不覺,子貢就到了吳國。

吳王夫差迎接了子貢,子貢開門見山,就說明了來意,聽說吳國要稱霸,恐怕沒有機會了。

這下打擊了吳王,他不知道子貢這話從何說起。

子貢就說了,恐怕你還不知道吧吳王,齊國現在已經去攻打魯國了。這齊國本來就很強,如果魯國被齊國佔領了,疆土擴大,兵強馬壯,你吳王還怎麼稱霸,到時候齊國倒戈攻打吳國,吳國再像魯國一樣不堪一擊,到時候大王你去哪,你還有容身之地嗎?

吳王捋了一下鬍子,照你這麼說,齊國這是要吞併魯國,我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兒,當然是去救魯國了。魯國弱小,吳國發兵去救魯國,還顯得吳國仁義,如果能打敗齊國,佔領齊國的土地,到時候吳國領土擴大,藉助這些力量,就可以再去打北方的晉國,打敗晉國,吳國想成為一方霸主,絕對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吳王想了一下,覺得不太行,因為吳國剛剛打敗越國的勾踐,這廝正在發憤圖強找他報仇,越王總是後顧之憂,得等他佔領了越國再去打齊國。

子貢聽了這話,感覺吳王不上路。要是等到吳國佔領了越國之後再去攻打齊國營救魯國,那時候不光孔老師的祖墳被挖了,連孔老師的墳都得被挖。

不對不對,吳王啊,不是這樣的,如果等到你佔領越國再去攻打齊國營救魯國,就失去了最好的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個時候是吳國實行道義的時候,而攻打齊國營救魯國就是實行道義,如果吳國實行了道義,其他諸侯國都會刮目相看,那時候你就可以打敗晉國稱霸,如果你真的害怕越國打過來,我可以馬上越國,說服讓越王派兵跟你一起去攻打齊國,這樣,你就不用擔心越王攻打你了。

吳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越國遊說吧,我等你好消息。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從吳國出來,子貢伸了伸懶腰,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還是那麼的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不知不覺,子貢就到了越國。

越王親自出門迎接,見到子貢就問了,老兄,我越國是個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狼來了都掉眼淚的倒黴地方,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是這樣的越王,齊國要攻打魯國,我說服吳王攻齊救魯,但是,他擔心他出兵的時候你攻打吳國。為了解除他的後顧之憂,他的意思是,你最好能派兵跟他一起出徵,解除他的疑心。他才能安心出兵攻打齊國。當然我也是這個意思,對你有好處。

越王勾踐吃了吳國的敗仗,正在籌劃著復仇的事情,如果跟著吳王出兵,到時哪有機會報仇,哪還有機會攻打吳國,有個毛線的好處。

子貢就挑明瞭給越王說,我也知道,越王你正在謀劃打敗吳國,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你看啊,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如果吳國發兵去攻打齊國,吳國吃了敗仗,你正好可以趁著吳國不行的時候,一舉打敗他。如果吳國打了勝仗,膨脹之下,他一定會再去打北方的晉國,我先去晉國給晉國國君知應一聲,到時候你們來個兩面夾擊,諒他吳王也插翅難逃了,這難道不是好處?

越王勾踐聽到這天大的喜訊,決定抓住這個機會。於是乎,他答應了子貢的請求,並且還許諾,為了麻痺吳王,他要把攻打晉國的戰備物資送過去,以此取得吳王信任。

子貢臨走時,越王還要送他點禮物,但子貢沒要,因為他還要去吳國給吳王回話。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從越國出來,子貢伸了伸懶腰,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還是那麼的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不知不覺,子貢又回到吳國。

吳王啊,我已經跟越王說好了,越王本來就知道自己不自量力,跟吳國叫板,現在,他知道錯了,他願意跟你一起發兵去攻打齊國營救魯國,願意幫助你成為中原霸主。他還承諾,不出五天,就會派人來送戰備物資,你瞧好吧。

吳王高興的不得了,我靠,子貢啊子貢,你真是太牛叉了,俺吳王夫差佩服的五體投地,不用說了,就按你的意思,等到越王勾踐把戰備物資送來,我就集合九個郡的兵力,攻打齊國,營救魯國。

瞧好吧。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從吳國出來,子貢伸了伸懶腰,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還是那麼的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不知不覺,子貢到了晉國。

到了晉國之後,見了晉國國君就大呼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吳國要攻打齊國了。

晉國國君覺得,子貢你這廝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吳宮攻打齊國,跟我晉國有個毛的關係,你子貢激動個毛線。

話不能這說,吳國攻打齊國,如果齊國戰敗了,下一個目標就是晉國,那時候你還能說跟晉國無關嗎?

晉國國君一聽,也是這個理,但又該怎麼辦呢?

子貢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他對晉國國君說,這好辦,你只要磨快兵器,餵飽戰馬,就等著吳國來就行了。

晉國國君就按照子貢的話做了。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從晉國出來,子貢伸了伸懶腰,斜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明媚,還是那麼的刺眼。

春天裡來百花香,浪裡個浪,浪裡個浪。

越阡度陌,蜂蝶亂飛。不知不覺,子貢回到了魯國。

老師,我子貢回來了,累死我了。瞧好吧,孔老師,魯國保住了。

果然,吳王發兵攻打了齊國,在艾陵這個地方,吳國憑藉精銳部隊,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俘虜了齊國七個將軍的士兵,可謂是一場大捷。

吳國打了勝仗,吳王內心就膨脹了,他不願意就此班師回吳國,因為他想打晉國,他想稱霸。吳王他很清楚,如果能拿下晉國,下一步成為中原霸主,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算盤打得雖響,但腰裡沒錢啊。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晉國哪是那麼好打的,況且在吳王沒來開打之前,子貢已經給晉國國君報過信了。就算人家晉國沒有準備,吳國都不一定打得過人家,何況人家已經有了準備,就等你來了。

結果,吳王帶兵和晉國在黃池這個地方兵戎相見。晉國憑藉兵強馬壯和積極的準備,打敗了吳國。

越王聽到吳軍慘敗的消息之後,就渡過江去襲擊了吳國,直接打到離吳國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營紮寨,停止進攻。

吳王聽到這個消息,離開晉國返回吳國,吳王和越國軍隊在五湖一帶開戰。吳國和越國打了很多仗,都以吳國的失敗而告終,最後,越軍包圍了吳王宮,殺死了吳王夫差和他的國相。

吳國滅國。

三年後,越國憑藉自己的實力,稱霸東方,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子貢遊說列國這一圈走的,可謂是環環緊扣,一環連著一環,一招連著一招,看著簡直就像寫小說,前後呼應,首尾相連。

其實這並不是小說,而是司馬遷《史記》裡記載的史實。

人都說諸葛臥龍、張子房謀略過人,這話沒錯,無論謀國還是謀戰的,他們都是能人。但是如果他們和子貢相比,諸葛臥龍和張子房都只能算是蹣跚學步的嬰兒,提鞋都不一定夠。

子貢浪了這一大圈子,魯國的危險解除了,齊國的計劃打亂了,吳國被滅掉了,晉國變強大了,越國中原稱霸了。

子貢一次出使,使各國形勢發生了相應變化,十年當中,齊國、魯國、吳國、晉國、越國這五國的形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在這裡,有兩個國家最倒黴,一個是齊國,一個是吳國。而最倒黴的,莫過於吳國。本來好好的,非得聽子貢的慫恿,去攻打齊國,打了齊國還不滿足,還要打晉國那個龐然大物,簡直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齊國吃敗仗,自然不在話下,因為這樣才能保全魯國,而吳國的滅亡是必然的。

為何這兒沒說呢?

假如吳國不滅,吳王反過來必然會趙子貢的麻煩,子貢跟著老師身在魯國,吳國肯定會攻打魯國,所以,子貢在這裡只好犧牲吳國,他借勾踐的手,滅掉了吳國,這樣一來,既幫助了越國,又解除了後顧之憂,還保全了魯國,完成了老師交給的任務。

子貢是一個改變歷史的人,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改變了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形勢,即便是放到今天,這樣的人治學可以做院士,為政可以做財政,為官可以做外交,可以做國防,就算經商,最起碼也是一個馬雲或者李嘉誠一樣的人物。

事實上,他在那個時代取得的成就,是兩千年來人類都無法達到的一個奇蹟。說他是縱橫家的鼻祖,絕對沒有誇大其詞。

如何安全地保護一個國家,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上下五千年,歷史恆久遠,更多精彩,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