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權為什麼流放太子?都是被隊友坑的!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宮是個互相傾軋的名利場,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病史屢見不鮮,但是,有時候這種局面的出現與當權者有很大的關係,皇帝意向不明的做法,很容易導致某些人心存僥倖。

三國:孫權為什麼流放太子?都是被隊友坑的!

比如東吳孫權的兒子們之間的爭鬥。當時東吳的太子是孫和,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並且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人也認真努力,朝堂之上一片讚譽之聲,按理來說,皇家能養出來這麼一位謙和有禮的“正常人”也算是不容易了,畢竟在那個環境裡,皇子們的標配大多是傲氣或者任性吧,本以為這麼一個完美的太子應該是一馬平川,理所應當的繼承大位,然後繼續為黎民百姓兢兢業業的工作,孫權有這麼一個省心的兒子,也該是放心啊。

但是,偏偏孫權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偏偏就是不喜歡這麼一款溫順純良的太子,厭惡太子的規矩本分,反而喜歡有些任性的四兒子孫霸,一直遺憾未能把太子之位傳給孫霸,覺得甚是愧疚,然後封了孫霸為魯王,並且荒唐的是竟然把魯王的待遇與太子等同。

三國:孫權為什麼流放太子?都是被隊友坑的!

孫權這個做法,如果是普通百姓來說也能理解,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給了一個兒子太子之位,對另一個兒子總覺得想補償一下,開點小灶,額外賞些好吃的多照顧一下,也能理解。但是,這是皇家,不是百姓,孫權的這個做法完全就是為兩個兒子製造矛盾,毫不顧及太子的顏面!

他這樣做,讓文武大臣們怎麼想?讓孫霸怎麼想?皇位這麼一個大餡餅,誰都難以抵擋他的誘惑,不過是,有時因為覺得實在不可能才絕了爭奪的心思,但是一旦讓他看到有機可乘,哪怕是一絲絲的機會,也不會有人放棄,而是盡力一搏,哪怕那一絲絲希望只是錯覺。

而孫權現在就是有意無意的給了孫霸這種希望,讓孫霸覺得,自家老爹這是想扶自己上位,自己這不能辜負了老爹的一番美意啊,自然是打起精神,開始使勁的折騰;而朝堂上的臣子們最是能見風使舵,揣度聖上的用意,原本平靜的朝堂,原本還算和平的手足關係,就這樣開始波雲詭秘了。

三國:孫權為什麼流放太子?都是被隊友坑的!

正趕上孫權還有個愛挑事的閨女孫魯班暗中添亂,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孫魯班先是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但是無奈周循英年早逝,之後孫魯班就改嫁給了將軍全琮,所以孫魯班又稱全公主。

孫魯班的母親是步夫人,太子孫和的母親是王夫人,後宮的女人沒事都在一起攀比自家的孩子,自然孫魯班也是不喜歡孫和的,恰巧孫魯班比較受孫權的喜歡,自己的母親步夫人也比較受寵,於是孫魯班就不時的在孫權面前打孫和的小報告,還特意派人跟蹤孫和,就盼著抓到孫和的把柄。

孫權病重,孫和去太廟祭祀,祈禱父皇的病早點好,回來的路上碰見了自己妃子的叔父張休,於是應張休的邀請就去張休家坐坐,權當是串門,結果孫魯班就趁機在孫權面前誣陷孫和,說孫和去太廟是假,去與張休密謀才是真,而且孫和的母親這幾天都是笑容滿面,開心的很。

這一席話,不可謂不狠,孫權本來就不喜歡孫和,這又在病中,疑心本來就重,非常忌諱皇位的事,就像是一個將死的人在最後流連之際,更加在意有人覬覦自己的財寶一樣。孫權更是大怒,跟本不去調查真假,直接就把這筆賬記到了孫和頭上,對孫和更是厭惡。

三國:孫權為什麼流放太子?都是被隊友坑的!

漸漸地,大臣們分成了兩派,支持太子孫和的基本都是朝裡比較耿直的老傳統們,他們不會變通,只會一味的死諫,長篇大論的跟孫權講道理,一直抓著嫡長子的祖宗規矩,甚至有些大臣更是不惜長跪宮門不起。

這一系列的動作確實是忠臣良將的標配,但是看在孫權眼中確實更加憎惡,像是在逼宮。他們口中滔滔不絕的大道理,聽在孫權耳中更像是對自己的諷刺,更像是指桑罵槐的說自己是昏君,不懂規矩一樣,於是這樣轟轟烈烈的勸諫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反效果。

最終因為某個大臣上書要求將魯王派出京城的提議,徹底惹毛了孫權,魯王派更是抓住機會大肆詆譭太子派,於是孫權就借坡下驢,直接對太子派進行了一次大清繳,明知道是誣陷,到那時網織罪名也得弄下臺。

最終就是孫和由軟禁改為流放外地,太子派這些耿直的忠臣,抄家的抄家,滿門抄斬的滿門抄斬,怎一個慘字了得。

什麼才幹,都比不上上位者的喜好,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