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累計虧損超26億元,糟糕的業績也因此拖累中船重工資產上市平臺——中國重工的業績,最終不得不被上市公司“拋棄”。但除了虧損,因為大量的海工訂單遭撤單,兩家船廠還有將近71億元的在建海工項目損失可能難以收回,中國重工的一紙公告,兩家船廠在海工項目上的虧損情況終於浮出水面。

虧損超26億元,“壞賬”累計超過70億元

12月19日晚間,中國重工發佈公告稱,將以零對價出售山船重工持有的山造重工53.01%股權和武船重工持有的青島武船67%股權,給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股東信息顯示,山海關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山造重工)是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大船重工之全資子公司山船重工的控股子公司,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島武船)是中國重工全資子公司武船重工的子公司。

中國重工解釋稱,此次出售是為了避免海工業務持續低迷對公司整體效益的負面影響。公告顯示,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在過去兩年又一期零利潤合計為-26.166396億元。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的嚴重虧損給中國重工整體效益帶來一定拖累。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來,海工項目頻繁的撤單改單給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帶來了沉重虧損,這些難以收回的海工訂單損失甚至相當於船廠淨虧損的兩倍。

中國重工表示,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的在建海工平臺佔用中國重工大量資金。兩家船廠均面臨在建海工平臺處置困難的問題。其中,山造重工撤單改單的海工項目可能帶來超過57億元損失,相當於其2014年至今合計26.63億元淨虧損的兩倍左右;青島武船在海工領域的損失可能接近14億元,而其從2016年至今淨虧損約為9.65億元。兩家船廠在海工項目上損失累計近71億元。

報告顯示,這兩家船廠已經將主要資產分別轉讓給山船重工和青島北船,未來也不再有新增造船合同,僅將目前的手持訂單完成,後續經營計劃尚未確定。目前,山造重工和青島武船的在建項目中均包含大量難以交付的海工平臺,這些海工項目的損失也在兩家船廠的虧損中佔據顯著的份額。

約57億元未收回,山造重工4座自升式鑽井平臺遭撤單

山造重工的在建海工項目包括4座CJ50型自升式鑽井平臺,總價約為8.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24億),然而,在前3座平臺撤單、第4座平臺也有很大可能撤單的情況下,山造重工僅收到5%的預付款,剩餘95%約57億元的損失至今未能收回。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圖:CJ50自升式鑽井平臺

據瞭解,2013年,山造重工與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公司作為聯合賣方,與新加坡船東FTS DERRICKS PTE LTD簽訂了2座CJ50自升式鑽井平臺(CJ50-01/02)的建造合同。之後,雙方又於2013年9月2日簽訂了2座CJ50自升式鑽井平臺(CJ50-03/04)的建造合同。每座平臺價格為2. 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6億元)。

當時,這筆訂單是山船重工首次承建CJ50型平臺,也是國內首次承接的新型平臺,全部實現自動控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的工程量及合同金額均創山船重工歷史之最。

建造合同規定,合同生效時船東支付每座平臺5%的首付款10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528億元),平臺下水時支付5%的進度款1090萬美元,平臺交付時支付尾款及合同價格調整的金額。山造重工於2013年11月開工建造第一座平臺,2016年至2017年4座平臺陸續完成下水節點,然而,在這4座平臺下水時,船東卻拒絕支付應當支付的5%進度款。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圖:2016年7月15日,山船重工建造的首座CJ50型平臺順利下水。

在下水後,這四座平臺目前均處於停工狀態,未繼續開展安裝調試工作。據國際船舶網瞭解,山造重工目前只收到4座CJ50平臺5%的預收款,每座1090萬美元,共計4360萬美元。平臺下水時支付的共計4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01119億元)至今未付給山造重工。

從2014年這4座平臺開始建造至今,山造重工每年虧損持續擴大,淨虧損從2014年的28055.07萬元增至2015年的73069.77萬元,2016年淨虧損67988.93萬元,2017年淨虧損74515.56萬元,2018年1-10月淨虧損22664.96萬元,淨虧損合計26.63億元。而這4座平臺帶來的57億元損失幾乎相當於淨虧損的兩倍。

2017年5月,山造重工和船東一致同意終止了前3座平臺的建造合同, 由於建造合同的終止,山造重工可以通過轉賣或者租賃的方式自行處置前3座平臺。據國際船舶網瞭解,對於第4座平臺,山造重工仍在與船東溝通,如果溝通無果,雙方同樣將終止合同,屆時山造重工也可以通過轉賣或租賃的方式處置平臺。不過,在2017年6月之後,這4座平臺至今沒有新的建造和調試進展,一直在船廠閒置。

損失近14億元,青島武船多個在建海工項目擱淺

與山造重工類似,青島武船也面臨著在建海工訂單難以順利交付所帶來的各種問題。青島武船的擱淺項目包括兩艘水下機器人支持船(RSV)和一座自升式鑽井平臺。由於撤單改單,這些海工項目或給青島武船帶來近14億元的損失。

在過去幾年裡青島武船持續虧損,2016年淨利潤-19793.32萬元,2017年淨利潤-17467.17萬元,2018年1-10月淨利潤-59234.02萬元,合計-9.65億元。顯然,海工項目的鉅額損失無疑是造成青島武船連續虧損的重要原因。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圖:今年8月,青島武船首艘RSV水下機器人支持船完成所有海試項目。

2015年4月16日,青島武船與希臘船東TOISA LIMITED簽署了2艘RSV建造合同,這兩艘RSV的動力定位以及起重設備在同類船中都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也是世界最為先進的機器人支持船。每艘RSV價格為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985億元),合同金額共計1.1億美元。不過,有消息稱,相關RSV實際建造成本很可能要超過6000萬美元。

據國際船舶網瞭解,這2艘RSV原定交付日期在2017年中期,然而,隨著船東TOISA的破產重組,2018年6月,青島武船接到船東通知,單方面要求終止兩艘RSV合同。之後,武船通過船貿公司為兩艘RSV聯繫到新買家,目前已經簽訂了初步的銷售意向合同,預計每艘船可收入2.924億元(約合4200萬美元),相比最初的合同價格低了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06萬元)以上,比6000萬美元的實際建造成本更是低了1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432億元)。這意味著,青島武船在這2艘RSV建造中可能損失了1.3億元。


26億虧損70億“壞賬”?!這兩家國有船廠被海工訂單拖累遭“棄”

圖:今年4月,青島武船CJ46自升式鑽井平臺站樁試驗成功。

此外,青島武船在2013年11月與新加坡船東BLUE OCEAN DRILLING公司簽署的一座CJ46自升式鑽井平臺建造合同,這是武船首次作為總承包商建造主流海洋工程鑽採裝備。不過,平臺交付時間一再延期,從原定的2015年12月16日推遲至最晚明年5月。

這座自升式鑽井平臺合同當初總金額1.99億美元,考慮到中國船廠建造的鑽井平臺通常只需要支付5%至10%的預付款,剩餘絕大部分款項留在交付時支付。青島武船的這座平臺可能還有近1.8億美元的款項尚未支付(約合人民幣12.43億元)。

油價未穩,海工市場復甦遙遙無期,山造重工與青島武船的這些在建海工項目很可能將繼續擱淺,難尋出路;即使日後成功出售,巨大的成本開支所帶來的沉重損失可能也難以全部收回。雖然中國重工通過出售兩家船廠得以大幅“改善”公司利潤,但海工項目可能依然是影響中船重工未來業績的的主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