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玉兔”31日進入南海東部海域,將向我國靠近-“玉兔”雖凶猛,或蹦躂不了多久

晨報記者 徐妍斐

雖然臨近11月,但今年異常活躍的颱風季卻還未結束。第26號颱風“玉兔”不僅打敗“山竹”成為今年臺風中強度最強的“風王”,未來還將影響我國。

據中央氣象臺分析,“玉兔”在下月初期的走勢兇猛,可能會有三種,不排除在冷空氣的幫助下經過臺灣海峽轉而北上。

2018“風王”重創塞班

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來勢兇猛,其在西北太平洋洋麵上生成後,一路向西偏北方向移動,保持超強颱風級別已經達四天。

截至昨天14時,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16級(55米/秒),距離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北方向約950公里。

此前,“玉兔”已經打敗“山竹”,成為迄今為止2018年最強颱風。

在近30年來 (1988年-2018年)的颱風強度排行榜上,“玉兔”與多個颱風位列第三,僅次於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和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

雖然此前“玉兔”只是馳行海上,但它卻很湊巧地影響了大洋上的美國塞班島。10月26日,超強颱風“玉兔”襲擊塞班島,造成當地機場受損嚴重,機場關閉,1500名中國遊客滯留塞班島。

“玉兔”走勢有三種可能

中央氣象臺預計,“玉兔”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菲律賓以東洋麵靠近,強度略有減弱。在穿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後,“玉兔”將於31日白天進入南海東部海域,並向我國靠近。進入南海後,“玉兔”強度將逐漸減弱,預計為強熱帶風暴級到颱風級。

“玉兔”的未來走勢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央氣象臺指出,進入南海後,“玉兔”的走向將受到南下冷空氣和副熱帶高壓的共同影響,大致有三種可能:冷空氣南下削弱副高,在冷空氣的幫助下,“玉兔”經過臺灣海峽轉而北上;副高維持強度不變,“玉兔”路徑繼續保持西行,登陸我國華南;冷空氣破壞了副高對臺風的控制,導致“玉兔”在海上打轉並持續減弱,在後續補充冷空氣的影響下向南轉向或是在海上消散。

不過,中央氣象臺官方微博也表示,大家對“玉兔”不用太擔心,因為“9月和10月的天氣形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副高沒那麼強硬,冷空氣也不是吃素的,海溫也不富裕,‘小兔子’蹦躂不了多久,總結一下就是——生不逢時,英雄氣短”。

10月秋颱風一般約四個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介紹,在通常情況下,每年8月、9月、7月和10月生成颱風的數量依次遞減,10月份生成的秋颱風數量一般為4個左右。

秋季更容易生成超強颱風。與夏天生成的颱風相比,秋颱風有三大特點:路徑偏南,強度偏強,造成損失更嚴重。

在歷史上,曾有多個秋颱風給我國帶來較重影響。例如,2005年的強颱風“達維”於9月26日凌晨登陸海南萬寧沿海,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帶來重創。

秋季容易出現超強颱風或強颱風的原因與海溫偏暖有關。從夏季向秋季過渡時,太陽從北向南移動造成海溫偏暖。這樣有利於海洋積攢更多熱量,相應地,提供給颱風的能量也就更多。

根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颱風的歷史資料,1949年至2017年,共生成秋颱風787個,其中超強颱風有222個,佔28.2%;這期間,夏季颱風中超強颱風的比例則為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