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認為:“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它不僅僅表現在畫面上,那畫面以外的辛苦就多了。打個比方吧,演員只管演戲,不必管服裝道具、舞臺佈景,那些事各有專人負責。而這連環畫呢?畫家除了腳本之外,一個人都得管,連導演的事情都得擔起來。”她很在意細節的真實,曾說:“我們畫連環畫時,有好些資料要靠平素積累,腦子裡要像個底片箱,需要哪個就抽出一張來。如果只在接受了腳本之後再去現找,腦中全無印象,到茫茫書海里去撈針,那就難了。” 王叔暉認為,除了平素積累,也需要體驗生活。比如,她畫連環畫《生死牌》之前,專門到梅蘭芳劇團去看排練,默記演員的招式,還到東安市場的盔頭鋪去畫戲裝寫生。大熱的天氣不畏酷暑,就在那裡畫,一件蟒袍就要畫兩三天。她說:“必須胸有成竹,才能提筆作畫;心裡沒數,提筆就畫,難於畫好;即使畫好了,也是碰巧,不足為法。”

王叔暉在創作前,正是因為大量蒐集整理了素材,進行了多次的藝術構想,多次的寫生,多次的觀察,不斷地產生新的想法,幾易其稿,才創作出像《西廂記》等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畫界曾稱劉繼卣和王叔暉是“發展傳統線描藝術勇於開拓創新的雙子星座”。連環畫家,其中女性不多。而以一部《西廂記》被譽為大師的女畫家,僅王叔暉一人。

王叔暉退休以後,繼續完成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約稿。像《紅樓夢》人物畫,她前後共畫了“紅樓十二釵”中的黛玉、晴雯、王熙鳳等八個人。可惜的是,在畫《惜春作畫》時,王叔暉突然去世,使這曲最後的生命詠歎成為絕響。

時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的著名書法家沈鵬寫下悼詩:

樓院昏昏落日斜,忽聞女史走天涯。

魂歸泉路釵銷折,畫到西廂玉絕瑕。

一管串聯紅錦線,百年來去白荷花。

仙遊應化花中蝶,梁祝相隨舞萬家。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 1912 -1985 ) 字鬱芬,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是現當代著名工筆重彩人物女畫家。

1949年參加工作,歷任出版總署美術科員,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美術室圖案組組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組組長、專業畫家。1976年退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第三屆理事。

連環畫主要作品有:《梁山泊與祝英臺》、《西廂記》、《孔雀東南飛》、《河伯娶婦》、《木蘭從軍》、《孟姜女》、《墨子救宋》、《生死牌》、《楊門女將》……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河伯娶婦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孔雀東南飛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擅長工筆重彩人物畫。在連環畫《西廂記》、《孔雀東南飛》、《梁山泊與祝英臺》、《木蘭從軍》、《生死牌》、《楊門女將》以及單幅人物畫《王昭君》、《李清照》、《花木蘭》等作品中,描繪了一批中國歷史上的傑出女性和古代文學作品中個性鮮明的女性人物。為我國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稱得上是當代工筆仕女畫第一人。

她自幼喜歡繪畫,十五歲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先後師吳鏡汀、徐燕蓀、吳光宇等名家習畫。她天資聰慧,勤苦好學,畫風尤受仇英、陳老蓮的影響,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王叔暉受西方素描與寫實造型深入中國畫的影響,在畫《梁山泊與祝英臺》時,山石、樹木有了明暗的陰影。經過對結構、比例、透視的參悟,她的人物結構、比例也煥然一新,擺脫了“食古不化”旳束縛。王叔暉參悟西畫,入得快,也出得快,從《孔雀東南飛》開始,迴歸到中國畫的白描。王叔暉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路,她筆下的人物是平面的,沒有體積感的,是純中國式的。

白描《西廂記》的人物刻畫生動,造型準確,情感特點栩栩如生,環境充滿詩情畫意,色彩典雅,線條流暢瀟灑,以西方繪畫中的透視法統攝背景,她將遒麗的鐵線描和傳統界畫與焦點透視相結合,畫出建築的結構和景深,豐富了連環畫畫面的層次,畫面不失審美趣味,並更加真實化、生活化,在傳統技法中流露出時代的氣息。王叔暉對於這部作品,幾乎是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及幾十年畫仕女畫的經驗。1963年《西廂記》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 。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王叔暉:別瞧連環畫這個東西小,要打算把它畫好,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