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過去了一半,你的目標都實現了麼?

2018過去了一半,你的目標都實現了麼?

2018年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半,年初設定的宏偉目標實現了多少呢?沒有實現的目標遇到了哪些阻礙?有沒有需要更新的小心願?有沒有成功的戒掉計劃單裡的罪惡事件?自己相比於半年前有什麼變化?這半年又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需要克服?克服這些新問題能夠幫助自己實現什麼成長?……

如果你能夠不斷反思和總結,你的人生會越來越豁達,心胸會越來越開闊,視野會越來越寬廣,這都是影響幸福和命運的重要因素。

有階段性成果檢驗的目標會更容易實現

很多人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會有一個大的計劃,例如要學英語口語。這樣的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一定經歷興奮期和疲憊期,就算拆成一個個小目標也會遭遇有一天熱情殆盡的處境。如果我們參考運動員的訓練,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無論什麼運動,專業的運動員每天都會進行大量的枯燥和重複的訓練,包括有氧無氧的跑圈、身體柔韌性拉伸、肌肉力量提升、敏捷性訓練、各項技術動作的反覆雕琢等等,一個NBA籃球運動員每天要進行將近50項的訓練內容,非常辛苦。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已經做到極致了,可如果僅僅靠金錢激勵,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枯燥訓練是很難堅持的,恰恰是因為比賽,這個有成果檢驗的競爭性目標才讓這些運動員日復一日的訓練。記得前些年有篇關於美國教育的報導,讓孩子們參與一場辯論賽或者演講大賽,自發學習人文、社會、歷史、語言等科目的學生人數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明顯高於老師講課。國內教育是通過考試來檢驗,也算是一種激勵方式,可考試沒有公開的比賽更有效果,因為比賽可以提升聲望,財富、權力、聲望向來是人類的三大追求。下一次制定目標的時候,別忘了設計一些階段性成果檢驗。

學習+實踐+反思是最高效的成長方式

不斷成長是很多人的追求,有人通過學習,有人通過訓練,也有人不斷工作,還有人長期閉門思考。這些方法都犯了一個錯,就是非系統成長。單一方面的進步會被成長系統中的其他部分硬生生拽回來,讓成長變得無效。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斷練習自己的銷售能力,缺乏認知的提升和跨學科反思,他的發展一定會遇到瓶頸。認知的提升就是學習,認知決定了你的思維模式、看問題的視角,以及理性思考的科學依據。如果在一個狹隘甚至錯誤的認知模式下,不同重複的練習技能,請問這個技能會幫助你實現理想麼?一個人對待同樣的問題如果30天都不改變視角,他的發展上限基本上就是他的視角能夠觸達的上限。同樣,如果不進行跨學科反思、跨文化反思、跨場景反思,他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始終停留在原先水平上。一旦遇到複雜的問題,或者創新型的挑戰,單一知識結構將無從應對。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問題也會越來越複雜。所以,學習+實踐+反思才是最高效的成長方式。

接受自己的感性、衝動和慾望

人作為動物世界的統治者,始終無法逃脫生物進化過程遺留的問題,包括本能反應的衝動、內嵌在大腦內部的感性決策機制、各種確保生存和遺傳的原始慾望,很多人希望用理性戰勝感性,我想問一句,如果你的生活只有理性,那你和一臺機器有啥區別?已經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僅僅依靠理性,決策效率將非常低下。感性+理性的結合才是大腦認識世界的簡單模式,更節能,更高效。我們應該客觀的認識自己的感性,瞭解感性和本能的形成是大腦認識世界的簡化模型,接受自己的衝動和慾望,但在同時也應該配上理性的武器,時不時的反思和分析。只要這樣,生活才會多一些樂趣,少一些對自己的苛刻才會更加幸福。

下半年已經開始了,你準備好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