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驚悚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注意:本文有劇透今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上讓人感到驚喜的電影《網絡謎蹤》(Searching),是阿尼什·查甘蒂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一舉奪下“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兩項大獎。該片8月底在北美正式公映後票房成績頗為亮眼,其在歐美影評圈也贏得如潮好評,《滾石》雜誌稱電影讓人神經緊繃,懸疑驚悚;《好萊塢報道者》稱其新穎成熟;The Playlist網站更是盛讚該片媲美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作品……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網絡謎蹤》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一部所謂的“桌面電影”,即它的所有鏡頭都是電腦的截屏視頻,換言之,電影就像是攝像機全程對著電腦屏幕拍攝的,觀眾看著電影,就如同看著自己的電腦屏幕。桌面電影正成為一種新興的電影拍攝潮流,除了《網絡謎蹤》外,今年的《網誘驚魂》《解除好友2》也都採用了這樣的手法。桌面電影的形式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因為它改寫了傳統電影的語言和敘事方式。在此之前,我們所認知的電影,都由幾百個甚至幾千個鏡頭的推拉搖移、銜接、切換、剪輯而成,鏡頭的組織或是線性敘事或是環形敘事,我們也會在意鏡頭是否美、是否有詩意、是否意味深長。但到了桌面電影這裡,大部分時間只有一個鏡頭——對著電腦屏幕,敘事的推動全靠電腦光標活動,它點擊桌面上的哪個軟件,輸入怎麼樣的信息,觀眾就進入怎麼樣的空間。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自然地,《網絡謎蹤》的視頻素材極少,據說該片實際拍攝只花了13天。而電影的兩位主演約翰·趙和黛博拉·梅辛也透露,他倆有80%的時間都是對著一塊綠幕在表演。但主創者在後期製作上卻花費了兩年多時間,以將視頻與電子設備屏幕頁面相串聯。雖然《網絡謎蹤》與傳統電影有著顯著區別,但大部分觀眾在觀看電影時並不會覺得陌生或者彆扭,這主要是因為,現代人大部分醒著的時間都是對著各式各樣的屏幕,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手機屏幕……觀看屏幕已經內化為許多人的一種視覺習慣和審美習慣,因此乍一接觸桌面電影,他們非但不覺得陌生,或許還覺得新鮮和貼近。從這個意義上看,能夠將屏幕轉化為電影的表現形式,恰恰是電影人與時俱進的表現。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漂亮的形式必須搭配紮實的內容才不會淪為空洞。這一點,《網絡謎蹤》均衡得不錯。電影的主線講述的是,一位韓裔父親的女兒離奇失蹤,父親配合警方通過網絡手段尋找女兒的下落,最後通過網絡找到的一切事情的元兇。失蹤的設定很常見,《網絡謎蹤》的獨特之處在於,尋女過程全部通過電腦平臺操作完成,觀眾的視線跟隨著電腦屏幕的鼠標和頁面操作快速移動,破解密碼、谷歌搜索、各種社交網站查找線索,屏幕前不時露出父親焦急、不安、痛苦的臉龐,觀眾也能輕易地沉浸到父親的情緒中,並經由父親的發現抽絲剝繭地慢慢接近真相。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撇開形式不說,《網絡謎蹤》的故事本身也頗耐人尋味,它是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結構,有著頗為精彩的反轉,也點到了現代人普遍遭遇的困境,即網絡是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與親人的關係的?導演對此的態度是曖昧的。作為前谷歌工程師,導演應該是谷歌的真愛粉,電影中簡直是谷歌產品的一次大型宣傳;而一家人在互聯網上記錄生活,父親通過女兒在網絡上的蛛絲馬跡瞭解女兒、偵破案件,也讓我們窺見網絡的強大和便捷。但換個角度看,女兒之所以陷入險境,也源於她過多在網絡上曝光自己的隱私,並最終上當受騙;而父女雖然深愛彼此,卻有著很深的情感隔閡,女兒寧願在網絡上向陌生人傾吐心聲也不願向父親訴說。電影雖給了父女一個大團圓結局,畢竟父愛如山、父女情深才能激起觀眾內心中最原始最本能的情緒,但電影之外,我們倒是得好好咂摸這個普遍困境。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最後仍需一提的是,桌面電影的形式雖新鮮,但觀眾也不必擔心,桌面電影會對傳統電影產生什麼劇烈衝擊。傳統電影敘事千變萬化,但桌面電影的表現形態就單一得多,侷限於網絡主題,風格上也以懸疑、恐怖為主。倘若沒有好的故事打底,桌面電影就只是噱頭而已,模仿還須謹慎。

睡不著|《網絡謎蹤》:新穎的“桌面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