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怎樣的夢

聖經說:“要求,就會給予;尋找,就會發現;敲門,就會打開。”

不管是什麼,你都會有的;不管你全身心渴望什麼,你都能得到。關鍵是你要知道你真正想要什麼,並要對此有一種強烈的慾望。

在法國有一位年輕人很窮、很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迅速躍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醫院去世。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裡,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485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窮是窮在背時上面。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等。

在這位富翁逝世週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只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這裡的“野心”換成一個動聽點的名詞,那就是“夢想”。

如果將成功比喻為一次飛行旅程,那麼它是從夢想開始起飛的。

曾經為事業成功而激動過,也曾經為愛情而激動,但現在好像一切對我都無所謂了,再沒有能為之心跳的事,也再沒有能讓我熱血沸騰的感覺,活著就像一具殭屍,也許還剩有一些因本能而殘留的衝動,僅僅是殘留的衝動而已。沒有歸宿的生活,沒有為事業而熱血沸騰的生活,是多麼無聊,多麼乏味啊!

生活不能再這樣下去,因為這將是痛苦連著痛苦,甚至會讓我喪失對生命的熱情。我必須要改變,要找回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熱忱,要喚醒我的生命力。

但改變要從哪裡開始呢?

那天上網聊天,一位19歲的大學生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突然像被針紮了一樣,我的夢想是什麼?我還有夢想嗎?才30多歲的年華,但生命已被生活消磨得衰老,我已很少再有激情去夢想。成年了,不用再學習,也有了經濟收入,多年的折騰,雄心已不再,於是,夢就這樣悄悄地被生活偷走了。

但雷石東不是63歲才買下維亞康姆公司嗎?卻創造了轟動世界的《倖存者》節目。還有麥當勞的克洛格,50多歲才開始創業,不也成就了遍及世界的快餐帝國嗎?人需要有夢想,年輕時需要,年齡大了更需要,因為年輕時的夢想更多些幻想成分,而成熟後的夢想才更現實,才是浪漫與現實結合得更好的。

總要有一個目標,要有一些輝煌的夢想,這樣才會不斷地努力,生活也才充實。

在少年時,看了《拿破崙傳》,我為拿破崙由一介平民而成為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而感動,就夢想著成為拿破崙;高中時對物理著了迷,我又夢想著能像愛因斯坦那樣,坐在家裡,一張紙,一支筆,就能演算出自然世界的變化。但這些都不能算夢想,只不過是想一想而已。那麼什麼才是夢想呢?

有一位學禪的學生也這樣問他的上師,於是上師帶他去湖上泛舟。然後問他:“你是真的想知道什麼才是夢想嗎?”學生回答是真的想知道。既然是真的想知道,突然間上師將他推下了船。年輕人沉入了水裡,幾秒鐘後冒出水面來喘氣。上師不待他吸足氣,又用力把他按了下去。年輕人又冒了出來,卻又被按了下去。他第三次冒出來時幾乎沒有了氣力。這次上師把他拉了上來,用通常的方法讓他恢復了正常的呼吸。

當這個年輕人完全從“酷刑”中緩過來時,上師對他說:“告訴我,在拉你上來之前你最最想要的是什麼——那種與其他慾望相比猶如太陽之於蠟燭一般的慾望。”年輕人回答:“哦,上師,我最想要的呼吸空氣——對我來說,當時沒有任何別的慾望了!”然後上師說:“那就是你的夢想。”

其實這還不能算夢想,因為這是在痛苦狀態下的需求。夢想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在快樂、積極心態下的渴求。

有人說第一次與夢中情人約會時,徹夜難眠,興奮不已,這算不算夢想?這還不能算夢想,因為這種情感,很難維持長久。

我們在一生中會為很多的事而激動,甚至想起來就夜不能寐。我們的夢想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夢,一種快樂的夢想,是一種心能為之激動得顫抖的夢想,是一種能為之捨棄一切也心甘的夢想,是一種能長居心頭的夢想。這種夢想會讓你內心中燃燒著火焰,使你永遠懷抱著熱忱,懷抱著期盼,永遠精力充沛。

當你有了這種夢想時,你的人生就真正找到了目標。

而沒有這種夢想的人,說明生活中已沒有了期盼,沒有了熱忱,生活將是平淡無味的。

就像桑德柏說的:“除非先有夢,否則一切皆不成。” 沒有夢想,就沒有熱情,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如果你是位業務員,我問你是賺1萬元容易,還是10萬元容易?

你會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1萬元容易。”

我說你錯了,是賺10萬元容易。

為什麼呢?如果你的目標只是1萬元,那麼你的打算只是能餬口而已。如果這就是你的工作目標和工作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好好想想,難道工作就只是為了餬口而已?

工作總歸是工作,不論你將目標定為1萬元還是10萬元,你都得打電話、接洽客戶、送貨。如果你把目標定為10萬元,而不是1萬元,出門時一定會更興奮、更賣力。這時你的心境會鼓舞你發揮出比餬口更高的潛力來。

人要發揮自己的潛力,就要讓自己更動心,更有興趣,更有渴望,而夢想就是源泉。只有動心的未來才能激發成長的念頭。倘若沒有夢想,沒有為實現夢想的努力,沒有夢想的實現,我們的幸福何在?

很多人為什麼能勤奮工作,孜孜不倦,被人稱為工作狂,不就是因為他們內心中有夢想嗎?他們想過上浪漫而豐富的生活,想像一個英雄一樣被人尊崇,這些夢想在他們心中燃燒,像火一樣點燃了他們的熱情,使他們能對工作有一種狂熱。

我喜歡看好萊塢的電影,因為它被稱為“夢工廠”。同樣我們也應該將我們的生活變成一塊夢想地。我們應該用夢想編寫生命的劇本,演繹精彩的生命傑作,為了成就感而工作,金錢自會滾滾而來。

是什麼鼓舞人不斷前進的?是人對未來的夢想。要想生命富有力量,首先就要有一番既遠大又腳踏實地的夢想。我們說立志就是邁入了成功的大門,所謂立志,也就是要有夢,要有目標。

奔馳公司總裁埃沙德·路透說:“如果你必須造船,你不必叫人們去尋找木頭,當然也不必呆在那裡只顧發號施令和分配繁瑣的工作,你應該引導他們去向往遠方縹緲無際的大海。”

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怎樣的夢。慾望比方法更重要。

有一天晚上,我在上海的南京路上閒逛,走累了之後,就買了一瓶冰紅茶坐在路中的石凳上邊喝邊休息。這時過來了一個穿著還比較整潔乾淨的中年人坐到了我的身邊,我也沒太在意,休息好後,我起身就準備將飲料瓶扔進附近的垃圾筒,這時他突然說話了:“先生,把飲料瓶給我吧。”原來他坐在我身邊一直在等待,就是為了收我的飲料瓶。我真的震驚了,他看上去很斯文的,怎麼看也不像一個撿廢品的。我看著他問:“你等在這裡,就是為了這個飲料瓶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的。”我將飲料瓶遞給了他,但我想我至少還應該給他一個忠告,於是我對他說:“人生中要得到多少,就看你對生活索取多少。” 他聽了為之一愣,然後蹣跚而去。

望著他遠走的背影,我十分感慨,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我和他都是人,為什麼我能休閒地逛南京路購物,而他,一位中年人,卻得靠在南京路上撿廢品為生。難道說上帝對我特別眷顧?

其實我與他之所以不同,答案就在於我對他說的話:人生給予你所要的一切。如果你只想要一個飲料瓶,你就只能得到一個飲料瓶;如果你想要充滿喜悅和成功的人生,你也同樣會得到。無數人的經驗證明,如果你能放飛夢想,並控制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你就無所不能。如果你懂得如何爭取,你就必然會得到你所想要的。

其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乞討者,不僅是街頭的乞丐,還有那些生活中的乞丐,他們之所以生活潦倒、落魄,不在於他們所遭遇的環境,全在於他們選擇的面對環境的態度。

人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像巴甫洛夫實驗中的狗,只有條件反射,刺激反應,完全聽從外來訊息。他們沒有行動,只有反應。另一種方式就是運用自己的腦子,選擇能使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的夢想和行動。

人生有夢想和沒有夢想都可以生活,但有夢想的人生,你內心中就會燃燒著一團火焰,會驅使你不斷向前。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了夢想,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有權利得到生活的饋贈。當面對生活的困境時,許多人便不再奢望夢想能有實現的一天。當熱情漸消,他們便忘了自己身上所蘊藏的力量,生活中不再有自信和希望。

惠普的價值觀是:每件事都有可能。惠普的總裁解釋說:“這不是說每件事情都可以輕而易舉,但的確每件事都有可能。”

的確每件事都有可能的!請別忘了我們身上那股沉睡的力量。只要我們今天便拿出行動,去喚醒它,美夢便會在心中復活。

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怎樣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