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導讀: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古鎮,很多的電影公司都要來這裡的影視基地拍攝,也有很多千百年來留下的著名石橋,書院,會館等,它就是萬靈鎮,這次小編有幸遊歷萬靈鎮,清晨的萬靈古鎮,霧氣繚繞,在黃葛樹旁邊的樹下,幾位鎮上習武的人在這裡練著太極拳,霧氣消散後,早上的時光就算過去,而同一時間,枕著瀨溪河,沉睡而起的萬靈古鎮,又開始了熱鬧的一天。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 古鎮大榮橋

這裡僅具有特色的石質古橋就有7座,大多修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有些甚至更早,最具特色也最出名的,要數古漕運碼頭旁邊的這座大榮橋。 大榮橋總長約60米,寬2米有餘,由一長段平直石板橋和一段拱橋組成。 拱橋主拱高約10米,寬約15米,是漕運大船通過的地方。始建於明朝初期的大榮橋,是去往日月門的唯一路徑,這座古石橋既不是曲折迴環,也沒有多餘複雜的裝飾,而是質樸歸整,中通外直,在遊人看來這是一條簡單的直橋,只是鏈接著古鎮出行所用,從造型上看,大榮橋為石孔橋,橫臥在古鎮的瀨溪河上,承載著古鎮千年的厚重歷史,橋兩側各有一半圓形石孔,每逢漲水時,大榮橋兩側被淹,平直的石板橋就好像浮在水面上一般,奇妙異常。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萬靈古鎮的古街都是在水碼頭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古街並不長,有500多米,街上建築多為明清時修建,具有典型的川東民居結構,與蜿蜒而上的青石板路緊緊相依。經歷了百年滄桑,街上的建築不免有些斑駁,但恰是這種斑駁才體現出古鎮的原始和古樸。水鄉特色,以古橋最為顯著。大榮橋無疑是萬靈古鎮旖旎水鄉風光的主角,外來者喜歡在橋上遠望風景,鎮上的人喜歡坐在橋上垂釣、閒聊。每到趕場的時候,橋上就會變得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販也會雲集在這裡賣魚、賣豆腐、賣滷味等,給古樸的水鄉小鎮增添了幾分熱鬧。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 古鎮瀨溪河

站在大榮橋上,腳下就是瀨溪河,地處重慶市榮昌區東北部的萬靈古鎮,流經古鎮的瀨溪河是沱江的一脈支流,曾是川渝一帶重要的水上交通線,上游生產的鐵器,附近幾個縣的官糧稅收,商品貨物,以及萬靈盛產的貢蜜,都需要從這裡經過,由於河道中的白銀灘把瀨溪河組成了上下兩段,往來船隻來到此地,都只能在地勢較為平緩的東岸卸貨,翻灘,之後才能繼續航行,因此,從宋朝起,萬靈古鎮就為了瀨溪河上最為熱鬧的漕運碼頭。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就這樣隨著人口的發展,外地人也前來聚集,商貿也越來越多,萬靈古鎮的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如今的兩街九巷四城門的格局,最繁盛的時候,有大量的船隻停留在白銀灘那邊,有卸貨的,有等待過灘的,每一天都有非常熱鬧,腳伕們和縴夫號子聲絡繹不絕,就連白銀灘上供應茶水的也排成一個大隊伍。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 古鎮日月門

沒一會我們看到一座石頭的大門,除了石磚之間翻修的縫隙,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大門經歷的上百年的滄桑,但是在大門的右側,我們還能清晰的看到“日月門”三個字,日月門跟其他寨門不同,不僅是軍事設施還是戰備設施。門洞內有一重達一噸的巨大石板,下方是一口口小身大的古井,內設暗道連接寨外的瀨溪河,意味著此乃永不枯竭之井。這便體現了設計者趙代仲的智慧,戰時即使敵人圍困時間再久,寨中也不會缺少飲水。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 古鎮爾雅書院

穿過日月門,來到一條古鎮最繁華的老街之一,坐落於古鎮上的書院和宗祠,延續著萬靈綿延的文脈,古老的會館,商鋪,彰顯著古鎮昔日的繁華盛景,無論是摺扇、夏布、陶器,還是街頭巷尾叮噹脆響的麻糖,油亮甜香的麻粿,雪白香糯的餈粑,以及香飄滿街的油炸白鯵,讓過往的人們無不想每個都吃個遍,最吸引人的還是在古鎮中心的這座爾雅書院,在萬靈人的心目中,它是最神聖的殿堂,因為就是在這裡,他們的祖輩聞得了第一縷書香,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懷古思今,更多的是為了延續和傳揚一種,“守本心,行正道”的精神品格,爾雅書院的創辦者是喻茂堅,萬靈鎮就是他的家鄉。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說到喻茂堅,不得不說他的故事,在明正德年間,喻茂堅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在擔任刑部尚書期間,他秉公辦案不徇私情,在朝野間贏得了“漢庭老吏,當代法家”的美名,明嘉靖二十七年,75歲的喻茂堅,被捲入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權勢鬥爭,當時,奸臣嚴嵩設計陷害首輔大臣夏言,並伺機取而代之,嘉靖皇帝當時非常寵信嚴嵩,聽了嚴嵩的讒言就勃然大怒要殺夏言,作為朝廷掌管司法的官員,喻茂堅認為,嘉靖皇帝要處死夏言的旨意,完全背離了朝廷的司法公正,在量刑時,他和當時權勢滔天的嚴嵩,在朝堂上針鋒相對,並向皇帝冒死進諫。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但是當時的皇帝根本不聽他的意見,不但處死了夏言,還扣發喻茂堅半年的薪俸,由於當時的喻茂堅已經是75歲的老人,又是朝中的老臣,所以這還算是從輕處罰,儘管如此,喻茂堅並沒有感到後悔,他反而從中深刻地認識到,一旦法律不完善,不僅會被奸佞之人鑽了空子,甚至還會危害忠良,為了保證司法公道,停俸期間,他連續兩次上疏皇帝,申請重修明代大法《問刑條例》,最終得到皇帝批示獲准修改,修訂好之後,皇帝認為非常好,就 賞賜了他金盃,當太監把獎勵抬到他家時,因喻茂堅太清貧,只給了太監二兩銀子,並且嘉靖皇帝感慨的說“喻茂堅乃天下清官也”。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問刑條例》修好的當年,年事已高的喻茂堅便向皇帝辭官,告老還鄉,回到家鄉萬靈沒多久,他就開始著手籌建“爾雅書院”,在爾雅書院大門兩側,喻茂堅提筆對聯“衍祖宗一脈直傳,克忠克孝,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這是他一生信守的座右銘,也是他對書院學子的後世子孫的諄諄垂訓,喻茂堅在92歲時無疾而終,得享高壽。

大美重慶瀨溪河,清官喻氏萬靈鎮

據記載,明清時期,喻氏家族取得功名者共有322人,17人高中進士,在爾雅書院裡,展示著一些當年的歷史事件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