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軍武直達


眾所周知,日軍在二戰初期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勇猛的,早在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剛剛爆發時,日本大本營就對外喊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儘管日軍後來並沒有將其兌現,但是不到一年,中國的絕大多數沿海地區,都被日軍所佔領,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就能反應出,日本軍隊在二戰時期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麼的強悍,但就算這樣,也依舊改變不了日本最後戰敗的事實。
日本當初之所以要選擇發起全面侵華戰爭,並參與二戰,完全是因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極其匱乏,如果不能獲取工業發展的各類所需,那麼將嚴重威脅到日本國內正常的工業生產。所以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成為了當時日本在短期內獲取大量工業資源的最快捷的手段,再加上前幾十年來,日本在對中作戰中是無一敗績的,所以更加堅定了當時日本政府,將中國列為主要侵略目標的決心。
然而中國軍民的奮起抵抗,成功將日本拖入到了消耗戰的境地中,除了正面戰場之外,八路軍、新四軍還不斷在敵後發起破襲戰,讓日本根本無法按原先的計劃來“以戰養戰”,迫使日軍轉而向作為歐洲殖民地的東南亞地區挺進,繼而危害到了歐洲各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利益,日本此舉也成功為接下來美國的參戰,埋下了伏筆。
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可以說給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帶來了嚴重的損壞,所以美國出於報復等方面的考慮,宣佈限制向日本出口鋼鐵和石油,可以說美國的這一舉動,直接命中了日本的要害,要知道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只夠其使用一年半的時間。因此就有了後來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事件的發生,徹底將原本中立的美國,拖入到二戰當中,儘管原本日本首相是希望藉此機會來和美國政府進行和談,並沒有直接和美國開戰的打算。
但是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美國政府就直接對日宣戰了,至此日本徹底陷入到了多線作戰的被動局面當中。日本由於受到國家實力的限制,根本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戰,日軍光在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因為戰線過長而導致部隊後勤供應不上的情況發生,連中國都沒有打垮,更沒有可能去打敗當時世界工業生產總值排名第一的美國,對局勢的誤判和對本國實力的盲目自信,就是日本在二戰中戰敗的根本原因。

利刃巨透社


因為日本的綜合國力不夠強大,不足以支撐戰爭給日本帶來的消耗所以失敗了。



1.日本與中國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消耗戰,已經讓日本的兵力出現枯竭,中國的大多中小城鎮已經失守,日本只能改變策略,集中兵力防守大城市。

2.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引發了美國對日本的瘋狂報復。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例如山本五十六等優秀將領幾乎都被打死了。而日本大部分軍隊陷入在中國的戰場上無法抽調,這讓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3.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對日作戰,很快攻克緬甸大部分被日本佔領的領土,最終消滅了東南亞一帶日軍的主力。日本的工業生產速度不足以彌補戰爭的損失,所以日本節節敗退。

4.德國戰敗後蘇聯對日宣戰。幾百萬蘇聯軍隊橫掃中國東北,俘虜了幾十萬日本關東軍,讓日本失去了在中國東北控制權。

5.美國在1945年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進行了原子彈襲擊,造成日本幾十萬人傷亡。日本在二戰與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很多國家為敵,日本除了舉白旗投降外沒有任何選擇。


杜達特洛夫斯基


日本在二戰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小編認為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它的擴張政策上!日本在二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在傾全國之力與中國作戰了,這造成它的陸軍富得流油而海軍倍受責難!因為在日本人看來花大價錢建造的戰艦,作用還不如陸軍那些簡單廉價的野戰炮,征服大陸的陸軍為日本國內源源不斷的搶來財富,而海上的海軍一無是處。這導致當時的海軍迫切想要參戰。

而海軍參戰能發揮作用的只有南洋地區!因此海軍代表瘋狂主張南下的擴張政策。然而南下對陸軍來說非常不利,且不說南洋溼熱環境對陸軍的考驗,一旦南下進行島嶼作戰陸軍就離不開海軍的幫助,這樣依賴海軍就會讓兩大軍種的依附關係發生轉變,這是陸軍不願意看到的。同時,為了防禦蘇聯,陸軍在東北地區屯兵百餘萬人,這些力量都因為氣候原因不願意南下太平洋作戰,因此陸軍主張北上擴張。

那麼問題來了,陸軍主張北上、海軍主張南下,這在日本國內引發了一場副作用不可忽視的擴張政策之爭。結果是一心準備北上的陸軍不適應太平洋戰爭,一心準備南下作戰的海軍連寒冷氣候下作戰的棉衣都未曾考慮。讓這樣的兩支軍隊配合作戰問題百出,在太平洋擔任掩護工作的聯合艦隊打的美國海軍損失慘重,但是島嶼上蹣跚前進的日本陸軍根本來不及擴大戰果,最終限制了它們的整體作戰能力。

比較有名的就是珊瑚海海戰,這場海戰中精疲力竭的聯合艦隊犧牲一艘輕型航母重創了美軍主力艦隊,本應該乘勝追擊攻佔莫爾茲比港,但是無奈海軍陸戰部隊在海戰中損失慘重,無力再進行登陸作戰了。輪到陸軍出馬時問題又來了!陸軍沒有熱帶島嶼作戰必要的裝備,剛剛攻佔幾內亞島萊城的陸軍,無力跨過熱帶雨林支援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作戰,這最終導致了整個作戰計劃的失敗,給了盟軍喘息之機,為戰爭的失敗埋下伏筆。


利刃軍事


日本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簡單的說說。

一是失道寡助,貪得無厭。日本近代以來就開始侵略中國,"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特別是南京大屠殺給世人留下了殘忍的形象,侵略中國、印度支那等導致西方國家利益受損,美國對日本進行制裁,石油禁運,最終日本鋌而走險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開戰,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二是缺乏總體戰略。日本這個國家比較重視戰術方面的基礎教育,缺乏有戰略眼光的大家;抗日戰爭中國"以空間換時間、持久戰"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相反,日本以當時的國力、軍力如果戰略得當,是可以迅速佔領中國的。

日本佔領東北後,應該好好鞏固其東北基地,不要去招惹美國、蘇聯等國。相反,日本在二戰中的表現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毫無章法而言。石油禁運,可以不通過戰爭去解決能源問題,與美國開戰,過高估計自身能力,導致失敗。

三是深陷中國戰場。在中國戰場上最大的問題是戰略上的失誤,日本侵佔東北後信心大增,又接著侵佔中國的平津、華北方面。如果日本侵佔東北後,好好經營,不著急侵佔華北等地,努力把東北辦成侵華的大本營,把東北變成侵華的橋頭堡,那麼對我國就是個災難。另外,戰爭開始日軍分為兩路,一路從東北沿平津,華北,進攻山西,要把中國軍隊趕往黃河以南。此為陸軍。另一路從上海進攻,此為海軍,也就是"淞滬會戰"。我們知道山西多山,我國南方多河流、水泊都不利於機械化運行。如果日軍饒過山西,進攻陝西、四川、重慶,沿長江而下進攻,這樣抗日戰爭我們就失去了大後方,這對我國是個災難。

四是對自身認識不清。日本是個小國,佔領東北後信心滿滿貪得無厭,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力量,全面侵華,又挑戰美國最終導致失敗。我國古人尚且知道,"遠交近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等戰略,日本也許感覺我們實在是太過弱小,不值得用戰略戰術就可以對付我們。事實證明,日本侵略者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低估了中華民族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時的凝聚力,爆發力,最終導致其失敗。


秋仔爹


日本沒有金剛鑽,但是非要去攬瓷活,仗著自己在亞洲率先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優勢,開始了對外的野蠻擴張,但是侵略者一定沒有好下場,日本從一宣戰,就註定了它的失敗。




第一,有限的國家資源。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又缺乏,如果打擊落後的小國家,當然是手拿把捏,但是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有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國家,只是因為暫時的國勢微弱,沒有趕上世界的發展,才導致被欺負,所以日本一旦插手進來,那有限的資源,就是耗也能把他們耗死,而正是因為日本的石油被美國掐死,日本逼急了只能偷襲珍珠港,阻止美軍插手日本進攻太平洋的事務。



第二,歷史傳承。

古代中國天下分分合合,歷朝歷代並不缺乏能帶兵打仗,一統天下的能人,日本也一直派人來華學習,只不過經過清代愚民政策的洗腦,很多人思想保守,並且一直把滿人視為外夷,以至於八國聯軍進北京時,很多人領著洋人直接進園子王府搶東西,甚至給他們裝車,但是經過近代中國的動盪,國人也開始覺醒,雖然國內仍然動亂,但是在面對外敵時,都能不計前嫌的一致對外,在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最後取得抗戰的勝利!



第三,小人得志。

日本古代,原本就不是個富裕繁華的地方,都得靠天吃飯,但是資源又不行,更有“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的說法,所以普通人的生活過的十分拮据,日本更加沒有自己的歷史,全靠一個天照大神撐著,自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力大增,內心是極度膨脹,頗有種小人得志的意味,自認為是天下無敵了,所以在侵佔東北後,更加自戀,於是開始籌備全面侵華,這個過程比較順利,他們就更加認為自己所向披靡了,拉美國下水和南進太平洋,雖然是形勢所逼,但是還是有那點自信,認為可以最終統治亞洲。



所以日本本身實力在世界上看是三流,卻在當時工業化程度低的亞洲稱霸一方,導致越發貪婪,竟想要和德國,意大利三分天下,實在是痴心妄想。


軍事一點通


日本二戰失敗的根本原因,用我學到的知識和經歷來談我個人的看法吧。

第一個原因是侵略不是正義之戰,從他們發動戰爭開始,就註定要失敗!況且在戰爭中,侵略者瘋狂的掠奪,屠殺,根本沒有人性,必然遭到全世界的反對和被侵略國的奮力抵抗。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特別是人口資源。佔了那麼多的地方,必須有軍隊去管理。可是在侵略戰爭中,人員損失可不小,本來人口就少,經過幾年的激戰,人就更少了。二戰末期,日本兵源都是十七八歲的人,可都是未成年人。匆忙補充的兵源沒有作戰經驗,因此後期部隊的戰鬥力下降,最終註定走向失敗!


看歷史的訴說


日本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支撐日本打消耗戰,日本原本國土面積就小,還很多山地丘陵,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並不多,如果是打持久戰,日本的後勤供給根本跟不上,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優越的戰略縱深,豐富的自然資源,眾多的人口,充足的兵員,雖然前期受到國情和武器裝備的影響,但是有很強的打持久戰的條件,拖也能把日本拖死。



因為資源的匱乏,導致日本在最重要的武器裝備方面,只能以節約資源為核心,使得武器有各種各樣的明顯缺陷,要麼是結構過於複雜,故障率高,要麼是武器報廢率高,碰上點硬傢伙,根本扛不住揍。



而且美國對日本製裁,掐斷了日本的石油,導致日本狗急跳牆,為了得到東南亞的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只能鋌而走險,偷襲珍珠港,阻止美國出手,把美國提前拉進戰局。



日本註定會在這裡泥足深陷,無法自拔,加上日本不自量力,把美國拉進來,開闢太平洋戰場,最後連士兵都沒有了,弄一群娃娃兵來充數,戰略上的失誤,促使了日本失敗的速度。


琅琊利劍


這是個值得議論的話題。

可以說,在二戰這個大背景下,日方作為軸心國一員,去同美國佬為首的同盟國作對,失敗是必然的,也可以說是根本原因吧。且不論美國有那麼強大的綜合實力,單以美國人幾乎人人會玩槍,當時民間就有六十多萬飛機駕駛折照的國情而言,儘管開戰初,其只有區區數十萬作戰部隊,航母沒有日本多,飛行員沒有日那樣“王牌”,但它的準軍人,它的準空軍部隊,豈是小日本,可望項背的?這些人只要稍稍一操練,便都是老兵油子,都是呱呱叫的王牌飛行員,日本去招惹這個主,無異是隻張臂擋車的螳螂,遭到輾壓,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而且,美國如果是個專制國家,羅斯福可以一言如鼎的話,憑他的政治智慧,要是自己先擴軍備戰,什麼飛機航母先下“餃子”,練得兵強馬壯,一邊遣派特務或者觀察員,密切注視戰局動態,一邊當二邊的“兵工廠”,讓二個死磕,再到人家苟延殘喘之際,挺身出來收拾殘局,那麼,過去那二顆“牙”的什麼瓜分世界的誇張,都不在話下了,恐怕一國吊打全世界,真的實現“世界大同”,也未嘗可知呢!只是歷史不可假設,美國既不是個專制國家,而專制了,美國恐怕也不會有那樣的成就。

日本的歷史,雖說也有三千多年,但因為是個彈丸小國,又多災多難,資源貧乏,因而可以說,從來缺少“文化底蘊”,一向喜歡急功近利,以賭國運來求發展,這是這個國家,命運多舛的主要原因。

日本犯下的第一個大錯,是一開始,就設計起了“大東亞共榮圈”,妄想仿效美國佬的“門羅主義”,它哪知道,自己完全不能同美國佬比呢?美國相對獨立的地緣,日一絲也沒有,拉丁美洲大都是弱小的殖民地,與相對獨立的東亞諸國也完全不同,尤其要命的,建共榮圈,必然會侵犯歐美強國的利益,必然會遭致人家的反制,更是它的硬傷。

而且,急功近利的心態,更使其缺乏長遠戰略目光。日應該象一戰時吞我膠州灣一樣,採取不引人注目的蠶食政策,這就象今日我國大多城鄉結合部的農村,農民搞違規建築那樣,稍稍先搞一些,成了既成事實後,再搞一些,這樣少引人警覺來發展。日在佔朝、臺後,使之成為其後方,然後抽這個“後方”的人力物力,侵我東北,再以此類推,佔我華北,再佔華東,悄悄地一步一步來,先佔了中國再說,然後國力足夠強大後,再建“大東亞共榮圈”,再“征服”世界。老實講,以當時國、共不斷的紛爭,自家只管“攘外必先安內”的情況,中華民國真能獨力驅趕掉日寇?就使老蔣一廂情願地裝備起了多少個“德國師”,怕都只是臆想!

然而缺少謀略的日本,偏是在美帝都袖乎旁觀的情況下,就急吼吼大舉入關,且還不是全力進擊,一邊戰一邊增兵一邊佔地盤一邊燒殺搶掠,而且也沒有象發動“甲午戰爭”那樣,表面功夫做足,讓英、美等,不起反感,更在因國力難於應付的情況下,竟去攻南洋佔印度之那,呵呵,不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卻就心態膨脹到找不到北,大國風範亂擺,遭到滅頂之災,這時算已註定了!

總而言之,日本二戰失敗,是因為小日本,儘管發起瘋來,讓世人驚詫,列強膽寒,但不具備長遠的戰略意識,是最根本的原因。


用戶2633600175


我認為是人力資源。

除了我們常談的煤,鐵,石油,銅等等資源外,戰爭潛力還有一個根本依託就是人力資源。儘管日本在戰前建立了完善的國防動員體系,儲備了大量戰爭人力,但沒法彌補在戰爭中的巨大消耗。尤其是大量有經驗的士官,飛行員,維修技師,海軍士兵等。

飛機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快速組裝建造,但一名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則不可能。通常老兵帶新兵,新兵經過一年的訓練才基本掌握戰鬥技能,而技術性兵種則需要更長時間。

圖:1945年5月26日,神風特攻隊隊員在出徵前合影,懷抱小狗的日軍飛行員年僅16歲,作戰人力資源油枯燈竭的日本什麼也顧不上了

以飛行員訓練為例,培養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從進入航校到飛上藍天,再到自由馳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與金錢。而在戰時,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飛行員要到前線執行作戰任務,下一批次的飛行員培養質量就很難保證。一旦進入消耗期,飛行員的新陳代謝就會被打破,沒有充足飛行員的飛機就是一堆廢鐵,這一點在與美軍的作戰中越來越明顯。

反觀美國,一方面人口遠遠超過日本,再加上完善的兵員徵召和儲備體系,為美國海陸兩軍提供大量的作戰人才。美軍還經常將在戰鬥中獲得經驗的飛行員送回航校任教,以提高飛行員培養的質量。

圖:在航母上準備起飛轟炸日本本土的美軍B-25機群

儘管日軍從半島,中國寶島徵集兵員,但也無法抗住中美蘇三國的圍攻。戰爭的主體終究是人,人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根本因素麼。


兵說


系統性的說一下日本戰敗的原因吧,任何戰爭的行為都是對利益的爭奪,利益無外乎:資源、空間,日本正是基於這兩個因素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

先說明一下觀點,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資源的缺少,重要原因是中國的抗戰、美國的原子彈、蘇聯出兵東北。

一、資源的缺少

1、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家逐漸強大,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由於日本國小資源貧乏,國內的發展急需更多的資源和空間,日本急需對外擴張。



圖注: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

2、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在東北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大量往東北移民,開拓荒地,對於東北的侵略,日本看中的更是煤炭、鋼鐵等資源的攫取。

圖注: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教育

3、當德國進攻蘇聯時,日本製定了南下的策略,去侵犯美國和英國的利益,當時爪哇的石油、馬來西亞的橡膠和錫礦都是日本最想要的資源,不惜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4、要知道日本的戰略資源90%靠進口,還主要是進口美國的,1941年美國通過租界法案後,禁止出口日本石油和其他物資,日本國內的石油儲備只夠2個月,戰爭對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

4、二戰後期,太平洋上日本節節失利,美軍切斷了日本的海上生命運輸線,基本上斷了日本國內資源的供給,特別是戰爭最需要的石油和鋼鐵煤炭,沒了資源日本支撐不了大規模和長時間的戰爭。

二、中國的抗戰

1、日本當時狂言三個月滅亡中國,但是中國的抵抗完全出乎了日本的意料,全民族的抗戰使日本長期陷於中國戰場的泥潭不能自拔,牽制了大量的兵力和資金。

2、經過多年的大規模作戰,日本國內經濟一塌糊塗,1944年日本的全面國民生產總值全部用於軍費,國內人民苦不堪言水深火熱,日本再進行戰爭的溫床已經大大失效。

3、中國戰場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是為了打通南北戰場,實現戰略轉移,可是這個目標沒有實現。

三、美國的原子彈

美國的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實際上當美國投放原子彈後,日本政府有打算把天皇及政府機關搬遷到中國東北的計劃,以此繼續抵抗。

圖注:原子彈

四、蘇聯出兵東北

1、1945年8月9日蘇聯進攻關東軍,勢如破竹,短時間就瓦解了關東軍,段了日本的後路。

2、當時關東軍大多是老弱病殘,裝備又差又少,精銳基本都調往太平洋戰場和本土了,蘇聯可以說撿個便宜,收割人頭。



圖注:日本關東軍戰俘

以上四點基本是日本失敗的因素吧,實際上日本自發動九一八時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