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在統一的、大資管時代,有種說法稱兩類資產管理公司能活好,一類是有好爸爸的,另一類是有特色的。

創金合信,它不是財通、中歐,也不是興全與東方紅。但與這四者類似,在總經理蘇彥祝的帶領下,發展成了業內一家頗具特色的公司。只是,它做事風格一向低調,從未鋒芒畢露。

2018年,資本市場步入寒冬。這家90後基金公司倍感發行壓力,為此連續投入7000萬發行了7款發起式基金,但因大環境因素現狀並不好:一邊是資本金的損耗,另一邊則是市場大跌引發“自營”業績虧損。

近日,該公司股東出手將註冊資本增加6300萬,以解當前及未來的潛在流動性問題。

無論如何,這是一家資管君看重的公司。個人希望管理層切莫因為受到外部或者股東方的壓力,改變初衷。否則,過去幾年所作的努力,極可能付之東流。

1、行業寒冬

2018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大跌市,散戶股價與機構淨值齊跌。寒風肆虐,各類金融機構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比如證券公司中上市券商今年以來整體股價跌幅約為30%。

相對而言,公募基金在2018年,是受到衝擊較小的一類機構。基金公司的公募主營業務收入是資管產品的管理費,管理費多少,一方面取決於費率,另一方面取決於資產管理規模。

從保有規模角度看,2018年公募資產規模從11.6萬億增長到了13.43萬億元。行業參與者多出了7家,其中基金公司數量擴容6員,券商系公募多了1家。

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這一年,公募行業平均費率出現了一定比例的下滑。比如,弱市中,一些權益資產轉到了債券或者貨幣,而後者的管理費率低於權益資產。但存量資產規模略微增加。這樣一綜合,基金行業受到的衝擊相比其他行業明顯小很多。

2、它很特別

無論如何,基金業亦有損傷。在弱市中,各家基金公司或均在努力尋求突圍之道。比如今年以來的基金行業發生了ETF抄底潮、養老目標FOF發行潮,還有發起式基金成立潮,等等。

現在,回到今天要說的基金公司——創金合信上來,它成立於2014年7月9日,中國基金行業第95家成立基金公司。大股東為第一創業證券,其他股東為自然人。

總經理蘇彥祝是實權派,公募基金行業老人,原控股股東高管。 他於2010年3月加入第一創業證券,任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第一創業證券副總裁。2014年7月,創金合信成立,任總經理至今。

其實,創金合信還是行業內第一家成立時即實現員工持股的基金公司。彼時,第一創業持股70%,為第一大股東。員工持股部分體現在深圳市合信投資合夥人(有限合夥)所持的30%的股權中。

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相比中歐基金、前海開源試水事業部制和股權激勵時的高舉高打模式,創金合信始終保持著低調。這家公司基本沒有進行過大範圍的宣傳,甚至連資管君周圍很多人都不知道行業中有一家公司,叫做創金合信。

為何低調?資管君猜測,可能因為起步晚,夾縫中尋生存。但這家公司90後基金公司還是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2015年5月15日,創金合信旗下首隻基金創金合信聚利募集成立。短短3年多,旗下基金數量達到了66只(A\C等份額分別統計),產品線覆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指數型、貨幣型幾大行業主流業務。

據Wind最近一次統計資料,創金合信開放式非貨幣基金資產合計106.17億元。在129家公募中排名70位。作為業內第95家成立的公司,70位的排名對它來說,本身就意味著進步。

這家公司還有很多亮點未被外界所知曉。比如截至2017年,它的股票型基金數量排名業內20位,專戶管理規模排名業內第一。

與此同時,這家公司資產管理業績居於業內領先水平。據銀河證券統計,在2018年前三季度,以算術平均方式統計,該公司旗下股票主動管理收益率在92家有統計的基金公司中排名33位,接近前1/3的位置。

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成立以來,這家公司總體順風順水。成立第一年,該公司就實現了淨利潤140.53萬元。營業利潤則是從0到有,不斷攀升。2016年末,突破4000萬元大關,2017年突破5600萬元,2018年上半年實現2000多萬元營業利潤。

2017年全年,創金合信營業收入4.07億元,淨利潤4158.69萬元。

2016年全年,創金合信營業收入2.69億元,淨利潤3219.33萬元。

2015年全年,創金合信營業收入1.21億元,淨利潤1114.75萬元。

2014年當年,創金合信營業收入0.50億元,淨利潤140.53萬元。

3、困難的2018年

2018年,對於創金合信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年。這一年,基金行業絕大多數權益類產品發行進入了冰點期,募集延期用足3個月以及募集失敗的情況屢見不鮮。

作為業內第95家成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創金合信不得不正面這股寒流。它選擇了另類的突圍方式——公募不容易,我就自己發起式。

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2018年,創金合信發行7只發起式基金,每隻投入1000萬。加起來就是7000萬。值得注意的是,這7000萬是要真金白銀掏出來,投入到基金資產中去,並且鎖定3年。

2014年成立伊始,這家公司的實繳資本為17000萬。成立前幾年,這家基金公司儘管是掙錢了,但作為一家輕資產公司,停留在公司賬面上的現金其實並不多。所以,7000萬元真金白銀對它來說絕對不是小錢。

7只發起式基金中,5只規模約1000萬,另外兩隻稍大點。對這家公司來說,這幾隻類似是自營產品。市場的持續調整帶給它的衝擊可想而知。

上海某高校會計學教授對資管君稱,基金公司自己投資的部分正常屬於按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應該計入當期損益。這意味著,淨值資產波動也將計入當年的財報中。

雖然這部分類“自營”基金入市點位都不高,但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虧損。從資產負債表情況來看,創金合信的自身財務相比過去三年多不斷擴張的勢頭,出現了收縮跡象。2018年上半年,創金合信營業收入1.83億元,淨利潤只有1712.37萬元。

近期,這家公司的股東方選擇了增資。據中國基金報報道,近日,證監會發布核准創金合信基金變更股權的批覆,此次股權變更後,創金合信基金註冊資金由原來的1.7億元增至2.33億元,6家合夥企業均出資1050萬元,均以4.51%的持股比例成為創金合信基金的新晉股東。

增資的同時,第一大股東第一創業的股權得到了稀釋。從70%的持股變成了51.0729%。和信投資從30%持股變成了21.8884%。而剩餘的股權換來了更大規模和更為普遍的員工持股。

自營產品多,2019年業績與市場密切相關

2018即將結束。2019年,創金合信能否迎來業績大爆發,很大程度上與它的“自營”產品表現相關。如果2019年A股市場點位高於2018年收盤價,那這一年,這家公司極有迎來新的收穫期。反之,自身業績可能還將出現收縮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