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地学环境的时空特征

人居地学环境的时空特征

1. 人居地学环境的空间差异性

在人居地学环境所处区域地学背景的(空间差异的)六大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区域地质特征。这是由人居地学环境所在大地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地球表层不同地区和不同部位,其地质背景条件和地质环境不同,地表的地貌景观也不同。在大地构造的影响之下,随着地壳运动和沧海桑田的变迁,形成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大地貌类型和河湖、沼泽、湿地、草原、沙漠、滨海、海洋等地表景观。

另外,就生态环境而言,不同的纬度具有不同的气候带和不同的动植物种群——植被类型、植物群落、林木景观和动物属种等生物特征。

就人文社会文化而言,不同的地貌和气候带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人类聚居地也同样形成不同的人居环境面貌。不同的地貌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衣食住行特点和习惯,由此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劳动方式、交际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

人居地学环境的时空特征

重庆市楼顶上的交通轨道(图片来源:Pixabay)

人居地学环境的时空特征

青海盆地上的公路(图片来源:Pixabay)

人居地学环境决定人类聚居的适宜性,决定居住条件和环境的优劣。什么样的地学环境就会有相对应的人类聚居特征,如雪域高原藏族的质朴豁达与坚韧,茫茫草原习惯游牧生活的蒙古族粗狂、强悍和骁勇,戈壁大漠维吾尔族的热情奔放、豪迈精明、好客礼貌,东北鄂伦春族长期游猎造就的强悍不屈、热情豪爽等。其实,这些在不同地学环境里生活的民族,从他们的建筑风格、饮食起居、服饰艺术、生产劳作,到生活习惯、社交方式、民俗风情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2. 人居地学环境的时间演变性

在很短的时间内,地学环境的变迁并不容易观测到。在人的生命周期内,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变化,主要是地质灾害造成的,例如:滑坡、暴雨、地震、洪水、泥石流,也有些是气候干旱造成的变化。

地壳的升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引起地表地貌的变化,“水往低处流”——地壳下降使得河水流向低洼处。有些地区,原来是一处潮湿的沼泽环境,其中发育河流、湖泊和沼泽。但是经过几十年或者千年的地壳活动变化,变得干旱了。总之,由于地壳运动和大地构造变动,又由于地质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快速变化,人居地学环境总是随着时间演变在更迭,甚至发生沧海桑田的大变化。

人居地学环境的时空特征

已经消失的古济水河道示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