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再造共識

很多人都常說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特別快,往往只過了幾個月整個行業的形勢可能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往往和政策或者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有著極大的關聯性。

行業亂象

從2017年初快速崛起的ICO,到中國“九四監管”後的基石私募大行其道,從幣安在全球的異軍突起到FCoin的“交易挖礦”模式橫空出世。一幕接一幕的連軸轉讓所有在行業中的人目不暇接,頗有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然而,這些行業內的不斷“創新”似乎並沒有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活力,行業中幾乎所有的大小項目的幣值不斷瀑布式的下跌,讓很多入場並不久的參與者們紛紛割肉離場。到今天為止,對於整個行業已進入“熊市”——這樣的看法肯定沒有太多人會質疑。幾乎絕大部分主流的數字貨幣已經腰斬再腰斬,儘管這些景象對於在行業中超過5年以上的“老人”而言並不陌生,但無論是對於“新人”還是“老人”,所有人對行業的信心已經受到了重創。

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大多數中國的區塊鏈從業者多少會認可這是由於行業“亂局”造成的。在去年九月之後,很多相關的項目都轉移到海外或者是地下,從而進入到完全不可控的局面。伴隨著各種媒體加油添醋的報道,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通過數字貨幣ICO似乎是一個全新募資的方式之後,似乎再難以關上這個“潘多拉魔盒”。所以在政府出手整治之後,全球的區塊鏈項目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是缺乏可靠的募資平臺之後,越來越多的代投出現在各種微信群和Telegram,那些小散們不得不抱團取暖,開始自己嘗試進行合投或者找代投來參與那些原本無法參與的項目。

而一些大戶甚至是機構也嗅到其中巨大的機會,開始紛紛以各種方式投入到其中。在很多項目的背後,甚至那些曾經在互聯網中頗有些聲望的機構和個人也若隱若現。由於專業選手的參與,割韭菜的鐮刀也變得更加鋒利了。越來越多良莠不齊或者先天不足的項目被包裝成一個個金光閃閃的優質項目,各種白皮書也寫得越來越無懈可擊。從創業團隊到項目顧問,從基石輪和私募輪似乎都變得越來越正規,從而項目的估值也變得越來越高。我們似乎看到記錄不斷在創新,估值從幾千萬美元迅速變為數億美元,從幾萬個以太變為數十萬個以太。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已經很難區分其中的優劣,而盲目和火熱的氛圍讓很多對行業並不那麼瞭解的新參與者徹底放棄了思考,將無數的資金投入到那些有意或無意的“騙局”中。

放棄共識

由於好項目的份額變得一票難求,所以很多有資源的大戶以及機構紛紛參與到項目爭奪中,隨著參與者的增多和高漲的行情讓許多本身僅僅是包裝很好的項目也開始獲得了追捧。在這樣愈加瘋狂的局面下,整個募資方式又開始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很多項目方乾脆放棄了面向公眾募資,在完成了所謂基石輪和私募輪就直接進入交易所。畢竟向公眾募資需要做很多的宣傳工作、組織各種各樣的線上線下活動、需要不斷回應社區的質疑和挑戰,這對於那些缺乏底氣的項目而言,顯然不是令人愉快的經歷。

而無論是所謂的基石輪還是私募輪,都只要面對和說服數量和底線有限的投資者,甚至大家只要目標一致或者底線一致,可以很快達成統一意見。但我們可以掰著手指頭算一下,不管什麼項目,基石加上私募輪最多也就是幾十號人,這樣的人數其實最多也就是達成割韭菜的共識,是無法形成真正的社區共識。如果不進行公開募集,而是通過二級市場直接進行交易,我們很難想象除了說故事、發誓賭咒或通過坐莊快速拉盤等市場操作的手法之外,如何去吸引那些潛在的想參與到社區發展的參與者。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阻止行業中那些希望賺取快錢的人使用各種方式來迷惑投資者,但作為一個試圖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者,還是需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去認清楚哪些是真正有潛力的區塊鏈項目。那些沒有經過廣泛宣傳,神秘且無法面對公眾的創業團隊,或者似乎一票難求或是一開始就被秒殺甚至不公開募資的項目,從來都不是成功項目的選手。我們往往將以太坊作為行業中ICO的典範,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廣泛的宣傳,創業團隊公開面對了所有的疑問和挑戰,吸引到了最大數量的參與人群在其公開募資的行為中,並且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募集。這些都奠定了以太坊最強的社區共識,並且為之後的發展奠定了最為紮實的基礎。

而現在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項目已經完全脫離了區塊鏈最初發行的初衷,隨著傳統投資行業團隊的進來,每個項目進行精緻包裝後,經過極少人參與的基石輪和私募輪就快速推向市場。通過類似於ICO來公開募資的方式,已經被偷偷轉變成傳統的行業投融資過程,而區塊鏈最為核心的社區共識已經被徹底忽略,那麼這樣的項目究竟還有多少價值恐怕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

區塊鏈項目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社區共識來約定的,社區越大則共識越強,而共識越強則該項目越有價值。在過去十幾個月的時間裡,這個行業進來了大批新的參與者,他們或許是被新聞報道中描述的暴富效應所吸引,或者是對行業未來潛力有著不小的興趣。而這些新人又吸引了一些曾經在過去互聯網上收割市場的一些成功者,他們試圖把區塊鏈行業變成他們所熟悉的戰場,並且取得更多更大的收穫。從目前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這樣的事情並不僅僅發生在中國,但毫無疑問中國是目前最嚴重的。並且幾乎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格局,使得中國所謂區塊鏈行業變成了一個以交易所為核心的交易所行業。而在這樣的畸形市場裡,區塊鏈本身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徹底的零和博弈讓每個人都開始忘了行業的初衷。

交易所“行業”

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行業發展中,交易所始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交易所的任何舉動似乎都會對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這裡肯定說的是中心化交易所,也就是非使用區塊鏈技術,最傳統數據庫技術的那些交易所。從已經成為傳說的門頭溝(Mt.Gox)到OKcoin和火幣,從幣安到FCoin。中國的交易所在行業內始終都極具話題性,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他們並不應該是區塊鏈行業的核心,區塊鏈行業的核心一定是區塊鏈技術和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各種公鏈和應用。但似乎在目前國內的格局已經徹底顛倒,由於交易所控制著項目方和投資方退出的渠道,而國內項目方和投資方往往並沒有打算長期持有自己的項目,那些急著賺錢,恨不得每天都翻倍的短期投機者也隨時給與項目方巨大壓力,那麼交易所也就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那些良莠不齊的項目數量急劇增加,導致所謂的“上幣費”也成為了天價,動輒數千萬的上幣費幾乎成為了優秀項目的噩夢,轉而也成為整個行業的噩夢。我無意批評任何交易所抬高“上幣費”的行為,因為這完全是一個基於商業的決定,對於交易所而言本身也不應該、當然也沒想過要去承擔發展行業的重擔。但顯然,任何一個優秀或者相信自己長期價值的項目,似乎並不會願意從投資資金中拿出那麼大一筆錢來作為“上幣”的買路錢,對於優秀項目而言,本來開發的資金就是不小的負擔。更何況真正優秀的項目只要將來的確發展的好,在海外有很多交易所是願意免費來支持的,畢竟優秀項目的社區必然會有眾多的投資者,不會擔心未來交易活躍度的問題。那麼願意馬上從剛剛募集資金中拿出“天價”上幣費的項目成色自然可想而知。“劣幣驅逐良幣”的模式讓行業已經變得混亂不堪。

然而交易所絕對不會滿足於這些,交易所希望獲得快速的收益甚至是未來的收益,因為他們本身也不會關心區塊鏈的未來,也不一定會相信區塊鏈的未來,所以可以通過發行平臺幣來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其中。通過交易所本身的平臺幣作為一種未來可以獲得分紅的類證券載體,從而能通過流動性馬上獲得未來的可能收入。這當然是以最好的想法來揣摩那些發行平臺幣的交易所,也不排除有些交易所連這種想法都沒有,發行平臺幣的目的就是為了炒作圈錢。但無論是哪一種想法,這都讓交易所這門生意變成了一個聚寶盆,但這個一本萬利的模式似乎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交易挖礦”和“交易所加盟”等所謂的創新模式不斷出現在這個已經變得越來越神奇的“交易所行業”。

賺的盆缽滿盈的交易所讓更多的人湧入其中,各類數字貨幣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拒不完全統計,目前這些新交易所的數量已經達到數千家,完全超越了新的區塊鏈項目的數量。我曾經戲言說,在未來很快會有上萬家交易所,每家交易所都在交易上萬種交易所平臺幣,這個時候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已經被徹底的遺忘了,我們已經從區塊鏈行業徹底的變成了一個交易所行業。當然,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賭場”,但是這是一個無法持續經營,充斥了欺詐和不公平的“賭場”。在未來,這樣一個空對空的市場肯定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當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被這個市場排擠出去之後,我們面對的只能是一地雞毛。你可以想想在國家的經濟體裡面,最大商業公司不是蘋果、微軟或者是BAT這樣的企業,而是紐交所、上交所這樣的企業,這顯然不可能是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甚至不可能應該存在這樣的經濟體。可惜的是,區塊鏈行業,或者說是中國人所參與的獨立區塊鏈行業正在朝著這個方向飛奔而去。

在這個已經變得奇怪的區塊鏈行業中,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交易所中,那些原本投入到區塊鏈項目的資金,也因為“上幣費”等各種名目繁多的方式輾轉進入到交易所中,還有很多自以為在投資數字貨幣的參與者不斷投入資金到交易所的平臺幣上,那麼行業的熊市來得如此兇猛就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了。我必須再提醒一下,區塊鏈行業的核心一定是區塊鏈技術和使用相關技術的公鏈及應用。中心化交易所本質上最多應該是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核心,更不是全部。但是行業的資金幾乎全部湧向這個和區塊鏈技術毫無關聯的組成部分,而這些資金恐怕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不會再流入到原本的區塊鏈行業中了,所以造成行業大規模失血。如果不改變這個現狀,參與到其中的相關者不再醒悟,那麼我們估計很難在短期看到行業有好轉的跡象。

儘管從長遠來看,我個人並不擔心這樣的模式最終會導致整個行業的滅亡,且不論這樣的局面主要發生在有中國人參與的行業局部,而類似於歐美的很多團隊還是潛心於技術並且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區塊鏈技術終究是有著巨大的價值,那些無視和拋棄區塊鏈行業的參與者,最終只會自己和自己來博弈,就像之前說的交易上萬種平臺幣的上萬家交易所,他們也許終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博弈行業,在歷史中消亡。而那些“真正”參與到區塊鏈中的投資者,終將獲得巨大的回報。

ICO的缺點

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與到“真正”的區塊鏈項目中,如何將資金“真正”投入到區塊鏈行業中。這一切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行業的本源,即關注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之前我已經反覆闡述,區塊鏈項目最重要的就是社區共識,通過區塊鏈的技術來實現和激勵社區共識能夠使其變得足夠牢固,而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那就會讓區塊鏈共識越來越強大,從而讓項目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區塊鏈項目最終會選擇ICO這種方式來募資,因為這是區塊鏈唯一快速實現大規模社區共識的募資方式。在其中我們也看到類似於以太坊這樣的區塊鏈項目因為ICO從而獲得空前的成功。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過去的ICO方式非常簡單粗暴,畢竟這是在行業初期的簡單模型,並沒有考慮到太多特殊的情況,所以讓很多心術不正的項目有了可乘之機。有些項目利用牛市行情的時候不斷提高融資上限,甚至在募資中途臨時改變原來設定的條件,有些項目在整個過程中故意模糊各種條款,而投資者在瞭解清楚後卻無法臨時退出。更多的現象是,很多項目在最初期就募集了巨大的資金,常常會讓團隊失去了努力的目標,開始出現各種消極怠工的現象,有些還甚至還悄悄轉變為投資基金,使用募集的數字貨幣來投資其他的項目,這都不是投資者希望看到的現象。

投資畢竟是一個很複雜的操作,再像當年僅僅提供一個BTC地址就完成全部募資過程顯然是不適合所有情況的。所以,我們CYBEX提供了ETO的方式來讓大家重新回到區塊鏈行業。

重建共識

ETO(Earlybirds Token Offering)是一個通過去中心化交易所幫助優秀區塊鏈項目募資的方式。我們會幫助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技術和有規劃的區塊鏈項目在Cybex上進行代幣發行。對於有潛力的項目而言,在最開始就應該引入社區的力量,幫助項目快速籌集到第一筆資金的同時也建立起最初的項目社區。我們覺得這才是對於行業有價值,對於未來發展有幫助的事情。

如果要讓區塊鏈行業回到原來的正軌,就要重新審視那些已經被丟棄的最有價值的部分——社區共識。讓每個真正的區塊鏈項目有著自己的社區,有著大量的參與者,才能讓項目建立強大的共識基礎。事實上,只要真正有價值的項目,經過社區的充分討論和研究,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挑戰,都會在行業中脫穎而出。而並不是那麼出色的項目,或者就是一些毫無價值的項目,是很難經得起長期的觀察的。就像林肯所說的那樣,“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因此,那些對自己項目有著充分信心的團隊是可以接受社區的長期觀察,通過分批募集資金來確保項目的發展都是可以追蹤,從而充分確保投資者的利益。

之所以稱為“Earlybirds(早鳥)”,想要強調的就是我們希望在項目的初期就讓社區介入到項目中。通過ETO的方式,首先將會努力發掘那些還在非常初期的區塊鏈項目,通過社區的力量和項目方來共同成長。而在最初的階段,項目方本身不應該也不會募集遠遠超過它所需要額度的資金。根據項目的發展和社區的擴張,設立多階段的募集計劃可以讓社區瞭解到項目方對於未來的規劃。從長期來看,項目估值的多少都直接反映了社區對於項目發展的共識。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可以分階段的募集資金,是十分有助於項目專注於項目的。從過去的很多項目來看,一旦募集了天量資金之後,項目方都會無法再專注於原來的項目,相信沒有人希望每個項目都最終成為考驗人性的實驗。並且從我們瞭解到目前海外的法律來看,包括日本和瑞士在內,如果公開募集的數字貨幣資金在一年內沒有被使用完,那麼將被視為企業利潤來繳納不菲的稅費。那麼既然如此,有什麼理由有必要一步到位募集鉅額的資金呢。

對於那些希望參與項目早期的投資者,將會和項目團隊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而不僅僅是一個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這不是一個口號或者一個美好的願望,每個投資者都必須身體力行的參與到項目社區的建設中,包括通過推廣項目、根據項目的發展以及各種對於項目社區建立有幫助的各類活動。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項目團隊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改善產品的設計。通過社區與項目團隊的充分互動,及時提供反饋來幫助整個項目快速演進和迭代。

對於募集到的數字貨幣,Cybex將會提供第三方託管審計服務。所有的資金消費都可以在鏈上進行查詢,從而讓每個參與到項目的投資者都可以瞭解資金的使用情況。Cybex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軟硬件的多簽名託管審計服務,能夠確保所有資金的安全使用,並且通過獨家專利開發的硬件系統,能夠對幾乎所有的主流數字貨幣進行多簽名管理,在技術上徹底保證資金管理流程的安全和規範。

而對於項目方而言,與其是在基石輪或私募輪接受少部分大戶的資金,還不如接受來自於社區的資金。從很多項目案例都可以看到,那些少數大戶或者機構除了資金本身,在很多的情況下並不能在宣傳和構建項目社區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幫助。而恰恰通過那些散戶或者大量投資者的力量,是最能夠幫助項目快速成長,實現從零到壹的突破。顯然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選擇,畢竟要說服社區眾多人數的參與也許難度要大於僅僅說服幾個機構投資者。但如果項目團隊真的把原來的私募參與者替換成自己項目社區的生態夥伴,則說明項目是真正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展現給社區,並且願意和社區一起來成長的。

在任何處於初級階段的項目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沒有任何人能確保這些項目在未來必然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並且讓參與其中的投資者獲得巨大的回報。但我們仍舊會試圖根據多年在行業中的經驗,來努力尋找有著巨大潛力的優質項目。Cybex會藉助其全球生態合作伙伴Longhash在全球的孵化器,尋找和調查來自全球的各類區塊鏈項目。Longhash全球孵化器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已經先後孵化包括Taraxa、everiToken、MXC、eNotes等在全球都獲得高度認可的優質項目,這都足以說明LongHash在對於區塊鏈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研究上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並且Cybex本身作為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有著近50人的開發團隊,對於區塊鏈程序的理解和分析都能提供極大的幫助。儘管這一切還是不能確保每個項目最終都會有很好的成長,但無論如何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有很大程度的幫助。

ETO是一種把項目融資有機的整合到項目發展中的全新嘗試,讓那些有志於參與到項目早期社區建設的投資者能夠獲得項目最初的參與份額,對於項目方能夠在獲得來自於社區的資金的同時快速建立和拓展項目社區,而Cybex將利用本身的資源和經驗來挑選和賦能那些有潛力的項目,並且利用嚴格的管理流程來確保募資前後的項目資金管理。

雖然,我們相信這一定不會是區塊鏈募資發展的最終模式,但相對於過去簡單粗糙的募資模式已經做了重大改進,其理念就是把打造項目社區,快速建立項目廣泛共識作為投資者募資的核心。而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行業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為真正的區塊鏈項目賦能,為投資者提供建議,為建立真正的區塊鏈社區和探索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我們相信earlybirds一定是勤奮的鳥,區塊鏈整個行業正在飛速的向前發展,那些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和學習意願的參與者將會是行業中真正的earlybi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