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年輕時資助一窮書生路費,他此去竟中舉人,後來還當了總統

袁世凱年輕時,袁家是河南項城數一數二的大戶,很富裕。

為了準備科舉考試,袁世凱在小小的項城呼朋喝友,辦起了風流文社,且一辦就是倆,一曰“麗澤山房”,一叫“勿欺山房”。慕名入社來的,都是些家徒四壁的窮酸文人,只創辦人袁世凱一人富殷。文社是他辦的,所需房屋和費用蓋由他一人全包,於是被“公推”為社長。這文社說白了,就是吃喝社,聚眾作詩時還免費喝酒,遇到吃飯了就提供免費午餐,一時還真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

袁世凱年輕時資助一窮書生路費,他此去竟中舉人,後來還當了總統

某日,袁世凱正在仰山堂讀書。一個衣衫邋遢的窮秀才不速而來,說:“拜訪袁公子。”

袁世凱只要是讀書人就以禮相見,請他進入內室交談。兩廂坐定,一開口,袁世凱就與這窮酸書生一見如故,說語投機,遂結拜換帖為兄弟。

此人就是徐世昌。

徐世昌怎麼跑到了小山村找袁世凱來了呢?他本是富家子弟,幼年喪父,家境一落千丈,窮困潦倒,他淪落到在陳州授館課童,當塾師餬口。此番慕名前來拜訪袁公子,一不是作詩寫文,窮斯文,二不是為喝幾口小酒解悶兒,而是有大事相求。見面後,他先是訴說自己的濟世之才,接著說起自己曾經顯赫的祖宗,說著說著,就直搖頭嘆氣。袁世凱驚問:“為何嘆氣?真金總有發光的時候。”

“埋在黃土下啦。”徐世昌還是嘆氣、搖頭。

“那就挖出來呀!”袁世凱打氣鼓勁說。


袁世凱年輕時資助一窮書生路費,他此去竟中舉人,後來還當了總統


沒想到他這話還真說到徐世昌的難處和痛處了。他支支吾吾,於是說出了此番前來的目的:借錢。

借錢做什麼?一不是娶妾嫖娼,二不是去還賭債,而是他落魄到連參加當年科舉的盤纏都沒有,因此十分煩惱,前來求援。袁世凱得知他北上應試沒有盤纏,大方的本性一來,當即解囊相助,慷慨贈送銀子200百兩。

這徐世昌拿著袁世凱的“後援資金”,一去北京,就被某考官相中,考試之後榜上有名,中了舉人。

徐世昌考中了。可是,袁世凱先後兩次參加科舉,一次都沒中。

不料,袁家也走上了徐家的老路,當家男人一個個突然死去,家道衰落。

1881年春,袁世凱帶著借來的100兩銀子,來到了北京城,去找叔父袁保齡想謀個差使。誰知遇上叔父調任天津。皇城是公子王孫揮金如土的地方。袁世凱出身大戶人家,在北京城“交朋友”,揮金如土,沒過幾日,這100兩借來的銀子就花了個精光。正在他走投無路時,天無絕人之路。


袁世凱年輕時資助一窮書生路費,他此去竟中舉人,後來還當了總統


一日,他在大街竟然恰巧遇曾出手資助過的窮書生徐世昌。

此時他正在翰林院當編修,相當於現在的社科院研究員。

兩人北京大街上見面相認,彼此的情形完全與當年反著了。

徐世昌見到落魄潦倒的袁世凱,驚愕萬分,問明瞭他的窘境後,立即拉著他轉身回自己家,二話沒說,拿出一堆銀子塞給他說:“你好好回鄉吧,算是我資助的路費。”

接了這銀子,袁世凱沒再在京城久留,立即回開封。以後,他果然又闖出了一條路子,並且官比徐世昌還大,當上了直隸總督。

再後來,袁世凱當上了民國大總統。

而在袁世凱死後,這個徐世昌竟然也後來追上,也當上了民國第四任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