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本文為東西電影研究組根據外媒報道和此前研究梳理。

關鍵詞:蜘蛛俠|索尼影業|漫威宇宙|超級英雄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撰文

EW AR|金晶 段蘇格

在暗流湧動的年末,12月14日登陸北美院線的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憑藉高口碑成為聖誕檔前哨的票房黑馬之一。自2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首週末票房達1.78億。

這部由索尼影業出品的“蜘蛛俠”衍生作品,讓六位“蜘蛛俠”首度同框出現,影片新奇的創意也收穫了業內的廣泛好評。目前,影片的爛番茄新鮮度依舊維持在97%,目前豆瓣評分8.8分。

據悉,影片還在第76屆金球獎和第24屆評論家選擇獎中獲得了最佳動畫片提名,甚至有媒體評價其為“製作史上最好看的蜘蛛俠電影”。據透露,《蜘蛛俠:平行宇宙》已經進入續集和衍生的籌備階段。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而我們更關注的是,藉助《蜘蛛俠:平行宇宙》,索尼影業以一種非傳統的表現形式,展現了過於擁擠的超級英雄電影世界中,一種超英類型的另類“打開方式”。

事實上,我們近期在梳理好萊塢六大成績單的時候也發現,在超英題材上另闢蹊徑的開發也是索尼影業排名有所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更多細節可見後期推出的東西年刊)從《毒液》到《蜘蛛俠:平行宇宙》,兩部電影展示了關於“蜘蛛俠宇宙”開發的更多可能。

我們將以《蜘蛛俠:平行宇宙》為例,梳理和分析索尼影業在“蜘蛛俠”IP及“索尼漫威宇宙”(SUMC)上的探索,以及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下,超級英雄巨頭們如何“保鮮”的秘訣。

下為正文。


❶首部蜘蛛俠動畫:六位蜘蛛俠首度同框

熟悉漫威的朋友都會知道,在漫威的漫畫世界裡,“美國隊長”、“鋼鐵俠”等都不是某一固定人物,它更像是一個具備傳承性的“稱號”。超級英雄並非永生,也會經歷死亡,在老一代的英雄“消亡”後,為了快速吸引讀者,新的角色往往會繼承前一代的稱號,比如我們熟悉的“冬兵” 巴基·巴恩斯就是第二代“美國隊長”。此外,因為不同版號、不同宇宙觀的緣故,同一“稱號”下,經常有多個角色同時存在,即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平行宇宙”概念。

作為漫威旗下最熱門的角色之一,“蜘蛛俠”的形象也存在於多個“平行宇宙”之中。包括我們熟知的一代“蜘蛛俠”彼得·帕克、蜘豬俠(Spider-Ham)、暗影蜘蛛(Spider-Man Noir)、蜘蛛俠2099(Spider-Man 2099)、狼人版蜘蛛人(Spider-Man Werewolf)等。

《蜘蛛俠:平行宇宙》選取了不同宇宙觀中的六個“蜘蛛俠”形象,首次實現了六位“蜘蛛俠”在大銀幕的同框出現。影片以主角“小黑蛛”邁爾斯·莫拉萊斯(Miles Morales)的視角展開。邁爾斯首次登場在2011年8月的《終極餘波蜘蛛俠不再》第四期(Ultimate Comics Fallout #4)中,在彼得·帕克死後,這位非裔拉丁混血少年擔任了漫威終極世界的第二任蜘蛛俠。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故事聚焦在“小黑蛛”在“老蜘蛛俠”彼得·帕克和其他夥伴的幫助下,阻止反派The Kingpin毀滅地球的故事。與我們所熟悉的青年形象不同,電影中的彼得·帕克已經步入中年,與“小黑蛛”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電影中其他登場的“蜘蛛俠”包括女蜘蛛俠——蜘蛛格溫(GwenStacy)、暗影蜘蛛俠(Spider-Man Noir)、蜘豬俠(Spider-Ham)和蘿莉蜘蛛俠潘妮·帕克(Peni Parker)。

索尼影業高層桑福德·潘尼奇(Sanford Panitch)曾在採訪中表示,“蜘蛛俠”這一角色的延展性強,可以跨越多種表達形式,其次,動畫版自成一派,與漫畫更為接近,原創性更突出。多位蜘蛛俠的同臺登演,既為熟知超級英雄電影的觀眾帶來了新鮮感,也讓我們窺見了索尼所打造的“另類”蜘蛛俠宇宙。

其實,早在《蜘蛛俠:平行宇宙》上映之前,索尼影業就已宣佈這一系列進入續集和衍生電影的籌備階段,目前已知的項目規劃中,至少會有兩部動畫電影。

根據Variety的說法,續集將由全女性超級英雄組成,而索尼製片人Amy Pascal也透露,在以蜘蛛格溫為主角的動畫電影中,將包括Cindy Moon(又名Silk)、傑西卡·德魯(又名蜘蛛女)等女性角色。此外,Silk的真人電影也在同步開發中。

從真人電影《毒液》到動畫《蜘蛛俠:平行宇宙》,我們看到了最多樣化的“蜘蛛俠”IP的“打開方式”。索尼沒有像漫威的電影宇宙一樣,每部電影都在試圖構建一個更龐大的話題。相反,它正以一些新奇的表現形式,引入那些我們在大屏幕上看不到的角色,給予觀眾前所未有的觀感。


眾所周知,“蜘蛛俠”角色屬於漫威陣營,當年漫威在落魄之際,為了挽救經營,被迫將大批角色出售,其中就包括熱門角色“蜘蛛俠”。幾年前,漫威將“蜘蛛俠”的電影版權出售給了索尼影業,連帶著的還有與“蜘蛛俠”宇宙相關的900多個角色。

有兩個重要的細節需要注意。首先,與電影版權有關的具體時間限制。索尼需要每五年至少發佈一部新的“蜘蛛俠”電影,否則版權將自動迴歸漫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兩個版本的索尼“蜘蛛俠”——當年,山姆·雷米(Sam Raimi)導演的老版《蜘蛛俠》風靡全球,索尼影業趁熱打鐵推出續作,也奠定了超英電影“三部曲”的傳統。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蜘蛛俠2》繼續了前作的熱度,將這一系列推上了巔峰,而《蜘蛛俠3》雖然在票房方面創下新高,但口碑一落千丈。第三部的失敗導致內部在創作上產生嚴重分歧,加上主演託比·馬奎爾的年紀已經不再適合扮演高中生的角色,項目被一再擱置。

要知道,索尼影業必須在2012年推出一部新的蜘蛛俠電影,否則版權協議將失效。因此索尼放棄了原系列的續集製作,並很快投入到新系列“超凡蜘蛛俠”的開發當中。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不過,“超凡蜘蛛俠”系列在票房上的表現並不好,業界評論也幾近崩盤。同期,索尼影業母公司的電子部門也遭遇了經營困境。2014年12月發生的黑客攻擊事件,更是將索尼影業置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

攻擊事件發生後,黑客在維基解密上發佈了來自索尼影業內部的大量機密電子郵件,漫威與索尼的“潛在交易”也隨之曝光。

據悉,2014年底,漫威與索尼聯繫,提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協議,希望將“蜘蛛俠”帶入漫威電影宇宙。而當時漫威正在策劃《美國隊長3:內戰》。

2015年2月,迫於重重壓力和各方考量後,索尼選擇接受這筆交易。這次合作雙方達成了共贏局面:重新推出的“蜘蛛俠”電影由索尼影業投資和發行,漫威工作室代為製作。作為回報,漫威有權利打造自己的“蜘蛛俠”新系列,並可以在像《美國隊長:內戰》和《復仇者:無限戰爭》這樣的MCU電影中使用湯姆·霍蘭德所飾演的彼特·帕克;索尼則放下了版權協議的壓力,並可以從一個重新煥發活力的“蜘蛛俠”電影品牌中獲利。


側重女性、反派角色的“索尼漫威宇宙”

與漫威合作後,意味著索尼不可能再同時製作自己的“蜘蛛俠”真人電影與MCU宇宙正面相對。不過索尼仍沒有放棄創建自己宇宙觀的想法,畢竟除了彼得·帕克,他們手上還擁有900多個其他角色的電影版權。

事實上,索尼高管對推出“蜘蛛俠”衍生作品一直抱有興趣。早在2007年,高層Avi Arad就曾公開談論了這一前景,這些想法在《蜘蛛俠3》和《超凡蜘蛛俠2》中均有所體現。比如,導演山姆·雷米在2014年曾表示,《蜘蛛俠3》中登場的“毒液”,其實是索尼高層的要求下加入的。而《超凡蜘蛛俠》的彩蛋中,也對索尼計劃推出的“險惡六人組”(SinisterSix)有所鋪墊。

針對手上所擁有的900多個角色,索尼在今年8月正式為旗下擁有的漫威角色命名為“索尼漫威宇宙”(又稱 SUMC, Sony's Universe of Marvel Characters)。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毒液》是索尼最早定下的“反派”。它的成功,給索尼後續打造漫威直線角色、組成相互關聯的宇宙帶來了信心。

索尼認為,像毒液、莫比烏斯(Morbius)這樣的反派,甚至是《獵人克萊文》(Kraven the Hunter)、《蛛絲》(Silk)等次要角色都非常有可能創造票房價值,但是它們需要大量的改寫以適應當今的電影語境。以《毒液》為例,電影版本對漫畫中毒液的起源及性格、角色審美都有很大的改編。

繼《毒液》之後,SUMC的版圖也逐漸鋪展開來。從目前公佈的片單來看,SUMC著重女性角色、甚至反派的支線角色

例如索尼公佈的未來片單包括《吸血鬼莫比亞斯》(Morbius theLiving Vampire,“小丑男”傑瑞德·萊託主演),以女性角色為主角的《銀貂》(Silver Sable)、《黑貓》(Black Cat)、《蛛絲》(Silk)、《Jackpot》(暫譯“頭獎”)等。在正面角色開發續作、內容形態有所創新的同時,反派角色也將逐漸登場,與毒液形成統一陣營,以獨特的方式行使正義。

這也意味著在SUMC宇宙中,原本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英雄形象不再是非黑即白, 而是與現實中人性的複雜面更為接近。


超級英雄電影的“求生欲”

索尼影業此番探索,也正符合當下超級英雄題材為避免審美疲勞所做的各種“求生”探索。而反觀超英題材的走向繁榮之路,其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尋找規律和“反套路”的過程。

受制於電影特效的發展,早期的超級英雄影視作品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DC相繼推出《超人》系列和《蝙蝠俠》系列後,才將超級英雄電影推向了大眾視野。但90年代末,在蝙蝠俠的第四部作品《蝙蝠俠與羅賓》口碑票房雙撲街後,超級英雄電影一時間又陷入了低迷。

索尼於2002年推出了首部《蜘蛛俠》電影,這部電影以首週末11,100萬美元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票房紀錄,它的成功開啟了超級英雄的商業大片時代。而《鋼鐵俠》《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等影片,將超級英雄電影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奠定了漫威工作室在超級英雄電影屆的霸主地位。(相關鏈接:EW觀察|從《鋼鐵俠》到《復聯3》,三個維度透視“漫威宇宙”的根基

在超級英雄電影一次次刷新票房紀錄的同時,其他電影公司如何分得一杯羹?《死侍》的出現讓各大公司看到了希望:原來低成本、非傳統的R級超級英雄也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由此,超級英雄市場也開始趨向多元化,比如在這之後出現的《金剛狼3》《自殺小隊》等。雖然在票房表現上,各家成績不一,但在最近一兩年時間裡,我們確實看到了超級英雄電影更為頻繁的多元化探索。

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超級英雄電影將繼續霸屏我們的電影院。如何讓這一系列走得更加長遠、更加持久?多元化和適時變通非常重要。

以頭部大玩家漫威為例,我們對漫威電影宇宙(MCU)此前就有過分析(相關鏈接: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漫威宇宙的起源、成長動力、未來), MCU到目前為止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Phase):第一階段基本介紹了聯盟中主要成員,包括“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美國隊長”;第二階段,主要講首次復仇者聯盟後的餘波;第三階段,開始於《復聯2:奧創紀元》,並引入了更多的英雄,第二階段的超級英雄們表現出了一種波動狀態,再將觀眾帶入了引人注目的《復聯3:無盡戰爭》,為接下來由《復聯4》開啟的“第四階段”做好準備。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在製作節奏上漫威影業保持著每年1-2部重磅鉅製,2-3部中低成本的獨立影片,在知名角色的個人電影推出後,構成一次聯盟電影,之後再不斷推出主要角色的續集,並利用原有角色拉新,幫助小角色的露出。

今年票房大火的《黑豹》,則佐證了利用小角色造就現象級作品的方法論。同時,也因黑人演員與黑人導演的獨特風格,初步引發了超級英雄多元化的熱潮。(相關鏈接:迪士尼《黑豹》票房與IP衍生雙贏背後:多元化受眾擴容帶動IP熱度)伴隨《復仇者聯盟3》結束,元老級漫威英雄即將退場,漫威宇宙也將開啟新的階段,接下來《驚奇隊長》的上映也將女英雄個人電影以及女性導演(安南·波登)進入漫威創作體系。

而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也將漫威電影的未來路徑總結為“性別、種族的多元化與全球化打造”。他還在分享中稱,未來漫威電影中會公開出現LGBTQ角色。

隨著福克斯部分業務併入迪士尼,原屬於福克斯的“X戰警”,“金剛狼”,“死侍”和“神奇四俠”幾大超級英雄將歸入迪士尼,未來這些IP的走向也備受關注。

從另一大巨頭——DC的超級英雄電影發展路徑中,也不難看出其探索轉型的強烈訴求。80年代末到90年代,DC漫畫在北美佔據了上風,憑藉蝙蝠俠IP開發出的真人電影四部曲也獲得強勁表現,一時間成為漫改電影屆的霸主地位。隨著漫威引入關聯宇宙概念並大行其道之時,DC卻在漫改電影領域頻頻遭遇票房滑鐵盧,此前的《正義聯盟》更是口碑票房雙跌破。

伴隨《神奇女俠》、《海王》的成功,也逐步證明,政治化、嚴肅深沉的路徑不再適合當今觀眾,DC影片也跟隨MCU,開始走向幽默、惡搞、嘴炮風格。(相關鏈接:關注 | 不DC的《神奇女俠》口碑爆了,是在證明漫威路線的正確性嗎?)DC似乎也逐漸意識到,如果想要重塑輝煌,用自己英雄創造現象級爆款,反覆沉湎於複製《蝙蝠俠:黑暗騎士》已遠不能滿足觀眾的胃口。

蜘蛛俠為什麼這麼受寵:索尼漫威宇宙的另類打開方式

從已公佈和部分待定的項目看來,華納DC將不再強調角色的“互聯性”,主要聚焦在個體英雄的單行電影上,與共享宇宙保持著一定距離。(相關鏈接:為什麼說《正義聯盟》票房對DC很關鍵?|大公司@DC)小眾、反派和女性DC角色的聲量將更加突出,例如偏喜劇角色《沙贊》,此前我們曾提到DC會針對反派角色,在接下來將逐步開啟“異界電影計劃”(Elseworld/ DC Black),逐步推出《睡魔》、《紅色七子》、《小丑》等反面角色單行電影。女性角色方面,則將有集結貓女、小丑女、毒藤女的《哥譚魅影》和新女性英雄單行電影《蝙蝠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