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魯肅實乃武藝高強之“謀士”,與周瑜結為好友,並助孫權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東漢末年東吳著名的外交家及政治家,為孫權策劃未來戰略藍圖,在周瑜去世後接掌前線軍事,力主與劉備勢力聯合對抗曹操。

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現今世代的人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合稱為四大都督,但事實上魯肅並沒有擔任過都督一職。

不過參考《三國志》書籍可得知,魯肅其實是一位武藝高強之人。

當魯肅離開家鄉趕往江東時,州郡的追兵趕到,魯肅一箭射穿了盾牌,嚇退追兵,最終,魯肅得以順利來到江東,這個故事見於《三國志?魯肅傳》注引《吳書》。

《吳書》還提到: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署名燦爛海灘的作者分享過一個魯肅與周瑜的故事,也是見於《三國志?魯肅傳》,原文如下:

魯肅,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魯肅出生不久父親去世,與祖母一塊生活。魯肅家中非常富有,他生性樂善好施。當時天下大亂,魯肅不但不治理好家中的事務,反而大散家財,將土地標價售賣,用來救濟貧困的人,結交才俊之士,很得鄉人們的歡心。

周瑜擔任居巢縣長,帶領數百人轉麼去拜望魯肅,並且請求資助糧食。當時魯肅家中有兩囷米,每囷有三千斛,魯肅就指了其中的一囷送給周瑜,使得周瑜更加了解魯肅的人品和風範,就與他結為好友,情誼宛如子產、季禮那樣深厚。

今天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這段記載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指囷相贈”,意為指著穀倉裡的糧食並將其贈送給別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

歷史上的魯肅與文藝作品中的形象有著很大的區別。文藝作品中的魯肅,大都性格溫和、做事小心、缺乏頭腦,而歷史上的魯肅卻是個豪俠之士,行事粗礦豪爽,說話直截了當。

在這則成語故事當中,與魯肅素不相識的周瑜提出借糧,魯肅毫不遲疑,將一囷米送給了周瑜,這份豪氣在漢末三國時代也可謂是鳳毛麟角。

也正是因為如此,出身名門世家的周瑜才會對魯肅另眼相看,與其一起來到江東,共同為孫氏集團效命。

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這是周瑜對魯肅的評價:“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即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還有一段赤壁之戰之前,魯肅力排眾議,幫助孫權下定決心準備一戰。當時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佈於長江西北岸,宣稱只要把所有的馬鞭投入江中就能使長江斷流,可見當時曹軍兵力之盛。三國志中有下面一段:

欲東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翻譯成白話就是:

適逢孫權得到曹操要東征的消息,就和眾將領商議,眾人都勸孫權投降曹操,而只有魯肅沒有說話。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屋簷下,孫權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說:“您想說什麼?”魯肅回答說:“剛才考察眾人的議論,完全是要誤害將軍,不值得和他們謀議大事。現在只有像魯肅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曹操,而將軍您卻不行。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我投降曹操,曹操會把我送回鄉里,品評我的名位,還可能會做下曹從事那樣的小官,乘坐牛車,隨帶吏卒,與士大夫們交遊,逐級升遷還可能會做州郡的長官。如果將軍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裡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計,不要採納眾人的意見。”孫權嘆息說:“這些人的主張,使我很失望;現在您闡明大計,正和我的心意相同,這是上天把您賜給我的啊。”

歷史:魯肅為什麼與周瑜結為好友,又為什麼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由此吳主孫權抱定了一戰的決心,從而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所以魯肅對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也是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