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雞眼”,你應該向“土方法”、“江湖遊醫”說:NO

似乎每個城市都能看到這些人的身影:身穿便裝的江湖遊醫們,隨便在廟會或街道上鋪上一塊布,擺上一些稀奇古怪的藥材,掛上手寫的“點痣、割雞眼”宣傳帳子,然後便抄手坐在小馬紮上,等待“客戶”送上門。

每每有好奇圍觀者,土大師們都會眉飛色舞的吹噓一番,將自己的技術說的神乎其神。若遇到心甘情願掏錢的患者,價格談妥後,江湖醫生們便會從隨身攜帶的揹包裡,拿出類似修腳刀的工具。一番比劃後,直接下手,在暴露的空氣和圍觀的人群中,為患者現場治療。

小時候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神奇。但隨著年齡增長,對健康意識的提升,才發覺江湖郎中看似神奇的治療手段,其實漏洞百出。

僅以割雞眼為例。雖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手術”,但是暴露在灰塵四起的空氣中、用沒有消過毒的工具、挖完後隨便抹點藥水,這樣粗暴的治療方式,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和交叉傳染,從而引發更大的健康問題。

那麼得了雞眼應該怎麼治?有哪些治療方法? 哪種方式效果最佳? 接著看,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唐洪偉醫生將為你解惑。

關於“雞眼”,你應該向“土方法”、“江湖遊醫”說:NO

看著噁心的雞眼,很常見

雞眼俗稱“肉刺”,其實是一種因長時間行走站立,摩擦和壓迫而引發的侷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一般好發於手腳部位,最典型的症狀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針頭至蠶豆大小,呈淡黃或深黃色,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的角質化增厚,就像手掌因長期磨擦形成的繭。

但與普通繭子不同的是,雞眼的根和肉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得病後,走路或者碰到患處的時候就會有種類似針扎一樣的疼痛感。很是折磨人。

雞眼這個鬼,你自己就能判斷

本病根據損害特點及好發部位一般診斷不難,根據一些典型表現,患者自己就可以做出判斷:

1.蹠疣:不限於足底受壓部位,表面呈乳頭狀角質增生,皮紋中斷常有黑色出血點,擠壓痛明顯。

2.胼胝:見於蹠部壓迫處,不整形角化斑片或條狀,表面光滑,邊緣不清,行走或摩擦不引起疼痛。

3.掌蹠點狀角化病:掌蹠部多發性孤立和圓錐形角質物,不楔入皮內,不限於受摩擦部位。

易治-不易根除,得了雞眼應該怎麼治?

關於“雞眼”,你應該向“土方法”、“江湖遊醫”說:NO

在治療雞眼這一問題上,正規醫院大多采用外用腐蝕劑、物理治療、微創手術切除這三種方法。

外用腐蝕劑,實際上就是雞眼膏外貼或雞眼軟膏外敷。外用腐蝕劑須保護周圍皮膚,可將氧化鋅膠布中央剪一小孔,大小與皮損相同,粘貼在皮膚損害處並使皮損露出,另用膠布細條搓成索狀圍住孔成堤狀,然後敷藥再以大塊膠布覆蓋,封包3~7天換藥1次,直至脫落。這種方法比較常見,但缺點是見效慢。

物理治療通常採用電烙,二氧化碳激光燒灼,接觸X線照射等方式進行。治療時有疼痛感,但傷口修復比較快。

微創手術這種治療方式,別看頂著“手術”的後綴,但實際上,操作卻非常簡單。而且與上面兩種方法相比,手術治療兼具“治療時無痛苦、治療後恢復快”兩大優勢。是比較推薦的一種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