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雙節前參加了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媒體網絡平臺聯合組織的

#風物之旅#,這一站目標是江蘇省靖江市,同行的有朱學東、黃豐、朱毅、開水哥、史軍、何嘉華等12位新浪微博大V、自媒體達人。在靖江4天時間裡,我們遊覽了靖江特色景觀,觀書院,品湯包、看造船、吃江鮮、爬孤山、拜岳廟、挖芋頭、學竹編,進一步瞭解了靖江,同時也向各位老師學到不少知識。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靖江,一個不那麼出名的城市,卻有著它獨特的故事。靖江市,簡稱“靖”,靖江的地理位置“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因此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為它瀕臨長江,指靖江是一座江邊城邑。靖江還叫馬洲、注意不是馬州,而是馬洲,因為最早是三國時期吳國軍隊牧馬的地方。一開始叫牧馬大沙,後來因為方言的緣故,傳成了“馬馱沙”(靖江話“大”和“駝”諧音),又因為沿江富水,所以稱之為“馬洲”。於是靖江和“馬”字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鎮、行政村、居民區,還是自然村、路、街、巷,可以說各地名稱以“馬”為名或與“馬”字相關字意為名者有數百個。在靖江有馬橋鎮、馬橋村等。據史料記載,在明代,曾有一支馬隊在如今的馬橋鎮區域急於過港,村民們立即用樹木在港上臨時修建了一座橋,後來當地將此橋命名為馬橋,所在鎮、村名稱也以“馬橋”命名。馬橋有一道名吃叫馬橋餛飩,好了,我的 “風物之旅”就從馬橋餛飩開始吧。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說起來靖江人是喜歡吃餛飩的,滿大街的都是餛飩店,像老漁婆菜場的那家欽球菜葉餛飩、柏木老湯餛飩、孫記馬橋餛飩、桃子餛飩、長腳餛飩等,想找個麵館的難了,那難度跟想吃野生刀魚差不離了,也許有些誇張,但不誇張形容靖江城裡遍佈餛飩店的景象,而且奇葩的是這些餛飩店,大都跟專賣店似的,只做餛飩。在春節,大年三十晚上,別處吃餃子,靖江人吃餛飩,據說這會兒吃餛飩是靖江風俗。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餛飩又叫“雲吞”,餛飩起源於漢,原本用於祭祀,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到了唐朝才有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宋之後成為家常點心。但各地對餛飩的叫法大相徑庭,四川叫“抄手”,廣東叫“雲吞”,福建叫“扁肉”,蘇中叫“扁食”,北京、上海等地叫“餛飩”。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餛飩在北方大多吃帶湯吃的,偶而也有炸的吃的,又不叫炸餛飩,而叫炸元寶,但到了南方餛飩吃法有了明顯改變,在靖江餛飩的吃法有多種多樣,算是真正的發揚光大,在靖江的幾頓飯,每餐都有餛飩,但每餐的吃法都不一樣,有蒸的,有煎的,靖江第一天晚宴,上的是幹撈餛飩,即煮的的餛飩,像餃子一樣撈起放盤裡,然後在用煮餛飩的原湯放上醬油和青蒜葉未單上,吃時隨自己喜好,可淖吃餛飩,也可用碗先的餛飩在加湯,然後連湯一起吃。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第二天中午吃的是像小蘢包一樣的蒸餛飩,哎,也帶一碗湯,晚上吃的是像鍋貼那樣的煎餛飩,下面還有燒熱的鵝卵石保溫,上桌時還吱吱做響。那靖江有沒有帶湯的餛飩?有呀,那就是聞名於世的刀魚餛飩,但刀魚餛飩的吃法不同了,以上提到的餛飩是當主食吃的,在宴會快結束時上做為主食吃,而刀魚餛飩是在宴會剛開始上的,每小碗四五隻小餛飩如指甲大小,用來嚐鮮開胃,餡是刀魚肉做的可謂一絕,在沒刀魚時,靖江有四鮮餛飩,用桂魚肉、大蝦、豬肉、雞胸肉在配上韭菜,也包成小餛飩,入口那叫一個鮮。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不過在宴席上聽主人介紹,靖江有馬橋餛飩,那才是靖江本土最具特色的餛飩哩,因最早出自馬橋鎮,而得名馬橋餛飩,是靖江特有的美食,現已風靡靖江,走向全省。馬橋餛飩餡很講究,以豬肉、青菜、韭菜和菠菜餡為主,基本每隻餛飩裡有一塊肉,有一隻淡水蝦,注意,可不是蝦米、蝦皮哦,是一隻帶殼的小江蝦,餛飩皮很薄,加蔥、鹽、味精、少許醬油和胡椒粉做湯,最好放些豬板油,味道鮮美,可謂極品,正宗的馬橋餛飩有三個特點:一是一隻餛飩中一隻鮮蝦;二是煮餛飩的湯是用大骨頭熬成的;三是餛飩碗裡的湯汁特別鮮。哦,一隻餛餛盡然如此神奇,明天一定去嚐嚐。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嗚呼!如果說靖江是一座南方小城,想必沒有人有非議吧。可這座小城的人們卻偏偏酷愛美食。靖江人傑地靈,靖江菜雖無鮑魚魚翅,用的都是時令當地特產,卻做吐出今人難忘的美味。靖江餛飩,介乎北方餃子和南方抄手雲吞之間。前者皮厚餡重太過實誠,後者皮薄餡寡缺乏回味。也許是因靖江既連江淮根系,又得吳越之風的原因,靖江餛飩便有了自己獨特的品味。靖江物產豐富,四季的菜蔬不用擔心,光是青菜便分大青菜、小青菜、雞毛菜,另外薺菜、筍尖、菠菜、長豇豆等等,都是做餛飩餡的上選。選當令喜歡的菜洗淨,焯水,細剁,新鮮豬肉同樣細剁成肉糜,加一把韭菜或香菜做香頭,新鮮的雞蛋,最好只取蛋清,用油、鹽、味精等攪勻調味後,拿厚薄得當且很有韌性的餛飩皮包好,煮熟後的餛飩呈半透明,裡面的餡心若隱若現,好吃又好看。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有一點得說明,很多外地人到靖江吃過餛飩後,會覺得靖江餛飩向來不做湯,其實靖江餛飩的湯是下過功夫的,別看清湯一碗,食客們要的就是這份乾淨和淡中有味,那種味,你細細品過,才會知道,不濃郁,但它就在那裡,在你的味蕾尖上。這湯不是雞湯而是用蜆子吊的,吃用這湯底的餛飩,那絕對是一種人間享受,從一隻餛飩可看出靖江人的細膩,靖江菜的講究,美哉靖江,欲知靖江還有何等美食,請各位關注老白的隨園食話。

風物之旅 靖江的馬橋餛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