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讓你難以睡好,那就不要結交

一個人讓你難以睡好,那就不要結交

01

要理解“道”,就要去觀察“得道”的人

北海若認為世間一切事物沒有好沒有壞,一切都是一樣的,無貴無賤。

河伯問他,既然無貴無賤,大道很高級。那麼,大道到底如何高級?

北海若說,儘管“道”無處不在,但明白“道”的人會有一個特點——“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

什麼意思?如果你是一個與道同齊的人,就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所有頻率與宇宙的頻率是共振的。它可以反映到一個得道之人的生活狀態裡面。

如果我跟你講蘋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統,你很難真正理解。但是我告訴你,你每次購買APP應用花費的30%都會交給蘋果公司,你可能就立馬理解了iOS操作系統到底是做什麼的。

新一季財報顯示,蘋果公司來自軟件和應用的收入高於Facebook,這就是在它的層面上的道。

我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不能理解無形無相的東西,你就可以透過其存在的應用來觀察不同層面。

所以,你想要理解道,就去觀察得道的人。得道的人通達於理,和世界背後的格物之理是聯繫在一起的。

“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是在說,“權”是一種權衡,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的隨順狀態——知權達變。

接下來, 北海若講到“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把得道的狀況用更加貼近於我們感受的方式來表達,最後落實在一件事情上——“不以物害己”,就是不會被外界傷害到自己。

02

“人心最接近於道”

不管世界經濟怎樣發展,在我們人生的大週期裡面,股票指數應該會越走越高。但是從大概五年或十年的小週期來看,大概率事件是出現一次重大的振盪。

理解環形理論的人就會很刻意地發現一些很有趣的週期(圓環)性。

1987年至1988年出現過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1997年至1998年出現過世界級的經濟危機;2007年至2008年又是一次經濟危機;2017年至2018年呢?

你見過人類歷史上有價值五千億至七千億美元的公司嗎?

二十一世紀初,在美國產生了一起很大的併購案。當年,新晉代表——美國在線(American Online),收購了一家代表權利和社會價值最高峰的媒體公司——時代華納(Time Warner )。這兩家公司的併購被稱為“世紀交易”。

如今,Facebook是一家市值超過五千億美元的公司;蘋果公司是市值為七八千億美元的公司。

美國最大的五家互聯網公司(蘋果、谷歌、亞馬遜、Netflix和Facebook)的總市值約等於法國一年的GDP——兩萬五千億美元左右。所以,這五家互聯網公司的整個資產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量級。

騰訊的市值為四千億美元,比非常賺錢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市值總和還要大。到這樣的階段,人們仍然會在內心裡面產生搖搖欲墜的感覺。

《人類簡史》裡講過,所有人間的事情都是人類共同想象的結果

,不管這些公司的運營狀況怎麼樣,當越來越多人覺得太高的時候,就會出現崩塌。

最近,騰訊發佈了第二季財報,是50%~60%的增長,收入雲服務和支付服務同比增長177%。而騰訊發佈這麼強勁的財務數據之後,股票居然才漲了不到2%。

這個細節充分說明,不是騰訊的業務能力有多強,而是能買這隻股票的人全都把錢砸進去了,沒有更多的錢來了。

這才是問題。

這就需要知權達變,知道事情已經走到需要回來的地方,就要知道權衡。當它達到一定點的時候,天秤的籌碼就會發生反轉。

我相信,就算是不懂騰訊和Facebook的業務以及互聯網的人,根據對於此道理的洞察,也會知道一場巨大的、全球性的資本動盪正在醞釀。

我看到過一個數據顯示,全世界做空谷歌、Facebook、蘋果的公司越來越多。按道理說,它們的PE(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的簡稱)才三十多倍而已。

可能和它的業務真的沒有關係,而是與大家覺得“應該回來了”有關。

也就是說,這種趨勢與所謂真正的業務關聯性已經越來越遠,而和人們心裡的共同認識越來越近。

這個心理認識的變化恰好是符合某種圓環週期性的。所以,“人心最接近於道”,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讀《莊子》讀到這裡,你難道不覺得風雨欲來嗎?

03

一切有利於你睡好覺的事就做

一些朋友問我怎樣看待比特幣這件事情。我實在是不敢講。但是,從讀過《莊子》的角度來看,能夠漲得多瘋狂,就會跌得多猖狂。

幸好我認識的絕大部分人不知道怎樣購買比特幣。不過相信在我節目裡面的朋友,總有上百個人已經或者蠢蠢欲動購買比特幣的。

也許買比特幣最大的樂趣在於瘋狂,但最大的傷心和痛苦也在於它的瘋狂。這種瘋狂會讓你血壓不穩,無法專注。

上月十五號,一個比特幣才一萬三千元人民幣,現在已經接近三萬。如果你買一百個比特幣用了一百三十萬,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賺了一百七十萬。

如果你用三百萬購買了比特幣,跌到一百萬,損失了兩百萬的話,你也一定也覺得很刺激吧?

小心臟可一定要護著,護完心臟還要護小心肝。因為肝也是一個情緒器官。

對此,我的態度很明確,不要被這件事情傷到。

“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不會被忽高忽低的價格傷害到內心的恬靜和自在。突然暴漲很高,你睡不好覺;突然暴跌很快,你也睡不好覺。真正聰明的投資者不會購買讓自己睡不著覺的股票。

為一隻股票的升跌而睡不好覺,實在是太不划算,因為睡不好覺會伴隨很多其他疾病:雌性激素分泌紊亂、阿爾茨海默病、高血壓、情緒暴躁、抑鬱、肥胖、暗瘡、脫髮、等等,你想得出來的一切疾病都和睡不著覺有關。

莊子借北海若的口說出“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他是絕對不會讓這件事情傷害到自己的。做還是不做一件事情的標準就是,如果這件事讓你睡不好覺了,就不要再做。

我常跟大家分享一個觀點,任何事情反過來看都是挺有趣的。

比如我們認為睡好覺是為了能夠讓你第二天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如果沿用之前討論的話題,白天所做的一切,可不可以成為你睡好覺的標準呢?

有利於你睡好覺的事就做,不利於你睡好覺的事就不做,能夠讓你睡好覺的人就結交,讓你睡不好覺的人就遠離,這就叫“合於道”。

它既符合“反者道之動”的原理,又符合“知權者不以物害己”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