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學歷新兵的「士兵突擊」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中最動人的詞彙之一。

從菁菁校園到綠色軍營,又一批大學生士兵在高強度訓練的歷練中褪去青澀,走向邊關哨位,走向執勤一線。

然而,面對基層部隊艱苦的環境、嚴格的規章制度,面對一路荊棘的軍旅征途,高學歷士兵們能否正視現實的“骨感”?他們又該如何融入部隊“大熔爐”淬鍊成鋼,成就青春夢想?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走進軍營的每一個高學歷士兵,成長路徑也不盡相同。不管夢想有多美,成就軍旅輝煌的關鍵其實是你為夢想花開灑下了多少汗水。

一位西方哲人說,如果人生的旅途上沒有障礙,人還有什麼可做的呢?又到高校畢業季,又將有一批大學生攜筆從戎,來到軍營。本期新聞故事的主人公——士兵張宏崗的成長之路,或許會給滿懷憧憬的高學歷士兵和基層一線帶兵人有益的啟迪。——編 者

2017年度新兵下連第86天,西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警衛連指導員許寧帥,從需要重點幫助的新兵名單上,劃去了列兵張宏崗的名字。

到了新兵下連第110天,許寧帥又將張宏崗的名字寫在了連隊“龍虎榜”榜首……

仲夏的西北邊陲,暖意融融。

聽聞這一消息,場站政委張長財長長舒了一口氣:“看來,當初的安排是對的!”

1、張宏崗的倔強

張宏崗在新訓旅時就小有名氣。

西北大學在讀研究生、黨員,一腔熱血自願攜筆從戎……得知連隊“搶”到這名高學歷新兵,警衛連指導員許寧帥挺興奮:“多年來,他可是場站頭一個。”

沒想到,第一次摸底談話,張宏崗快人快語:“我不想分到這兒!”

“那你想去哪兒?”

“我想去通信連!”

張宏崗覺得自己學歷高,應該去技術連隊。當初入伍時,他家裡就有反對的聲音,而自己態度堅決——“越是高學歷,在部隊越有大發展”,這才說服了父母來到部隊。

如今分配到警衛連,主要任務是站崗,自己咋跟親朋好友交代?

一想到這,張宏崗的心情十分沮喪。

指導員許寧帥多次找他談心,從強國夢、強軍夢,談到個人價值實現;從一線崗位職責的重要性,談到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張宏崗特別倔強,就是一句話:“我服從組織分配,可我想去通信連。”

經過連隊支委會討論,張宏崗被列為“重點幫助新兵”,上報機關。

翻看連隊的談心記錄,指導員、排長、班長、連隊思想骨幹等與張宏崗談心交流多達10餘次,還不包括訓練間隙、飯後睡前的開導、懇談,但張宏崗的思想狀態依然令人擔憂。

“我只是有些顧慮。”張宏崗說,雖然“可以重新選擇崗位”一度讓他打消了顧慮,但警衛哨位讓他有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情緒。

站崗很枯燥。張宏崗的老家在陝西渭南,從未經歷過邊疆冬季值勤的嚴寒。年初第一次跟班值崗,他站的就是凌晨2點至4點的外場夜崗。

在-30℃的空曠機場,哨兵只能在半徑4米的範圍內走動取暖。站了2個小時崗,張宏崗凍得直打寒戰……

陣陣呼嘯的西北風中,他的心情愈加複雜……

2、越是好苗子,越要蹲蹲苗

人若是洩了氣,就像馬達停了電。

張宏崗心裡的失落情緒,許寧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想,雖然新戰士先到警衛連鍛鍊、再分崗是場站慣例,但對這名性格倔強的新兵,是不是可以破個例?

在月思想骨幹會上,許寧帥正式提出“把張宏崗轉到通信連”的建議——

“咱部隊條件艱苦,頭一個碩士兵就‘長歪了’,這讓其他新兵怎麼看?”

政委張長財沒有同意。

其實,張長財十分關注這名碩士兵的成長。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軍入伍,高學歷士兵在一線部隊如何培養,他一直在思索。

張宏崗這個好苗子,該在哪塊“試驗田”裡發芽,不僅關係著他個人的成長髮展,也會對未來部隊高學歷士兵的培養模式產生影響。

仔細翻閱了張宏崗的個人檔案,張長財相信:這名新兵能在大學時就入黨,就一定經得起各種考驗。

他對許寧帥說:“發過豆芽沒?剛冒芽的豆子壓塊石頭,出芽不只早半天,還能長得粗壯幾倍……警衛連最能鍛鍊軍人素質,越是好苗子,越要在這裡蹲蹲苗!”

3、想想當初為什麼要當兵

3月初,剛剛休假歸隊的內場警衛排分隊長、上士郝磊,接到了重點幫帶張宏崗的任務。

張宏崗的父母生活在農村。靠著賣菜,他們把3個孩子培養成2個研究生、1個本科生。瞭解了這一情況,郝磊為張宏崗父母的付出所感動。

為了完成“帶好張宏崗”的任務,他不僅在政工網上查閱高學歷士兵思想工作案例,還跑了數次機關,摸清了上級黨委對高學歷人才的傾斜政策……

幾天後,郝磊撥通了張宏崗母親的電話。

“這兩年,部隊陸續分來好幾名高學歷人才,在場站黨委的關心培養下,他們經過基層鍛鍊,都走上了重要工作崗位。宏崗不但學歷高,而且上進心強,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他施展才華的舞臺。”郝磊言辭懇切。

幾天後,原本並不支持兒子參軍的張宏崗父母,給張宏崗撥通了電話:“兒子,想想當初為什麼要當兵?既然去當兵,就要勇於吃苦,接受鍛鍊,不然怎麼實現當初的夢想?”

父母語重心長的話語,“點醒”了張宏崗。他想起在家的時候,父母為了撫養兩個姐姐和他,每天早上4點多就出門進菜,晚上11點才收攤回家,春夏秋冬風雨無阻。

“自己現在吃的這點苦,和父母當年的艱辛付出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張宏崗還想起當初攜筆從戎時內心的豪情壯志,想到老師同學的囑託,再想到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情緒起伏、患得患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

“警衛工作最能鍛鍊人的意志和素質,從警衛連出去的戰友,無不懷念這段艱苦生活……你只是需要時間,我相信你!”這是上士陳康對張宏崗說過的一番話。

如今回味,張宏崗覺得字字在理。

4、走路都帶著“小馬達”

看到張宏崗發生的變化,郝磊趁熱打鐵。

4月初,郝磊特意安排張宏崗為戰友解讀兩會精神,希望他通過了解軍隊未來發展規劃、軍人福利待遇政策,從而把個人奮鬥目標融入強軍實踐之中。

一直關注張宏崗成長情況的張長財,在檢查連隊工作時也“添了一把柴”:“小夥子,好好努力,早點兒給父母報個喜!”

就這樣,張宏崗開始了屬於他的“士兵突擊”。

連隊公差勤務搶著幹,崗哨值勤積極主動,體能訓練成績名列前茅,理論學習更是刻苦認真、優勢明顯……

一個月後,張宏崗不僅不再需要戰友“幫帶”,還因表現突出,登上了連隊“龍虎榜”。

“走路都帶著‘小馬達’!”這是戰友們對張宏崗的評價。聽了這話,張宏崗咧嘴一笑:“我浪費了太多時間,現在要迎頭趕上!”

5月初,張長財再次到警衛連蹲點,他看到了張宏崗的一段軍旅感言:

“這段日子,是我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實踐的起點。我相信,邁過了這個坎、吃過了這份苦,未來不管遇到什麼難關,我都能做到不畏懼不退縮,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決心去亮劍!我要從練好每一個課目、站好每一班崗做起,錘鍊軍人意志、苦練戍邊本領!”

看著張宏崗剛勁的字跡,張政委欣慰地笑了:“這棵好苗,總算開始在邊疆發芽了!”(肖瑛、葛樂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