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等功臣,戰後回家種田,60年後,一包東西道出他的身份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亂世出英雄"這句響噹噹的句子,這句話在混亂的時期特別中用。在混亂的年代,戰火紛飛,山河破碎,正當國家或者民族危難的時候,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大群仁人志士,他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也間接促成了自己的功名成就。

這個特等功臣,戰後回家種田,60年後,一包東西道出他的身份

秦朝末年,百姓罹難,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戰敗秦軍,成就了他的英雄氣概。到了近代,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再到對越自衛反擊戰,無數的中國子弟兵建功立業,為了民族事業貢獻了力量,當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了戰鬥英雄。

戰後,他們因戰功受封特等功臣,被鮮花和掌聲簇擁著,一枚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是最好的解釋,當這些軍功章交到他們的手上時,他們有的繼續在軍人的路上奮鬥不息,然而更多的卻選擇了回家種田,過著平凡的生活,李文祥就是這樣一個特等功臣,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濟南戰役,榮立戰功無數,卻選擇回家種田。

這個特等功臣,戰後回家種田,60年後,一包東西道出他的身份

1956年,李文祥離開部隊,轉業到福建省建設廳建築工程公司工作,每個月拿著不菲的工資,生活上可以過得非常的富足,絲毫不用擔心會失業。這個工作,很多人想方設法都想得到,李文祥卻沒有絲毫的眷戀,他依然想著回鄉工作,這是他的願望。

在這個崗位上工作6年後,李文祥的願望終於能夠得到實現,他響應國家支農號召,主動要求回到老家,做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當時就有很多人勸他不要放棄這麼好的條件,但是,他毅然堅定,馬不停蹄就回到了家鄉做起農民,竟然就此晃過了60年。

這個特等功臣,戰後回家種田,60年後,一包東西道出他的身份

他回到家鄉後,就將那些軍功章用一個小布包裹起來,放進了小抽屜中,珍藏起來。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起自己的戰鬥歷史,更沒有提及自己所立下的軍功,家人鄰居只是知道他是一名退役的老兵,如果不是60年後的一次偶然機會,他的身份要隱藏一輩子。

時間快速地溜走,60年的時間就過去了,他和家人依然居住在一間破敗的小平房裡面,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政府下鄉慰問貧困家庭,來到他家後,他拿出那個小布包,打開一看,是那堆軍功章,人們才知道他的身份是一名特等功臣。但是,當政府人員提出為他翻修房子的時候,他毅然拒絕了,說:"我是幹部,不能給國家增添麻煩",讓人聽後感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