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太得468个“兵儿孙”,新兵要上门“认亲”,老兵要先告别


什么是军人?军人就是榜样,军人就是责任,军人就是承诺,军人就是无悔。在这一曲曲赞歌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和三个数字有着关系,100,468,40看似普通的故事,却流露出了军人的伟大,老人的善良。百岁老太林文锦,晚年凄凉孤独,为了照顾她,先后有着468名官兵前来“伺候”她,而这个时间持续了40年,直到林文锦老人去世的那一天。

让我们将这一段“军民情”的故事拉回到1985年。退休后的林文锦老人一直都是一个人住在太平街道永宁巷,因为早年丈夫离世,女儿也离开了人世间,所以她的晚年生活特别的孤独。而她和武警温岭中队的故事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当时任中队的指导员张建军带着官兵晨练,路上,他们看到了一位大妈独自在哪里搬东西,显得非常吃力,这位大妈就是林文锦,看到此场景的张建军带着几个战士前来帮忙,将东西运到了老人的家里。

深感到林文锦老人孤独的张建军便和战士相约,一起照顾林文锦。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和这个中队的“缘”就没断过,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老人的照顾却从未中断。平时,他们经常来帮老人买米送煤、打扫卫生、整修房子。每逢春节、中秋、建军节等节日,战士们都要把老人接到武警中队住上一段时间,共度佳节。


和当兵的一起出去的次数多了,路上就有熟人问林奶奶,这都是你的孙子吗?他们可真孝顺啊,你真有福气,每个星期都看他们带你出来走走。林奶奶说,是啊,他们都是我的好孙子。为了照顾好林文锦,战士们都是煞费苦心,有的时候为了给林文锦买合适的鞋子,跑好几次市场。奶奶的家,基本上都是中队战士们帮她拾掇的。墙壁上的纸是战士们糊的,门窗被风雨刮坏了,也是战士们帮她钉的木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行为在这个部队就成为了传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这个中队,有几件事是铁打不动的。一个就是新兵报到,另一个就是老兵退伍。凡是新兵前来报到的时候,都会先到林文锦老人家里“认亲”,再者就是老兵退伍的时候都要来这里和林文锦老人告别,照一张合影,说一声“奶奶,再见”。

每一年过年和周末的时候,林文锦的小院就成了巷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战士们为她扛米买菜、打扫卫生,陪她看戏逛公园。林奶奶则给战士们讲故事、唱红歌、缝补衣服,秀鞋垫,有一年林文锦过生日,战士们折了300多只纸鹤送给她,这些纸鹤后来成了老人的“珍宝”。林奶奶除了这一件“珍宝”之外,还有着一件“珍宝”,那是一本发黄的记事本,它不是十分的珍贵,但却记载着468个官兵的名字和家庭住址等情况。


这既是一本通信录,更是林奶奶的特殊“家谱”。随着年纪的增加,林奶奶住进了养老院,而她和“中队”的感情也在这里升华。为了感谢这些“兵孙子”,她一直想把她唯一的房产捐给常年照顾自己的部队。因为本身林奶奶的房子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再加之开发的进展如此之快,所以升值也特别快。不少人开出高价收购,林奶奶都不同意卖。

起初林奶奶向中队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被当时中队领导婉言谢绝了,过了几年,老人又向部队提出,还是被婉拒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林奶奶,通过求助居委会,找到了温岭市公证处,在这里林奶奶办妥了遗产捐赠的所有手续。在公证现场,老人动情地说:“遗产要留给我真正的亲人,没有这些“孙子”,我活不到今天,也不可能享受到现在的生活!

就这样,这所房子被被动的划在了“中队”的名下。随着年级的增加,林奶奶身体每况愈下,难得下床,去中队过生日也成了老人心头最大的念想。然而这一切都成为“奢望”,林文锦突然病倒被送往温岭中医院,“因为年纪太大,没有多少时日了”。听过这话的战士们一个个都急了,不愿意放弃,要求医院抢救。可是最终没能留住这位世纪老人,而215也成为了她和所有官兵的遗憾,


2017年老人走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林文锦拼尽最后的力气睁开眼,她含着眼泪,嘴角扬起淡淡的微笑,四个字让在场的5名铁骨铮铮的战士刹那间潸然泪下,“谢谢中队”。在老人去世后,全能各地的“兵孙子”都赶来了,在最爱的人的陪伴下,林文锦带着无限眷恋离开这个世界。“浓浓的军民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柔情与感恩,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了一群这样的“武警温岭中队”才变得如此强大。你们觉得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