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許三多!新兵一年兩立二等功,下士熊宏鑫的“士兵突擊”

現實版許三多!新兵一年兩立二等功,下士熊宏鑫的“士兵突擊”

熊宏鑫

要說第一眼看過去就喜歡這個兵,那是假的。

採訪熊宏鑫,彷彿是一種煎熬。和他交談,聽到最多的話是“是”。

怕他太緊張,記者堆出一臉笑容,他卻還是一臉木訥的表情。笑得臉上肌肉都有點抽了,才見他嘴角微微抖動了一下,算是給了記者一個回應。

“明明一個強人,天生一副熊樣”,這是電視劇《士兵突擊》裡七連長高城評價許三多的,沒想到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人。他真是那個一年兩次打破軍區專業訓練紀錄、兩次榮立二等功的“牛人”嗎?

某電子對抗團下士熊宏鑫,你又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士兵突擊”?

現實版許三多!新兵一年兩立二等功,下士熊宏鑫的“士兵突擊”

一直被否定,卻從未曾放棄

如果給熊宏鑫的從軍路一個主題詞,這個詞毫無疑問是:否定!

老軍務第一天就認定他是“重點人”——

熊宏鑫的新兵營長張會巖,是軍務股長出身,可說是“閱兵無數”。迎接新兵入營那天,他一眼瞅見隊伍裡的一個兵:垮兮兮、軟塌塌、表情呆滯。張會巖轉頭湊到教導員陳笑農耳邊輕聲說:“這個兵可得盯緊了!”陳笑農端詳兩眼,點頭稱是。

這個兵,正是熊宏鑫。果不其然,很快他就出了名——

新兵連組織隊列會操。班長下達“正步走”口令後,反應慢一拍的熊宏鑫在其他戰友第一步落地時,才踢出第一步,還是個順拐,惹得場外官兵哈哈大笑。結果,會操全班倒數第一。

新兵連組織新兵第一次手榴彈訓練。熊宏鑫展體引彈時,手榴彈脫手向後面飛去,候場官兵一片譁然,抱頭閃開。此次投彈,熊宏鑫成績是負數。

新兵連共同課目考核,除3000米跑勉強過關,熊宏鑫其餘課目全都不及格……

老班長輪番將他拒之門外——

2014年12月,新兵營生活結束,新兵轉入訓練隊開始專業學習。報務、短波、超短波是電子對抗團三大專業,難度依次遞減。熊宏鑫主動報名想學最難的報務專業。

聽說熊宏鑫要來,報務教練班長堅決不同意:“就他那個樣,也能學報務?直接送去炊事班吧。”

隊裡只好調整他去短波專業,短波教練班長找到隊長軟磨硬泡:“隊長,這個兵打死我也不能要!”

沒辦法,隊長帶著熊宏鑫找到超短波教練班長周紅強:“來了訓練隊總得學專業,你也別挑三揀四了,他就放你這!”

眼瞅著熊宏鑫“砸”進自己手裡,周紅強臉拉得老長……

那麼,熊宏鑫的未來之路究竟會怎樣?似乎在大家的眼睛裡早已能瞧見。

但是,有一個人看到了一些不同——

那一次,新兵連要組織新兵體能考核,新兵班長盛振華帶著全班進行針對性訓練。因為自己班裡有個熊宏鑫,盛振華沒少挨批。這一回,熊宏鑫居然連一個單槓也拉不上去,盛振華命令熊宏鑫一個人在器械場繼續練吊槓,拉不上一個不準下來。

熊宏鑫二話不說,直挺挺地掛在槓上。時間一長,抓不住槓,脫手掉下來,再自己掛上,然後又掉下來,再掛上……

這時,連裡通知盛振華去連部辦事,忙活了一下午。到晚飯集合站隊時突然發現少了一人,盛振華才猛然想到:熊宏鑫還在器械場。

盛振華跑到器械場,遠遠看到熊宏鑫從單槓上一遍遍摔下來,又一遍遍掛上去。盛振華一陣心疼,拉著熊宏鑫就往衛生隊跑。

衛生員仔細地給熊宏鑫處理手上磨出的血泡,盛振華倚在門框上,禁不住認真打量起自己帶的這個熊兵:這小子說不定還有得救!

熊宏鑫真的有救嗎?

現實版許三多!新兵一年兩立二等功,下士熊宏鑫的“士兵突擊”

領先的人落在了身後,跟上的人跑到了前面

一年立了兩個二等功,“牛人”熊宏鑫似乎也沒在官兵中得到應有的追捧。

“連熊宏鑫那樣的兵都能練好,你還有什麼理由練不好!”這句話居然成了全團的班長們教育人的口頭禪。

大學生新兵趙棟輝親眼見到熊宏鑫的那一刻,自己的欽佩之情很快就消散了,他說:“熊班長壓根沒有‘牛人’的氣場。”

趙棟輝學歷高、腦子活,在訓練隊學習超短波專業不久就取得了好成績。教練班長周紅強感覺這一茬新兵素質不錯,特意請來已經分配下連的熊宏鑫和大家交流經驗。

然而,看著這個木頭疙瘩一般的“傳奇人物”,新兵們臉上個個打著問號:這人真那麼牛嗎?

周紅強看穿了大家的心事,笑著說:你們跟熊班長比試比試!

趙棟輝應聲上陣,點開訓練軟件,手指輕飛,同步率達到了80%以上,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待到熊宏鑫出手時,所有新兵都驚呆了:超短波練到一定程度,每提高0.1秒都難如登山,熊宏鑫上機竟然能“歸零”,速率、準確率和電腦100%同步!訓練教室內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新兵們重新認識了熊宏鑫:這個典型離自己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近是因為他就在身邊,平凡而普通;遠是因為他的水平高得像在雲端,難以企及……

而眼前的這個熊宏鑫,讓周紅強感慨萬千——他太熟悉這個曾經的徒弟了。

熊宏鑫哪有什麼天賦?開始學超短波專業時,最簡單的信號截獲,別的兵基本上一講就能掌握,熊宏鑫一週都學不會!跟上大家,是他唯一的目標。

但是,熊宏鑫從來不偷懶、不取巧、不懈怠——

練抄碼,要求每名學兵早晨5點半起床,除了吃飯、上廁所,一直要戴著耳機坐在電臺前,一動不動抄到晚上熄燈號前。滿腦子的電波刺啦聲,頭簡直都要炸了,別的兵會趁教練班長不在時,拿下耳機休息一會,但熊宏鑫連睡覺都戴著耳機練聽力。

練速率,“負重抄”是苦辦法也是好辦法,在筆帽一端同時捆上6支筆,“重筆”寫久了手指麻疼,吃飯都捏不住筷子,很多戰士時常偷懶,悄悄把負重取下,但熊宏鑫一次也沒取下來過……

“他1天用的抄報紙比我們3天用的還多!春節7天假,有人打牌、有人踢球、有人唱歌、有人打遊戲,卻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在訓練室內抄報7天。”同年入伍的下士方維江說。

笨鳥先飛,幾歷風霜。這個訓練最刻苦的兵不斷在超越:最後一名、倒數第10名、全隊第10名、全隊第2名……專業學習結業時,熊宏鑫居然作為替補隊員,代表全團新兵參加原濟南軍區組織的電子對抗專業新兵結業大比武——

50人,40人,30人……每一輪上機抄報直接刷下後10名選手,比武的殘酷讓選手們喘不過氣來。

出人意料的是,團裡平時訓練最拔尖的種子選手在衝擊決賽時意外落馬,而替補隊員熊宏鑫卻闖進了最後決賽。

此時,熊宏鑫已經超越了自己平時訓練的最高水平,成績暫時排在第3位。兄弟單位的一名選手在上一輪就平了原濟南軍區紀錄,熊宏鑫還能超越嗎?

能!梅花香自苦寒來,熊宏鑫頂住壓力,不僅奪得比武第一名,還打破了塵封4年的軍區紀錄,榮立二等功。

“其實,當時還是有一些非議,不少人覺得他實屬僥倖。”周紅強回憶說。半年以後,原濟南軍區組織全區軍事訓練“創紀錄”大比武。這次參賽的不僅有新兵,還有士官,高手如雲,但熊宏鑫已是“破繭成蝶”,憑藉絕對實力贏得了含金量更高的第二枚金牌,打破自己保持的軍區紀錄,再度榮立二等功。

“熊宏鑫保持的訓練紀錄至今仍無人打破,因為他至今都比新兵訓練得還刻苦。”團長高飛如是說。

現實版許三多!新兵一年兩立二等功,下士熊宏鑫的“士兵突擊”

“非傳統型”好兵,衝擊衡量士兵的傳統思維

列兵一年兩次打破軍區專業訓練紀錄、兩次榮立二等功,是這個團建團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在近年來的中國軍隊也屬罕見。

然而此刻,創造了這一輝煌的“牛人”卻可能連初級士官都選不上——

2016年9月,團裡組織預選士官共同課目考核。考核前一小時,教導員張繼承專門帶著熊宏鑫到操場練投彈,結果3枚手榴彈只有1枚勉強投到了30米及格線外。張繼承看得眼前發黑,趕緊拉住他:“別練了,給正式考核攢點勁兒。”

終於輪到熊宏鑫上場了,現場一下子安靜下來,全團官兵的眼球都被吸引在他身上。

“30.5米!”監考員持尺丈量大聲報出熊宏鑫手榴彈投擲成績,至此,熊宏鑫共同課目考核全部勉強合格,所有人都長吁了一口氣——

共同課目必須全部合格是士官選取的首要條件。然而作為超短波專業全團第一的熊宏鑫,共同課目一直“瘸腿”,無論是400米障礙、手榴彈投擲還是別的,個個是“短板”。倘若1項沒及格,就拿不到預選士官資格,那將成為團裡選取士官保留人才的一個尷尬笑話。

雖然現在他過關了,依然有人覺得他不夠格:練了兩年,手榴彈才剛過及格線0.5米,算什麼好兵?

熊宏鑫確實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那種“好兵”——

2015年10月,熊宏鑫被推薦參評原濟南軍區第三屆“強軍精武標兵”。預選摸底考核時,他恰好和某特戰旅的一位士官分在一組,最簡單的4×10米折返跑時,竟被人家遠遠甩下。監考的上級機關參謀衝著團裡的帶隊幹部喊:你們團選送的什麼人啊!

2015年7月,電子對抗團舉辦“軍人樣子我的樣子”嘉賓訪談活動,熊宏鑫和其他7名官兵被請上臺。主持人看受訪官兵比較拘謹,就說:大家放鬆一下。結果別人只是稍微調整坐姿,熊宏鑫卻完全放鬆下來,一下子躺進沙發裡,引來臺下鬨然大笑。指導員何龍翔剛回到連部就接到上級的電話批評:你們是怎麼教的兵?全團上千人在臺下看著,真丟人!

因為這樣那樣的“缺陷”,熊宏鑫一直備受爭議。

2015年7月,熊宏鑫第一次打破軍區紀錄奪冠,團黨委在研究給熊宏鑫立二等功時,常委“一班人”很難統一意見:一是連體能考核都不及格的兵,憑藉一次比武就立二等功難服眾;二是列兵立二等功在全團歷史上沒有過,在部隊幹了這麼多年的老兵會怎麼想?

“硬幣兩面看,人才不求全,有打勝仗本事的人就該立功。”團政委田明宇力排眾議:新型作戰人才就要有新的評價體系。他就像航天飛船的一個特殊零件,放在汽車、輪船上是一個廢件,但在這裡無可替代、至關重要。給熊宏鑫這樣把本職專業練到極致的官兵立功,在全團就樹起了新型作戰人才培養的鮮明導向。

回憶當初,田明宇依然感慨良多: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作戰體系中分工越來越細,我軍兵種專業也越來越繁雜,衡量高低不能“一刀切”。電子對抗部隊作為新型作戰力量,更不能再用“老步兵”的思維來看問題、搞建設、育人才,400米障礙跑得最快,手榴彈投得最遠,就是我們團上了戰場最管用的兵嗎?我看不一定。

那麼熊宏鑫上了戰場究竟咋樣?且看一場聯合實兵演練——

上級調集各方力量,構建複雜電磁環境,各種電波相互交集,不同信號鋪天蓋地。從密密麻麻、雜亂無章的背景信號中“揪”出藍方通信信號,絕非易事。

然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中,紅方總共成功截獲藍方通信信號80個,僅熊宏鑫一個人就捕獲了62個,為紅方演習取勝立下大功。

熊宏鑫究竟是個好兵嗎?

聲音:那些關於熊宏鑫的爭議點

@保障處長姜克磊:熊宏鑫不是步兵、炮兵、裝甲兵等傳統兵種的兵,而是新型作戰力量方陣的一員。信息制勝的體系對抗,每一個節點都可能是決定勝負的“砝碼”,而節點上的“關鍵”就是像熊宏鑫一樣的“奇才”,他們往往能在戰爭迷霧中第一個發現通向勝利的“小路”。

@營長郝明利:所有的努力都應該得到尊重。熊宏鑫踢正步能順拐、投彈能投負數,卻把報務專業練到極致,圍繞他的爭議不會少,然而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熊宏鑫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對於他這樣天資並不出眾的士兵來說,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逆襲”,本身不就是對廣大普通官兵最有感召力和示範意義的範例嗎?不如少一分苛責、多一分包容,看熊宏鑫還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下士高博:我是熊宏鑫的同年兵。在我眼裡,他就好比一隻“蝸牛”,雖然沒有過人的天賦,但對目標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很多戰友從最初的瞧不起他、恥笑他,到現在的佩服他、學習他,正是被他的不放棄的堅持精神所感染。“我不比熊宏鑫笨,但為什麼我趕不上他?”大家在討論中找到了答案,堅持比天賦有時更重要。多灑辛勤的汗水,苦練打贏的本領,有愛軍精武、奮鬥實幹的實際行動,才能成就個人精彩的軍旅人生。

@教導員潘景軍: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很顯然,熊宏鑫就不是塊標準好磚,他是一塊只能放在拐角的“三稜磚”。他在基礎體能、隊列動作、部隊管理等方面有嚴重“瘸腿”,每次接受上級共同課目考核,總怕他有一項考不及格拖連隊“後腿”,牽扯了帶兵人很多的精力和難度。再就是他僅在本職專業上優秀,只能安排在一個崗位上,戰場呼喚一專多能人才,素質全面勝過單項冒尖,“瘸腿”的兵怎能打勝仗。

@四級軍士長李超:給列兵立二等功,在團隊歷史上還是首次。剛聽到這個消息時,身邊戰友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的老兵說,雖然沒能在比武場上摘金奪銀,但也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幹了很多年,比比看,難道多年勞苦付出還沒有一個新兵一次比武貢獻多?再說,新兵入伍時間短、資歷尚淺,總覺得對他的肯定和褒獎有點早。

@連長馮業提:合適崗位造就“好兵”。大家議論熊宏鑫,很多人認為他運氣好,崗位造就了他。假若他被分到步兵單位,不用說立功,可能連評上優秀士兵都很難,他幸運地分到了一個最適合他發展成長的崗位,碰到了一次立功的機遇。所以,很多人對熊宏鑫不服氣,換作別人再努力一點,會比熊宏鑫做得更好。

(敖千桂整理)

作者:記者魏兵特約記者 陶連鵬 通訊員 劉 維 敖千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