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人信息公然被買賣中,看到企業品牌背後的價值觀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就是關於華住的

從私人信息公然被買賣中,看到企業品牌背後的價值觀

截圖顯示,此次出售的資料共140G,合計約5億條數據信息,具體包括1.23億條官網註冊資料、1.3億條入住登記身份信息以及2.4億條詳細開房記錄。

我們都說互聯網上沒有隱私,其實線下也沒有隱私,因為線下也在玩互聯網+。在這背後,我們除了擔心信息被洩漏外,更可怕的是這其中形成了一種灰色產業鏈,一旦產業鏈形成,基於個人信息安全等問題將讓人細思極恐。

還記得之前水滴事件嗎?假如你曾經住過,你就發現感到有可能下一個主角就是你。這可怕嗎?可怕的原因在於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人。

在現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安全被提上更重要的位置,特別是針對平臺型的企業,一旦價值觀不正確,沒有道德底線,那第一個受傷的將就是用戶,其次就是企業。

這是一個平衡問題,在盈利和底線面前的取捨,這是作為一個平臺的基本素養。因為更多的人使用你的平臺,也代表著更多的信任,假如做手腳,比如說協議授權等等,這些大可在協議裡做,而大部分的用戶基本不會看的,但這樣有什麼用呢?有一天終會被曝光,曝光引起的將是對企業的公信力,是用戶對平臺的質疑,這才是最致命的。

在現在,品牌的打造被很多人提到,但品牌維護卻很少人會提到,在近幾年,可以回想很多從企業的品牌原來是非常好的,而當一個平臺對用戶造成傷害時,最通常的表現是通過事件傳達成為熱點,在這裡並不是品牌打造不成功,而是企業的的品牌受到質疑,而質疑的基本是企業的價值觀出現問題。

小企業在努力打造品牌,而大企業的品牌隨時面對問題,通常可以打擊到大企業的品牌通常是自己。這就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了。而出現問題的根源企業的價值觀出現問題,或者執行不到位,進而導致近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品牌信任一朝時間全部失去。

不要相信用戶是健忘的,因為用戶只是不計較,每次一提到都會重新審視於你,你的品牌造成的汙點永遠存在,所以在面對品牌的打造時,忘記對價值觀的宣導和執行,到頭來可能品牌一下子就倒了,因為用戶不再相信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